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和提升12345熱線服務的意見》,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的目標,全面部署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以下簡稱“12345熱線”)的規范管理與服務優化工作。新政聚焦群眾和企業急難愁盼問題,強化數字賦能與協同聯動,推動12345熱線從“接訴即辦”向“未訴先辦”升級,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注入新動能。
《意見》明確,各地區需完善12345熱線統籌協調機制,由熱線管理機構負責平臺規劃建設和運行監督,確保政策信息動態更新。針對跨部門復雜訴求,要求建立協商派單機制,必要時由機構編制、司法行政等部門界定職責,避免“推諉扯皮”。同時,深化12345熱線與110、119、120、122等緊急熱線及水電氣熱等公共服務熱線的對接協同,形成“急難問題快速響應、日常訴求精準分撥”的聯動格局。
新政對訴求分類處理作出細化:
- 緊急事項(如報警、急救)即時轉至對應專業熱線;
- 法定程序事項(訴訟、仲裁、信訪等)明確告知群眾合法途徑;
- 惡意擾民行為依法移送公安機關處置。
- 此外,增設方言專席、涉企服務專席等個性化服務,優化互聯網受理渠道與漏接電話回撥機制,全面提升服務覆蓋度與便捷性。
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意見》提出建設12345熱線數據庫,挖掘高頻訴求數據,推動“源頭治理、主動治理”。例如,針對季節性訴求(如供暖、防汛)提前制定預案,對風險性訴求(如群體性事件苗頭)及時預警處置。同時,鼓勵運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術,探索智能問答、智能填單等場景,提升服務效率。到2025年底,全國將實現70%以上省級行政區熱線平臺與部門業務系統互聯互通。
針對第三方服務外包,《意見》要求嚴格資質審核與過程監管,明確“輔助性業務可外包,主體業務不得外包”。同時,強化數據安全管理制度,落實個人信息保護責任,防范數據泄露風險。各級政府需通過臺賬管理、動態巡查等方式,確保服務質量和信息安全“雙達標”。
新政強調優化訴求辦理評價機制,科學設定辦理時限與標準,推行“分檔分類評價”,避免“一刀切”考核。對重復派單、辦理質量差等問題,通過提級辦理、督查督辦等方式推動解決。同時,完善話務員培訓與激勵機制,探索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提升隊伍穩定性與服務質量。
此次政策調整是繼12345熱線整合優化后的又一次系統性升級,不僅回應了群眾對便捷高效政務服務的期待,更通過“數據驅動+機制創新”推動政府治理從“碎片化響應”向“整體性智治”轉型。隨著各項措施落地,12345熱線將成為展示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重要窗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