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野 編輯:努爾哈哈赤
在前些天的火山引擎FORCE大會上,躍然創新(Haivivi)聯合創始人高峰透露,自去年7月正式發售以來,旗下首款AI對話交互式掛件玩具BubblePal的累計銷量已突破25萬臺。若以該產品399元的C端價格計算,則總銷售額或已突破1億大關。另一家AI玩具公司FoloToy也在近期的采訪中表示,今年一季度的銷量已接近去年全年2萬+臺的銷量,且今年的銷售目標為去年銷量的15倍,達到30萬臺。以258-699元的產品售價計算,則總GMV同樣有望突破1億大關。
同期,手滑科技、珞博智能、貝陪科技、陸吾智能等AI玩具公司還相繼完成千萬級融資。其中,珞博智能完成由金沙江創投等機構領投的數千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金沙江創投背后是被譽為“獨角獸捕手”的朱嘯虎;貝陪科技則獲得順為資本獨家投資的千萬美元,而這家機構的創始人則是小米集團的雷軍。
除了近期的多起融資外,據雷報不完全統計,從2024年至今,國內AI玩具賽道已至少有27起投融資事件,且其中有6起億級、9起千萬級投資,具體情況如下:
不管是行業大佬的看好、資本端頻現的億級/千萬級投資,還是像BubblePal這類已在消費市場創下銷量奇跡產品的出現,都在印證一個事實:曾被質疑為“偽需求”的AI玩具賽道,早已撕掉“概念炒作”的標簽,以驚人的發展速度加速重構玩具行業的未來。
AI玩具是“真風口”還是“偽需求”?國內哪些企業在布局?
AI玩具,簡而言之就是在AI大模型加持下的新型玩具產品。與傳統玩具相比,AI玩具通過搭載大型模型,可以通過多模態交互、情感分析、仿生記憶、深度學習等技術,實現“擬人化”的交互和反饋,為使用者提供更具個性化的學習、陪伴或娛樂體驗。
目前,AI玩具的主要產品類型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掛件,即將AI交互功能集成到掛件中,再附加到其他普通玩具上實現智能化升級;智能玩偶,一般采用傳統毛絨玩具+內置云端AI的產品形式,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開始運用多模態傳感技術,使其具備語音交互之外更多的交互能力;機器人玩具,該類產品具備高度的互動性和自主性,可通過語音、動作、表情等多種形式與用戶互動,且外觀形更加多元,除了毛絨玩具形態外,更多以機器人、機器寵物等形式出現。
目前,我國AI玩具賽道主要布局公司包括四大類,分別是:傳統玩具制造公司,包括實豐文化、星輝娛樂等;自有IP運營公司,包括奧飛娛樂、湯姆貓等; 互聯網公司,包括字節跳動、百度等;初創科技公司及其他,包括上文提及的躍然創新、FoloToy、珞博智能等,該類公司整體上入局更早且推出的產品類型多元,并已在海內外市場有不錯表現。
此外,有傳聞泡泡瑪特已組建10多人的團隊布局AI潮玩,且將打造全新的IP品類來嘗試與AI進行融合,而非直接讓目前已火的IP直接增加AI能力。其他公司布局情況如下:
從價格來看,AI玩具的整體價格水平要遠高于普通玩具。以國民IP“喜羊羊與灰太狼”的玩具為例嗎,一款高30cm的喜羊羊毛絨公仔售價為79.9元,而高20cm的喜羊羊超能鈴鐺娃娃的售價則高達399元,是前者的5倍。而這,也是奧飛娛樂在內的眾多傳統玩具廠商布局AI玩具的核心原因之一。
同時,技術門檻的不同還使得不同AI玩具的價格差距懸殊,從幾百元到數千元甚至上萬元的產品均有。其中,目前常見的智能掛件和智能玩偶類AI玩具價格多在500元以內,其面向兒童群體,主要功能是AI對話,例如躍然創新(Haivivi)的BubblePal,奧飛娛樂的AI智趣喜羊羊,FoloToy的的小熊樂樂等。機器人玩具類由于涉及的技術更為復雜,價格整體更高,多在2000元上下,部分產品的價格更是突破萬元甚至數萬元,例如日本機器人公司Groove X開發的LOVOT,其國行版本達到了7萬元的天價。
除了搞“兒童智能音箱”,AI玩具還有什么細分賽道大有可為?
