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個常用中藥的鑒別圖譜
根及根莖類中藥
根莖類中藥
是指入藥部分是根莖或帶有少量根部或肉質鱗葉的地下莖類藥材。
根莖類
是一類變態莖,為地下莖的總稱,包括根狀莖、塊莖、球莖及鱗莖等。
根狀莖:
形狀不一,有圓柱形、紡錘形、扁球形或不規則團塊狀等。
鱗莖:
呈扁平血狀,節間極短,稱鱗莖盤,上面有肉質肥厚的鱗葉,如百合、川貝母等。
塊莖
常呈不規則塊狀或類球形,如天麻、半夏等。
蕨類植物的根莖
表面常有鱗片或鱗毛,有的根莖上密布葉柄殘基。
雙子葉植物根莖
外常有的木栓層;橫切面有放射狀結構,木部尤為明顯;中央有明顯的髓部;形成層環明顯。
單子葉植物根莖
外表無木栓層或僅具較薄的栓化組織;橫切面不呈放射狀結構,皮層及中柱均有維管束小點散布;無髓部;通常可見內皮層環紋。
還要注意
根莖斷面組織中有無分泌組織散布,如川芎、白術的油點等。還應注意少數雙子葉植物根莖的異常結構,如大黃的“星點”等。
莖木類中藥
性狀鑒定:
需注意形狀、大小、粗細、顏色、表面特征、質地、折斷面、及氣、味。如是帶葉的莖枝,其葉則按葉類中藥的要求進行觀察。
類別
形狀
顏色
表面特征
質地
折斷面
例如
莖類中藥
木質藤莖和莖枝
多呈圓柱形或扁圓柱形,有的扭曲不直,粗細大小不一
大多為棕黃色,少數具特殊顏色
外表粗糙,可見深淺不一的裂紋及皮孔,節膨大,具葉痕及枝痕
堅實
斷面纖維性或裂片狀,木部占大部分
雞血藤可見特殊環紋;海風藤味苦,有辛辣感;青風藤味苦,而無辛辣感
草質藤莖
較細長,多呈圓柱形,有的可見數條縱向的隆起棱線,也有呈類方柱形
表面多呈淺黃綠色
節和節間,葉痕均較明顯
質脆,易折斷
斷面可見明顯的髓部,類白色,疏松,有的呈空洞狀
石斛、蘇梗
木類中藥
多呈不規則的塊狀、厚片狀或長條狀
表面顏色不一,有的具有棕褐色樹脂狀條紋或斑塊;有的因形成的季節不同而出現年輪
質地和氣味可以幫助鑒別,如沉香質重,具香氣;白木香質輕,香氣較淡
皮類中藥
皮類中藥因植物來源、取皮部位、采集和加工干燥的方法不同,形成了外表形態上的變化特征,在鑒定時,要仔細觀察,正確運用術語是十分重要。
葉類中藥
藥用部位為完整而已長成的干燥葉,這類中藥稱葉類中藥。一般為單葉,如枇杷葉;少數用復葉的小葉,如番瀉葉;有時尚帶有部分嫩枝,如側柏葉等。
鑒定方法:
首先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樣品來其觀察顏色和狀態(完整還是破碎,單葉還是復葉,有無莖枝或葉軸,平坦還是皺縮)。
觀察時,需將其浸泡在水中,使其濕潤并展開后觀察。注意葉片形狀、長度、寬度等。
花類中藥
完整已開放:
洋金花、紅花
完整未開放:
丁香、金銀花
藥用花序采收未開放的:
款冬花
藥用花序采收開放的:
菊花、旋復花
夏枯草實際上采收的是帶花的果穗。
藥用僅為花的一部分:
西紅花系柱頭,蓮須系雄蕊。玉米須系花柱,松花粉、蒲黃等則為花粉粒等。
性狀鑒定:
常見的花類中藥有圓錐狀、棒狀、團簇狀、絲狀、粉末狀等;顏色一般較新鮮時稍暗淡,氣味也較新鮮時淡。
果實及種子類中藥
果實類中藥:
注意是完整的果實還是果實的某一部分。表面大多干縮而有皺紋。
烏梅:
肉質果尤為明顯
梔子:
果皮表面常稍有光澤
蔓荊子:
具毛茸
陳皮、吳茱萸:
可見凹下的油點
茴香、蛇床子:
具有隆起的肋線
使君子:
具有縱直棱角
種子類中藥:
大多是完整的成熟種子。大多呈圓球形、類圓球形或扁圓球形,少數呈線形、紡錘形或心形。表面各種紋理。
全草類中藥
藥用部位為草本植物全體:
紫花地丁、蒲公英
