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晚上10點,日寇將北大營柳條湖附近一段鐵路炸毀,該鐵路被炸毀后,日寇誣陷是被東北軍炸毀,隨后對北大營發起進攻。
駐扎北大營的守軍因為接到了榮臻的命令:“不準抵抗,不準動,把武器放到庫里,挺著死,大家成仁,為國犧牲。”
榮臻命令,導致東北軍不少戰士死在日寇手里,北大營也因此丟失,在這之后,日寇迅速占領了東三省,占領東三省后,扶持了末代皇帝溥儀,擔任偽滿執政。
在這之后,日寇又發起了一二八事變及對華北地區的侵擾,在這期間國軍和我黨對日寇侵擾進行了有力打擊,讓日寇的陰謀沒能那么快實現,然而日寇整體實力高于我國,這讓我黨清晰認識只有團結全民族抗戰才可以挽救民族危亡。
然而,老蔣始終堅持“攘外必先安內”政策,這導致國軍一直在消極抵抗,由于國軍的消極抗日,讓張學良和楊虎城發起了西安事變,逼迫老蔣抗日,隨后老蔣初步接受了抗日戰線主張。
1937年7月7日,日寇挑起盧溝橋事變,迅速控制了北平和天津,日寇的舉動,讓老蔣感到了局勢的危機,于是他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平津既陷,人民荼毒至此,雖欲不戰,亦不可得,否則,國內必起分崩之禍,與其國內分崩,不如抗倭作戰。”
所以他迅速在南京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將全國各地的高級將領召集到南京開會,老蔣希望通過這次會議,試探地方實力派抗戰決心,同時支持這些實力派的全面支持。
其實,在這之前,老蔣的態度是“攘外必先安內”,可隨著西安事變的原因,讓他不得不改變態度,和我黨初步達成了全面抗日的主張,雖然初步達成了全面抗戰的主張,然而他的內心還是很不爽,所以在回到南京后,迅速軟禁張學良,接著又奪了楊虎城的兵權讓他出國。
會議的突然性,讓不少人感到奇怪,因為在一些高級將領眼里,老蔣可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所以他們在看到老蔣突然不執行“攘外必先安內”策略,直接要抗日,讓不少人對此感到了疑惑,因為這不符合老蔣的人設,所以劉湘、龍云、白崇禧三個實力派抱有一定懷疑,畢竟老蔣是個不靠譜的對象,他們很擔心自己的一去南京,就會步入張學良的后路。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三個勢力派軍閥開始了私下聯系,看看各大勢力的態度,看看對方的想法,然后再看自己是否要去南京,這當中劉湘和龍云最不想去,因為兩人對老蔣高度不信任,所以兩人找到了白崇禧,看看他到底是怎么想的,然而白崇禧在這件事情上,態度是會去南京開會,這讓劉湘和龍云完全想不到,畢竟在這之前,李宗仁和白崇禧可是倒蔣的先鋒,既然他都能去,那么劉湘和龍云自然也原因去。
其實,在這之前,白崇禧也不愿意去,但是在這個時候,收到了李宗仁給自己電報,讓他放下恩怨,一致對外抗日,這讓他覺得在日寇入侵民族危亡時刻,自己還是要要考慮大局,所以他改變了之前的想法,打算去南京開會。
白崇禧舉動,讓劉湘、龍云等軍閥產生了動搖,覺得既然白崇禧區能去,他們也愿意去南京開會,這件事情雖然白崇禧帶了頭,但是這時候日寇在華北地區步步緊逼,這讓閻錫山的所控制的山西成為了前線,為了保住自己的地盤,閻錫山的一個態度就是和日寇作戰,山東的軍閥韓復榘的態度也出現了變化,也同意了參與這次會議。
隨后,各大實力派和地方軍閥代表人物抵達南京,所有人都抵達南京后,老蔣也在第一時間召開了國防會議。
參加這次會議主要代表有,廣西白崇禧,云南龍云,四川劉湘,廣東余漢謀,山西閻錫山,山東韓復渠,西北軍馮玉祥,可以說這次會議聚集了全國所的軍閥及高級指揮官,在這次會議上先是分析了抗戰前景和敵我差距,接著是老蔣表達自己態度,希望所有人可以冰釋前嫌,共同抗擊日寇,確保民族不會滅亡于日寇。
然而,這時候韓復渠表示,他雖然支持抗戰,但是 覺得要先做兩年準備,才和日寇決戰,這時候和日寇決戰,并不是個好選擇,白崇禧對此表示反對,因為中日之間本來就有差距,如果在等兩年,到時候喪失的國土會更多。
其實在盧溝橋事變期間,老蔣已經調動胡宗南、湯恩伯、衛立煌北上抗擊日寇,然而并沒有取得勝利,除此之外,張治中也在七七事變后提出:“與日本關系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九一八,他先攻擊,我后退;第二階段,第一次淞滬會戰(一二八),他攻擊,我回擊;第三階段,我先攻擊。而現在已經到了第三階段,第二次淞滬會戰正當其時!”
另外蔣百里也有提議:“與日決戰要避開一馬平川的華北,將主戰場放置在水網山嵐縱橫的南方。”
這時候,劉湘進行了表示:“四川可出兵五百萬,供給糧食若干萬石,以兩年為期。”劉湘的承諾很好的鼓舞了抗戰的士氣,他提出的“持久抗戰”的策略,也符合中日之間的國情。
一旁的白崇禧也在這時候提出:“廣西可調動的兵力(五個師),并強調“團結抗日”,會議后,老蔣曾經在日記上表示“團結可喜,形態已改正”,顯示雙方在國家民族大義面前暫時和解。
看到大家都表示后,龍云也進行了表示,承諾自己會出兵二十萬,一旁的韓復渠也表示自己愿意將自己的精銳部隊調往南京當預備隊,閻錫山也表示支持抗戰,然而他的核心訴求是確保山西的獨立性,而且主張他手下的晉綏軍只能在山西作戰,馮玉祥也主張抗日,并被任命為第三戰區司令官,負責指揮淞滬會戰。
老蔣關于抗戰的態度則是,不能在等了,因為在等下去的話,局勢會更加惡化,而且關于抗日他也有自己的態度:“如果放棄尺寸土地與主權,便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從這里可以看出,老蔣在一些事情上雖然可惡,但是在國家大義上還是值得佩服。
就這樣,老蔣通過一場會議,團結了全國各地的實力派,隨后開啟了全面抗擊日寇進程,避免了民族走向危亡。
對此,你們有什么想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