基于不同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AI玩具的應用場景也十分多元,主要包括:益智啟蒙,主要面向兒童群體,主打寓教于樂的陪伴與認知開發功能;情感陪伴,以提供情感慰藉為核心賣點,滿足不同類型的情感支持需求,目標用戶覆蓋從兒童、職場打工人到銀發群體的廣泛客群,尤其適用于獨居人群、留守兒童、孤寡老人等場景;家庭助手,可作為連接智能家居生態的樞紐,兼具娛樂功能與生活服務屬性。
其中,兒童市場是現階段AI玩具的主力發展方向,也是最先實現市場突破的類型。像是上文提及的兩家有望突破1億銷售額的AI玩具公司,其主打產品都是面向兒童用戶的。
同時,面向女性群體的情感陪伴類AI玩具同樣具有巨大的市場爆發潛力。該領域與高端潮玩、毛絨市場高度重合,且技術開發難度并不算高,憑借較低的技術門檻與成熟的消費基礎,有望率先實現市場突破。例如,剛剛過去的618中,朱嘯虎投的珞博智能的首款產品Fuzozo芙崽開啟預售,并登上京東嬰幼童玩具618累計競速榜等榜單。僅僅一周多的時間,Fuzozo累計銷售額已超過93萬元。
從AI玩具的發展趨勢來看,技術的突破仍將是行業發展的關鍵推動因素,當前市場流行的AI產品多數還是傳統玩具+AI模型的簡單組合,其背后的原因也正是高技術門檻及其帶來的高研發與硬件成本壓力。未來隨著技術成本的降低,更多具有多模態交互能力、能夠真正實現與用戶的深層次情感交流的產品或將集中涌現。
不過,對于AI玩具是否都需要配備最新、最全的技術這個問題,答案未必一概而論,其根本上還是需要從消費者的具體需求出發。尤其是對于情感陪伴類AI玩具而言,大多數時候,“無用之用”要比具體的實用功能重要得多。很明顯,如果某些AI玩具要對標的是LABUBU,那么產品的核心賣點就應該是如何深化與消費者之間的情感連接,而不是能夠對話或解決問題。
借勢IP還是創造IP,AI玩具領域有可能誕生下一個LABUBU嗎?
此外,從IP價值來看,兒童市場和女性市場對IP的依賴度天然更高,引入契合各自目標客群屬性的優質IP,能夠為產品快速打開市場提供一定的推力。
例如,Folotoy于今年1月與逗逗AI游戲伙伴妮可合作推出聯名版限量玩偶。其創始人Larry在采訪中表示目前公司投入力度較大的是國潮類IP,同時也與不少國產動漫IP開展合作中,包括“開心超人”“阿貍”“Moco飛狗”“豬小屁”等。今年3月,其還在社交媒體上曬出了迪士尼公司的訪客碼,FoloToy與迪士尼旗下“玩具總動員”等IP的聯動或許也不會太遠。
躍然創新(Haivivi)目前已與“奶龍”“Heart Bear”“贊萌露比”等合作,去年11月末還官宣與上海電影集團子公司上影元達成戰略合作,未來或將圍繞“大鬧天宮”“哪吒鬧海”“葫蘆兄弟”“中國奇譚”等經典動畫IP開發AI玩具產品。
A股上市公司實豐文化近年也積極布局AI玩具領域,其最新產品AI魔法星、AI飛飛兔于近日實現線上線下全渠道進駐。而IP層面,實豐文化長期與一眾重磅IP進行合作,目前拿下授權的IP包括“寶可夢”“蛋仔派對”“貪吃蛇”“超級飛俠”“奶龍”“小劉鴨”“乖巧寶寶”等,未來與相關IP合作打造AI玩具產品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奧飛娛樂、湯姆貓等公司則具備天然優勢,可直接依托其成熟IP資源開發AI玩具。
此外,AI玩具本身在產品形象設計上擁有廣闊空間,同樣具備原生孵化新IP的潛力。只不過當下大多數非IP類AI玩具由于多出自技術團隊,其形象設計乏善可陳,缺乏“潮玩化”的產品開發意識,自然是難以孵化出所謂的AI玩具IP。再加上,當前階段AI玩具在消費市場仍屬早期產品,用戶認知亟待培育。相較于IP吸引力,如何讓消費者更直觀、快速地理解產品功能與使用場景,或許更為關鍵。
當然,也有一些企業對產品形象設計傾注了心力,并取得不錯的市場反饋。比如上文提及的FoloToy,其主打產品AI仙人掌和AI向日葵智能玩具的形象頗為“魔性”,加上互動時妖嬈鬼畜的動作,極大地推動了產品在社交媒體的傳播。
再如,銀嶼趣玩旗下廠牌奇妙拉比MarveLab近期推出的RAGUS,可以稱得上是“標準的”AI潮玩。這個長著電視腦袋、喜歡穿造型各異衣服的“男孩”有著7種不同的造型,且可以綁定不同的數字人格,同時公司還圍繞產品設計了“人類和AI共存共生的奇跡之地CRT77”這樣完整的世界觀。
珞博智能首款產品Fuzozo芙崽的設計中還借鑒了中國五行哲學的概念,推出了金、木、水、火、土五款不同顏色、不同基礎性格設定的“毛茸茸”的AI玩具。同時,Fuzozo芙崽還具有“性格演化”和“長期記憶”能力,能夠實現深度情緒感知、個性化記憶養成,甚至還增加了“碰一碰”的社交玩法。
從上述這些產品可以看出,不同行業快速發展與交叉影響,反而讓AI玩具產品的面貌有了更多的可能性。雖然目前這樣具有潮玩風格或具有IP孵化意識的產品仍是少數,但隨著更多產品的推出和迭代升級,未來從AI玩具中誕生如哪吒、LABUBU這樣的國民級IP,也未嘗沒有可能。雷報期待這一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