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斯坦德機器人(無錫)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斯坦德機器人”)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聯席保薦人為中信證券和國泰君安國際。
斯坦德成立于2016年,斯坦德,從英文STANDARD(標準)直譯而來。這是創始人王永錕的初心——將公司打造為行業的標準。斯坦德希望通過移動機器人集群技術為工業裝上腿,引領工業柔性變革,點亮全球智能工廠。
多年深耕,斯坦德機器人成為全球領先的工業智能移動機器人解決方案提供商,致力于賦能多種工業場景中的智慧工廠。同時,公司亦是提供工業具身智能機器人解決方案的先驅,可量身定制的一站式機器人解決方案包括核心機器人技術平臺、多功能工業智能機器人產品系列以及all-in-one智能協同系統RoboVerse。
公司機器人解決方案的哲學為“1+N+S=∞”。公司的定制一站式機器人解決方案包括公司的核心機器人技術平臺(1)、公司的多功能工業智能機器人產品(N)及RoboVerse系統(為公司的all-in-one智能協同系統)(S)。公司的目標為提供智能制造的無限可能性(∞)。公司的機器人核心技術、機器人產品和RoboVerse系統均為自主開發。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斯坦德還推出了首款人形具身智能機器人DARWIN,當中整合超過23個自由度及精密超關節設計并配備創新全向底盤,因此,若斯坦德順利登陸港股市場,或將成為“工業具身智能第一股”。
▍細分市場頭部
根據灼識咨詢的資料,按2024年銷量計算,斯坦德是全球第五大工業智能移動機器人解決方案提供商,同時也是第四大工業具身智能機器人解決方案提供商;按2024年出貨量計算,斯坦德是全球多個高科技領域最大工業智能移動機器人解決方案提供商之一,在電腦、通訊及消費性電子(3C)行業位居第二、汽車行業位居第二,以及半導體行業位居第五。
此外,根據灼識咨詢的資料,公司已成為首批發布同時定位與地圖構建(SLAM)技術的企業之一。根據相同資料來源的資料,公司亦是行業首批開發適用工業場景的視覺語言動作(VLA)模型的企業之一。公司于定位、導航、控制及感知與操作技術方面的頂尖突破,賦予機器人智能、高效、穩定性及安全性。在世界模型及多機器人協同技術的支持下,機器人具備群體智能的能力。
但從目前多家上市公司的資料來看,灼識咨詢資料的技巧在于,只要不斷細分,總有一項能寫成第一,但往往這些細分市場并非企業的主要盈利點和技術方向。
從技術來看,RoboVerse系統反而是斯坦德機器人更實際的核心亮點。在售前、交付和運營階段,公司的客戶和斯坦德均會使用該系統進行業務支持。例如在售前階段,公司深入了解客戶的需求,基于對需求的理解,公司仿真了數字化工廠場景,仿真了客戶工廠中機器人集群基于生產材料和布局的運行過程,也仿真了機器人集群在動態任務變化的協作。基于仿真的結果,公司為客戶選擇了合適的機器人型號和數量,并制定針對每名客戶的定制智能機器人解決方案。在交付階段,斯坦德制造機器人并將其交付到現場,并部署公司的機器人解決方案。公司運行工廠的實際數字化模型,根據生產需求分配生產任務,現場協同和管理機器人運作,實現人機協作。
目前,借助RoboVerse系統,該公司是中國首家實現工業機器人系統世界模型及群體智能的公司,也是少數具備在單一模擬場景中調度超過2000臺機器人能力的公司之一。
據介紹,斯坦德的機器人解決方案已經商業化。公司在各個行業擁有多元化的客戶群,尤其是3C、汽車和半導體等高科技行業。公司的客戶主要是直接在他們的工廠中應用公司的機器人解決方案的制造商。公司的客戶還包括系統集成商,這些集成商通過添加元件、軟件和定制工程來服務于客戶的最終應用,從而將公司的機器人產品整合到更廣泛的自動化解決方案中。公司的客戶主要在中國內地。
從客戶數量來看,迄今為止,斯坦德已為超過400家客戶服務,關鍵客戶留存率超60%,涵蓋小米汽車、富士康、OPPO等知名企業。2022年至2024年,斯坦德的機器人銷量分別為725臺、1212臺和1932臺。今年前4個月,斯坦德的機器人的出貨量為650臺。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斯坦德自2019年起就戰略性擴張全球布局,到2023年已制定全面的國際化戰略,將海外市場劃分為亞太、北美和歐洲。2022年面向中國內地以外客戶的銷售額占總收益10.2%,2023年升至12.5%,2024年達24.1%,三年間增長136.3%,海外市場拓展成效顯著。
▍負利潤上市
