嗨,你好,我是欣辰~
6月,最激動人心的事莫過于高考分數出爐,高考成績公布的那一刻,幾家歡喜幾家愁。
然而無論結果如何,那些為夢想奮力拼搏的日夜,都已定格為青春的記憶。
若孩子如愿以償,請為他真心鼓掌,并告訴他:“孩子,這一路辛苦了!”
若孩子暫時受挫,請給他一個最溫暖的擁抱,并堅定地告訴他:“我們知道你已經竭盡全力,我們愛你,與分數無關。”
無需自責,無需焦慮,無需迷茫。
因為所有的事與愿違,都是上天另有安排。
1、高考并非人生終點
在我們的認知里,高考承載著太多的期望,仿佛成了命運的轉折點。
的確,12年的寒窗苦讀,都在這場考試中接受檢驗。
可事實上,高考只是人生漫長旅途中的一個小小驛站。
放眼歷史長河,許多未在高考中大放異彩之人,依舊書寫了輝煌的人生篇章。
比如錢穆先生,他并未接受過大學教育,連中學都未畢業,但憑著對知識的熱愛和頑強的自學精神,成為一代國學大師,其著作影響深遠。
比如喬布斯,大學只讀了一個學期就輟學,可絲毫沒有阻礙他用創新思維改變世界,其蘋果手機更是深刻影響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比如馬云,曾3次參加高考,數學第一次只考了1分,但后來的成就卻是有目共睹的。
比如俞敏洪,連續2年高考落榜,第一次高考,英語僅得33分,后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
比如演員周迅,沒讀過大學,卻在片場里從學徒開始,成為華語影壇的“三金影后”。
比如作家莫言,小學輟學務農,20歲參軍后自學,在部隊圖書館苦讀中外名著,融合魔幻現實主義與鄉土敘事,憑《紅高粱》《蛙》獲諾貝爾文學獎,成為國際級文學符號。
這些事例無一不在表明,人生的軌跡,并非由高考決定的,高考成績更是無法框住一個人所能抵達的邊界。
人生就像一場漫長的馬拉松,途中有無數個彎道和機遇,一時的領先或落后,都不能決定最終的勝負。
18歲往后的漫長歲月,才是人生真正的征途。
2、如果事與愿違,請相信上天另有安排
有這樣一個故事:
邊塞老翁的馬跑丟了,鄰居都來安慰他,他卻說:“誰知道這是不是一件好事呢?”
幾天后,馬帶回來一群野馬,鄰居又來祝賀他,他又說:“誰知道這是不是一件壞事呢?”
后來,他的兒子騎馬摔斷了腿,鄰居同情他時,他仍說:“誰知道這是不是一件好事呢?”
最終,邊境打仗時,青壯年都被征入伍戰死,他的兒子因為腿傷免于征戰,得以保全性命。
這便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它深刻地點醒我們:當下的“失去”未必是壞事,此刻的“獲得”未必是絕對的幸運。
就像高考失利看似是“挫折”,卻可能讓人避開不適合的專業,或是在另一條路上發現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業。
孩子,請記住,人生的答案,從來不在當下的得失里。
3、未來充滿無限可能
這個時代,早已不是“一考定終身”的年代。
我在網上看到一個很深刻的比喻:大學是人生的“加油站”,但加油的方式不止一種。
如果暫時沒有考上曾經期望的大學,還有無數條道路可以抵達想去的地方:
比如復讀重考、專升本、在大學里通過轉專業或者考研、留學等方式重新選擇方向。
又比如嘗試職業教育、技能培訓、創業嘗試,甚至可以一邊學習一邊探索副業,用興趣變現......。
記得作家劉震云說過:“生活本沒有輸贏,但如果你一旦有了勝負心,那你就輸了。”
高考的意義,從來不是讓你用分數定義失敗,而是讓你在全力以赴的過程中,學會面對挫折、調整方向。
未來的世界很廣闊,哪怕走得慢一點,只要方向是自己喜歡的,就不算辜負時光。
4、寫在最后
羅素說:“人生就像一條河,重要的不是它的源頭和終點,而是它的流向。”
泰戈爾也說:“如果你因失去太陽而流淚,那么你也將失去群星。”
孩子,無論此刻你是喜悅還是失落,請記住:高考或許有標準答案,但人生沒有。
高考的塵埃落定,不是結束,而是人生新的開始。
如果順利,那就繼續帶著這份幸運繼續奔跑。
如果遺憾,那就把它當作一顆種子,埋進未來的土壤里,用汗水澆灌。
終會在未來的某一天,讓你明白:所有的事與愿違,都是上天另有安排。
孩子,你的故事才剛剛開始,你只管向前,花會沿路開。
高考或許有標準答案,但人生沒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