藥用部位為地上部分:
益母草
藥用部分為地上莖:
肉蓯蓉
藥用部位為草質莖:
麻黃
性狀鑒定
根據所有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進行綜合分析和判斷。以及注意原植物的特征(顏色、表面特征、大小等)。
藻、菌、地衣類中藥
藻類中藥:
與中藥關系密切的藻類主要在褐藻門、紅藻門,少數在綠藻門。
綠藻
多在淡水,極少數在海水中。植物體藍綠色。
紅藻
大多生長在海水中。植物體多數呈紅色至紫色。
褐藻
是藻類中比較高級的一大類群,絕大多數生活在海水中。植物體呈褐色。
菌類中藥:
常見的名詞術語有菌絲、菌絲體、疏絲組織、擬薄壁組織、菌核、子實體、子座等。
地衣類中藥:
是藻類和真菌共生的復合體。含特有的地衣酸、地衣色素、地衣多糖、蒽醌類、地衣淀粉等成分。
樹脂類中藥
性狀鑒定:
除了形狀、大小、表面、顏色、質地、斷面、氣味、水試、火試等當面來鑒定,商品樹脂類中藥有時混有雜質,如樹皮、泥土、砂石以及色素等,還需要對其品質優良和純度做物理的、化學的測定,如在一定溶劑中的溶解度、浸出物以及樹脂的灰分、酸值、皂化值、碘值、醇不溶物等。
其中酸值對于樹脂的真偽和摻假具有一定的鑒定意義,但同一種樹脂,其理化常數也可能因樣品的純度不同而有差異。
對樹脂質量的控制,還應對其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如揮發油、總香脂酸、樹脂等進行含量測定。
其他類中藥
主要包括
植物的某一或某些部分直接或間接的加工品,如兒茶、蘆薈、青黛等;
蕨類植物的成熟孢子,如海金沙等;
某些植物體上的蟲癭,如五倍子,沒食子等。
動物類中藥
常用動物類中藥的藥用部分有所不同,首先可以根此分類,進行分類記憶。而性狀鑒定是最常見的方法,因為動物類中藥具有不同于其他類別中藥的特殊性,可以觀察其專屬性特征,如形狀、表面特征、顏色、質地、特殊的氣、味等。
鑒別方法:
手試法:
毛殼麝香手捏有彈性;麝香仁以水潤濕,手搓能成團,輕揉即散,不應沾手、染手、頂指或結塊。
水試法:
熊膽仁投于水杯中,即在水面旋轉并呈現黃線下降而不擴散;牛黃水液可使指甲染黃,習稱“掛甲”;
火試法:
麝香仁撒于熾熱坩堝中灼燒,初則迸裂,隨即熔化膨脹氣泡,濃香四溢,灰化后呈白色灰燼,無毛、肉焦臭,無火焰或火星;馬寶粉末置于錫箔紙上加熱,其粉末聚集,并發出馬尿臭等。
礦物類中藥
鑒別方法:
可通過形狀、大小、顏色、質地、氣味、硬度、相對密度、條痕色、透明度、光澤、解理、斷口、有無磁性等進行鑒別。
1礦物類中藥的形狀常與其內部的構造有關:
方塊狀:自然銅
類球形:蛇含石
片狀:紅粉、青礞石、云母石
斜方柱形:方解石
針狀或毛發狀集合體:天然硝石
不規則塊狀:磁石、海浮石、硫磺
2礦物均有固定的條痕色:
櫻紅色或棕紅色:赭石
淺橘紅色:雄黃
黑色:磁石
白色:芒硝、紫石英、硝石
無色:膽礬
3礦物的硬度各不相同:
1~2級:硫磺
2級:硝石
2.5級:膽礬
3級:方解石
5級:爐甘石
5.5~6級:赭石
6~7級:磁石
4具有磁性:磁石
雄黃:
自然銅:
赭石:
爐甘石:
滑石:
芒硝:
微信改版了!如果你既不★星標我,又沒點贊或"在看"我的文章, 系統會默認你不需要了解中草藥知識的相關資訊,最后就收不到我們的文章更新推送
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如果覺得好看,請在底部點個"贊"和"在看"吧~
來源:中草藥知識匯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