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賽其實早在第四場因為雷霆的逆轉成功而宣告結束懸念,雷霆奪冠看起來也只是時間問題。沒有拿下系列賽第四場,這被認為是印第安納這組系列賽的轉折點,或許這注定是印第安納人永恒的遺憾了。
俄克拉荷馬雷霆隊捧起隊史首座總冠軍獎杯。這支以亞歷山大為核心的青年軍,常規賽以西部第一的戰績闖入季后賽,一路擊敗獨行俠、森林狼等強敵,最終在總決賽中力克步行者奪冠。然而,伴隨勝利而來的不僅是掌聲,還有鋪天蓋地的質疑——“雷霆奪冠,是不是聯盟硬保的結果?”
總決賽期間,關于裁判判罰的爭議始終存在。部分球迷指出,亞歷山大在關鍵場次中頻繁獲得罰球機會,甚至被貼上“體毛哨”的標簽,總決賽G4末節,亞歷山大在一次爭議性判罰中罰球鎖定勝局,直接將比賽推向高潮。這些瞬間被部分球迷類比為2016年勇士與騎士總決賽的“史詩級黑哨”,認為聯盟有意通過裁判干預比賽結果。
但數據層面卻呈現另一面:雷霆本賽季常規賽場均罰球數僅排名聯盟中游,亞歷山大場均8.2次罰球雖位列聯盟前三,但其突破頻率和內線殺傷力(場均突破20.1次,命中率52.3%)足以支撐這一數據。所以所謂的聯盟硬保,也確實是不完全準確,不過不可否認總決賽雷霆的獲利確實是會比步行者多。
將雷霆的勝利完全歸結于“聯盟硬保”,顯然忽視了這支球隊的硬實力。本賽季,雷霆攻防效率均位列聯盟前五,場均助攻、三分命中率、搶斷等多項數據高居榜首。亞歷山大的“硬解能力”固然關鍵,但切特·霍姆格倫的護框、多爾特的防守、杰倫·威廉姆斯的全能表現,同樣是奪冠不可或缺的拼圖。季后賽中,雷霆面對掘金、森林狼等擁有不錯的內線實力的球隊時,憑借無限換防和三分火力多次逆轉戰局,其戰術執行力和韌性遠超外界預期。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