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在馬里蘭大學的畢業典禮上,面對鏡頭,當著幾千人的面,把中國踩得體無完膚。
她說,家鄉的空氣差到得戴五層口罩,美國的空氣“甜得像奢侈品”。全場鼓掌,但那最熱烈的掌聲,其實恰恰是她人生潰敗的序曲。
現在的楊舒平,窩在昆明郊區一間月租800塊的小屋里。靠接些文書潤色、簡歷修改、代寫材料,勉強混口飯吃。
別說露臉了,連個正常社交賬號都不敢開。她從前想留在美國,如今連在超市買桶泡面都得戴著口罩,唯恐被人認出來。
01
說到底,楊舒平本來有條件過得有聲有色。
昆明出生,家境中產,父母是體制內職工,生活安穩。她從小成績優秀,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
尤其英語口語好到讓老師都佩服。大學階段拿到國家公派名額,去了美國馬里蘭大學讀研究生。全程公費,不花家里一分錢。
那時候,父母送她去機場滿眼皆是光榮,朋友圈也是祝福贊美聲一片。誰能想到,這個被眾星捧月的女孩,會把講臺當跳板,把國家恩情嗤之以鼻。
02
那場演講,改變了一切。
那天,楊舒平站在舞臺上,自信洋溢,一口一個英文標準音,把美國夸成了“理想國”,把中國貶得一無是處。
空氣、自由、環境,樣樣對比,句句諷刺。臺下有人鼓掌,也有人沉默地站起身離開。
視頻回傳到國內后,網絡瞬間炸了鍋。有人開始人肉她的身份,有人直接寫信投訴。甚至連昆明氣象局都不得不出來回應,說當地空氣優良天數超過九成。
面對爭議,楊舒平既沒澄清,也不道歉。只在社交平臺丟下一句模棱兩可的回應,然后徹底沉默。
03
楊舒平本以為美國會接住她。
畢業后,她確實進入了一家硅谷初創公司,做內容運營。
可不久后公司裁員,她成了第一批就被裁的職員。簽證到期,抽簽兩次都落空,H1B沒有下文,眼看身份保不住。
她只能瘋狂投簡歷,到處找工作。有家公司的HR直接回信:“我們不考慮有爭議背景的候選人。”
于是楊舒平轉戰韓國。但面試時剛報名字,對方就面色一沉,草草了結。哪怕她在簡歷上寫著“具備優異國際溝通力”,但這份“溝通力”,換不來任何一次機會。
無可奈何下,楊舒平只能打包行李,回到國內。
04
但楊舒平沒想到,回來的生活更難熬了。
她原以為,自己好歹也是海歸,找份教職問題不大。
但現實是,她早被當作“反面教材”寫進了高校課堂案例。她發出去的簡歷,如石沉大海般,收不到任何回復。
她嘗試在培訓機構兼職,對方起初欣然同意,查身份后卻突然變卦。“楊舒平”這三個字,成了教育圈避之不及的高危詞。
現在的楊舒平,只能在網上接點留學文書潤色的小活兒,掙點小錢過日子。不敢露臉,不敢直播,也不敢用實名。
她活成了一個“影子”,連住在隔壁的人都不愿多看她一眼。
再沒人提“空氣”,也沒人請她登臺。
楊舒平曾認為一場表演就能換來綠卡、高薪、身份認同,結果卻是自毀前程。那段視頻成了她的一生標簽,無論走到哪,都像釘子一樣牢牢刻在前程上。
美國不接納她,韓國回避她,祖國更不會為她張開懷抱。
靠貶低故土換來的掌聲,終究連一場面試都換不來。
事已至此,空氣到底香不香,早已沒人關心。公眾看到的,是一個女孩把國家當跳板、把舞臺當交易,結果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楊舒平有權選擇說什么,但她也要為自己的話承擔代價。
她選錯了方向,也斷了自己的退路。那些靠輕慢堆起來的熱度,到最后,全成了她人生關上門的理由。
如今,楊舒平連“自由”都不敢再提,只能躲在屏幕后面,靠鍵盤混日子。
風平浪靜,連她的名字,也不再有人提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