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福州名手林貽堂和人下圍棋,賭注是5塊大洋,占盡上風之時,一個7歲的小孩忽然說:“我替父親下幾步,好不好?”
1914年,吳清源出生在福建閩侯的名門望族,祖上世代為官,家風清正,可吳清源之父吳毅比較平庸,只能勉強維持家族運轉。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家道中落”,但吳清源還是接受了良好教育。年齡稍大些,吳清源受吳毅的影響,喜歡上了圍棋。
吳毅早年留學日本,曾跟隨日本名家系統學習棋藝,見兒子有圍棋方面的天賦,吳毅很是高興,每天教他下棋。
最初,吳毅手把手地教兒子,后來吳清源能夠獨自“一手捧棋譜,一手下棋”,以至于手指都變了形。年齡再大些,吳清源不滿足中國棋譜,吳毅又為他找來日本棋譜,翻譯完供他學習。
吳毅有時會與人比賽下棋,一是精湛棋藝,二是贏錢補貼家用。一天,吳毅帶著七歲的吳清源到福州與圍棋名手林貽堂下棋。
吳毅之所以“應戰”,是因為平時下棋的賭注是一兩塊銀圓,而這一場是五塊,在福建圍棋比賽中,這個獎金已經很高了。但高額獎金背后,卻隱藏著一個“陰謀”。
林貽堂圍棋水平確實高,他以“打擂”、“高額賭注”為由,四處尋找棋藝精湛之人,將他們打敗,林貽堂便可稱霸福建棋壇,成為名副其實的福建“圍棋圣手”。
棋局開始,林貽堂走了幾步,吳毅縱觀全局,暗叫不好,頓時汗流浹背。還未到中局,林貽堂就占了上風,吳毅舉棋不定,遲遲不落子,林貽堂看在眼里,嘴角露出一絲狡黠的微笑。
“吳毅老弟,為何不落子啊?”林貽堂說。
“林兄,小弟有些內急,想去方便一下。”吳毅說。
“好,那我等你。”林貽堂說。吳毅在一片唏噓聲中“退了場”,觀棋之人皆知,吳毅是借如廁之由思考下步對策去了。
林貽堂高高在上,閉目養神,旁邊人對吳毅冷嘲熱諷。見父親如此尷尬,吳清源很著急,緩緩開口:“要不我替父親走兩步?”
吳清源說完,眾人的目光聚焦到面前這個七歲孩子身上。林貽堂緩緩睜開眼,上下打量了一番吳清源,打趣道:“若是你輸了,你父親會認嗎?”
“呵!你還沒與我切磋,怎知我會輸?再說,我們吳家人向來說話算話,就算真輸了,我也會認!”吳清源堅定地說。
這下林貽堂徹底下不來臺了,思索了一會兒,說:“好,我與你下一場。”
吳清源氣定神閑,連下兩手,扭轉了棋局,雙方對弈一二十手,林貽堂敗下陣來。吳毅回來,看到反敗為勝的局面,很是欣慰。
“這盤棋局算你們父子二人贏得我,敢不敢與我單獨切磋一場,若是我輸了,給你們十塊銀圓,若是我贏了,不收你們父子二人分毫,如何?”林貽堂對著吳清源說道。
“好!”吳清源一口答應林貽堂。棋館里的人越來越多,大家圍在旁邊,都想看一下吳清源棋技。兩人剛下幾手,這下輪到林貽堂“汗流浹背”了,又下了三四十手,林貽堂滿盤皆輸。
“我輸了……”過了許久,林貽堂低下頭,承認了他輸給了吳清源,自此,吳清源“圍棋神童”的名號不脛而走。后來,吳清源舉家遷往北平。
吳清源十一歲那年,父親吳毅去世,一家人徹底斷了經濟來源。好在當時大軍閥段祺瑞喜歡圍棋,吳清源到段祺瑞的官邸,成了他的陪練。
最初,吳清源不敢贏段祺瑞。段祺瑞看出吳清源故意讓著他,示意吳清源拿出實力,結果,段祺瑞以后再也沒有贏過。自此之后,段祺瑞對吳清源更加器重,每月給他100大洋,作為“學費”。
段祺瑞政府倒臺后,吳清源為了生計,到日本人開設的棋館中下棋,結果把一眾日本圍棋天才殺得“片甲不留”。
很快,吳清源與日本高手下棋的棋譜送到了日本圍棋大家瀨越憲作的手中。瀨越憲作看罷吳清源的棋譜,一句話也沒說,親自寫信,邀請吳清源到日本學棋。
1928年,14歲的吳清源東渡日本,開始了自己的職業棋手生涯。當時,中日關系十分緊張,日本侵略者對我國東北地區虎視眈眈。
無論是國內還是日本圍棋界,似乎將吳清源東渡看作是棋場上的“另一場戰爭”。吳清源不卑不亢,每日深居簡出,苦練棋技,在數次比賽中拿下不菲成績。
因吳清源棋藝高超,變化莫測,比賽時幾乎整個東京城的圍棋愛好者都去“觀戰”,日本國內民眾通過多方渠道也知道有位來自中國的天才圍棋少年,吳清源在日本國內知名度甚至一度超過天皇。
2014年,吳清源去世,享年100歲。吳清源在日本被稱為“昭和棋圣”,對中國圍棋乃至世界圍棋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金庸稱吳清源是他最崇拜的人,楊振寧評價他比愛因斯坦還要偉大,因在圍棋界,吳清源稱一,無人再敢稱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