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沂蒙紅哥尹志林千場沂蒙精神宣講活動第174場,再次來到蘭陵縣向城鎮(zhèn)鄫城前村?!爸澳7丁编嵈竽锸⑶宀殴示有蘅樄ぷ饕殉醪酵瓿桑鞍寺奋?15師老五團團部舊址”、“抗戰(zhàn)時期譽為魯南四大娘之一民兵隊長盛清才故居”、“蘭陵縣鄫城前村英烈事跡展”三塊牌匾分掛兩邊,標(biāo)志著故居開始進入布展階段。英烈后人代表彭加云、鄭祥利向山東省志愿服務(wù)聯(lián)合會理事、山東省職工達人、沂蒙精神傳承人、故居發(fā)起推動資助人、修繕布展指導(dǎo)顧問、沂蒙精神傳承愛心大使、沂蒙紅哥尹志林頒發(fā)了聘書。這是尹志林第五次探訪鄫城前村。
鄫城前村紅色底蘊豐厚,革命前輩眾多。不僅有9位革命烈士,還有紅嫂劉玉英、曹幫英等革命前輩。
紅嫂曹幫英是烈士彭海恩的妻子,1921年7月出生于一個貧困家庭。1943年冬季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從事婦救會工作。1945年12月,丈夫彭海恩隨部在藤縣戰(zhàn)斗中犧牲,撇下了父親、年僅24歲的妻子及只有三歲和八個月大的兒子。
上有老、下有小,曹幫英面對突如其來的遭遇,用柔弱的雙肩毅然扛起了家庭的重擔(dān)。并明確表示絕不再嫁,再苦再難也要把兩個烈士后代撫養(yǎng)成人。
曹幫英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她以共產(chǎn)黨員堅強的斗志和頑強的毅力,用青春、熱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奉獻之歌。
鄫城前村還有一位革命前輩,他是當(dāng)年震驚魯南的“銀廠慘案”的幸存者,是中共魯南區(qū)黨委書記兼魯南軍區(qū)政委趙镈同志身邊的一名通信員。他經(jīng)常給兒女們講述趙镈同志的英雄事跡,先后動員三個兒子參軍入伍,為保衛(wèi)祖國貢獻力量。
解放后,經(jīng)過縣政府對趙镈烈士墓的多次修繕和擴建,陵園已經(jīng)成為當(dāng)?shù)刂匾膼蹏髁x教育基地。他如愿成為烈士陵園的一名管理者,忠心耿耿地守護在烈士墓邊,用親身經(jīng)歷,講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幾十年如一日,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他就是“六級革命殘廢軍人”潘永昌。(張春兄、馮愛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