從斯坦德機器人近三年的財務表現來看,隨著公司收入增長,凈虧損正在逐步收窄。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斯坦德機器人的收入分別為9627.5萬元、1.62億元、2.51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達61.3%。遠高于全球工業智能移動機器人解決方案市場26.8%的整體復合年增長率。增長主要因2022年積壓客戶需求釋放,訂單大幅增加,以及客戶需求提升和產品接受度提高,機器人銷量快速提升。
2022年至2024年,其機器人毛利分別為1238.2萬元、5116.9萬元、9715.8萬元,但歸母凈利潤連續三年為負值,分別為-1.28億元、-1億元、-4514.4萬元,虧損幅度持續收窄。2022年至2024年,凈虧損分別為1.28億元、1.0億元、4514.4萬元,凈虧損率從-132.6%改善至-18.0%。虧損主要因持續投入研發以及銷售和管理費用較高,2024年研發開支3661.1萬元,銷售及營銷開支6459.5萬元。
斯坦德機器人表示,公司屬于根據港交所上市規則第18C章尋求上市的特專科技公司。由于公司的機器人解決方案、機器人及其他相關產品的商業化處于相對較早的階段,因此公司在2024年才達到相關上市規則規定的收益要求。
斯坦德機器人表示,公司在未來可能繼續產生凈虧損,因為在快速增長的工業智能機器人市場中,公司仍處于擴展業務及營運的階段,并正在持續投入研發。據招股書,2022年至2024年,斯坦德機器人的研發開支分別為5552.5萬元、5609.8萬元、3661.1萬元。
公司核心管理層中,董事長兼CEO王永錕先生、首席技術官李洪祥先生均為公司創始人,擁有深厚的機器人技術研發背景。王永錕于2016年6月加入斯坦德機器人,初期擔任首席技術官,自2018年3月起升任執行董事、董事會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全面主導公司的經營管理與戰略布局。他于2013年7月獲得哈工大自動化專業學士學位,2015年7月進一步取得該校控制工程碩士學位。
李洪祥自2016年6月加入集團擔任研發部主管以來,全面負責公司的產品研發管理工作,在工業智能機器人技術研發方向規劃、核心技術攻關及研發團隊管理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同樣畢業于哈工大。
成立至今,斯坦德已完成多輪融資,在完成IPO前最后一輪融資后的估值為21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小米集團旗下的小米智造持有公司8.4%股份,成為重要戰略投資者。此外,斯坦德的投資方還包括國科嘉和、置信投資、源明投資、合創資本、青橙資本等機構。
具體而言,IPO前,斯坦德自動化持股為14.3%,王永錕持股為12.8%,北京小米智造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持股為8.4%,張家港博華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持股為7.26%,蘇州源明創業投資中心(有限合伙)持股為4.94%,上海光易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持股為4.69%,無錫市梁溪科創產業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持股為14.29%;李洪祥持股為3.8%,深圳市合創智能及健康創業投資基金(有限合伙)持股為3.01%,珠海青巖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持股為3.52%,西藏國科鼎奕投資中心(有限合伙)持股為3.41%,GOLDENSUMMERHOLDINGLIMITED持股為2.95%,北京奇績創壇致遠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持股為2.68%,羅鴻持股為2.65%。
▍結語與未來
此次赴港上市,公司在招股書中表示,計劃將募集資金用于四大方向:加強公司的核心機器人技術平臺、機器人產品及RoboVerse系統以及開發相關專有機器人技術;建立并鞏固國內及國外的銷售及服務網絡,同時提升機器人解決方案部署能力及宣傳公司的品牌;開發生產能力及新生產線;用于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以支持業務營運及增長。
雖然虧損,但是公司認為,受益于工業智能機器人解決方案市場的增長潛力,公司的全棧專有開放式兼容軟件架構、持續的產品創新和模塊化開發能力、對制造場景的深入理解和行業專長將助力公司把握市場潛力,實現持續增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