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中南海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這是一名已有85歲高齡的老人。
他步履蹣跚,作一副最尋常不過的打扮,看起來與中國街頭上千千萬萬個普通的老人沒什么區別。
然而走出來迎接他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
主席看起來對這位老人十分尊敬且尊重,一路邊走邊與他說話。
過了不久,又是這位老人從中南海緩步走出,而這次前來相送的還是毛主席。
他與老人依依惜別,送老人上車離開時還不忘貼心的用手掌擋住了車門上沿。
除此之外,老人還在臨別時與毛主席交手相握留下了一句話。
而聽了老人這句話后的主席竟然懇切點頭,說自己一定會將這句話銘記在心。
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能讓毛主席如此敬重的人物可不多。
這位老人也并非是常常出入中南海的熟悉面孔,那么他的身份就十分引人好奇了。
其實這位老人名叫冒廣生,大家乍一聽這個名字或許不很熟悉,但如果提起元世祖忽必烈,想必大多數人都會發出一聲恍然大悟的感慨。
他就是忽必烈的后裔,祖上還曾出過一個叫做冒辟疆的名人。
這人可比這位老人名氣大多了,連毛主席也曾高度評價他是明末四公子中真正具有民族氣節的一位。
但別看冒廣生在知名度上略遜先祖一籌,實際上他可是個不折不扣的大神童。
在他年輕時,咱們中國還在使用科舉制度,而他年僅17歲就考到了縣試的第一名。
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科舉考試中取得縣試第一名的含金量。
但在那個年代,一直到年過50才好不容易考過縣試當上秀才的人也大有人在。
后來冒廣生又去參加州試,又拿了第一,21歲時參加省試,結果還是他拿了第一。
《范進中舉》這篇文章大家都學過,文章中這位因為考上舉人就瘋了的范進就是剛剛通過鄉試,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剛剛通過了一場省級考試。
而冒廣生不僅能通過這場考試,還能在與全省讀書人的比拼中大獲全勝,一舉奪魁,這超級大腦的含金量不必多說了吧。
21歲,才是我們現在大多數人還在讀大學的時候,而我們現在知名度最高的省級考試,也就是公務員考試中的省考,還都要求大學畢業后才能參加呢。
不過后來,冒廣生這位天才也在繼續往上考的路上遇到了一點小小的挫折。
他考的是經濟特科,在寫卷子的時候就引用了盧梭的名言。
這位哲學大家在我們現代人的眼中可以說作為放進作文引用的名人再合適不過了。
可奈何當時的社會環境不允許,批卷子的張之洞就因為看到了盧梭這個外國人的名字把他給放棄了。
這對冒廣生來說可謂是一場無妄之災,而張之洞同樣也覺得自己放棄了一個人才。
可沒辦法,畢竟那時候還是大清朝,統治者還覺得清朝是天朝上國,盧梭一個外國升斗小民還不配讓大清朝放在眼里。
當然,考進士失利的冒廣深也沒有就此回家,上邊的人憐惜他的才華,讓他去刑部擔任郎中。
結果好巧不巧,他審案子的時候又遇上了賽金花。
這位曾經因為保護過京城百姓而刷了不少群眾好感度,冒廣深自然也非常同情她,于是他在審判時玩了個文字游戲,要將賽金花向南流放一千里。
那會兒參與審案的官員但凡翻開地圖看看就知道,讓賽金花從原籍徽州向南走一千里,不偏不倚正好能走到上海。
1898年,著名的戊戌變法被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拉開了帷幕,可惜好景不長,戊戌六君子不久后就相繼被捕入獄,這場短暫的百日維新也正式宣告失敗。
冒廣生正好與六君子中的林旭私交甚篤,按道理說他是大清的官員,本不應該與這些“造反派”走太近,可冒廣生還是在最后與林旭相伴通宵,此間深情厚誼令人感動。
后續,別看戊戌變法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多么濃墨重彩的一筆,但實際上變法失敗后,普通人的生活還是會普通地繼續下去。
冒廣生在當時也是普通人中的一員,因此在之后的人生中他又繼續按部就班的考試,考取進士后又按部就班的做官。
一直到抗日戰爭爆發前,他已經在半個中國的各色職位上輪轉了一遍。
戰爭爆發后他回到了上海,帶著自己周游半個中國積攢下來的豐富閱歷潛心在家中著書立說。
也正因他眼界開闊,在他所涉獵的領域中,冒廣生這個名字都如雷貫耳。
緊接著就是幾年來中華民族的血淚奮斗史,連年戰亂不僅打破了大清王朝竭力維護的平靜假象,也打碎了無數平常人家的日常生活。
直到新中國在一片硝煙中成立,冒廣生的生活現狀已經變得天翻地覆,戰火的侵襲讓他幾乎完全失去了傳統文人士大夫的優雅和體面,變得窮困潦倒。
好在新中國沒有忘記他,時任上海市市長的陳毅元帥親自登門看望冒廣生,不僅與他相對長談,還給他解決了許多迫在眉睫的生計問題。
陳毅元帥寬慰他,一時的困難都是可以渡過的,上海市政府會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給予他最大化的幫助,讓他安心寫作文章。
被如此開導一番的冒廣生對陳毅大為感激,不久后兩人也成為了關系十分親厚的莫逆之交。
直到1957年冒廣生搬往北京小住時,還曾邀請陳毅元帥與其他幾位好友一起參觀故宮博物院。
同年6月,他又在陳毅元帥的邀請下,寫下了一篇針砭時弊的文章。
命名為《對目前整風的一點意見》,文章條理清晰,觀點明確,轟動了當時的文壇。
很快,人民日報也慕名而來,對他進行了一次專訪。
專訪內容也在隨后與這篇文章一起發表在了人民日報上,兩篇文章交相輝映,很快引起了毛主席和周總理的關注。
周總理在百忙之中抽出了2小時拜訪冒廣生,并且出于表達尊重之意,周總理還特意用了晚輩的身份。
炎炎夏日,總理卻打扮的十分齊整,連領口上的扣子都沒有解開哪怕一顆。
登門拜訪時冒廣生的兒子見周總理穿的如此嚴實,正想打開風扇,都被總理以老人不能受風為由制止了。
總理對老人致以了萬分誠摯的問候,同時也對老人的生活流露出了真摯的關心。
最后總理提出,想讓冒廣生先生在北京多留幾天,和毛主席見一見面。
幾天后,冒廣生果然收到了來自主席的邀請,他乘坐汽車抵達中南海時,剛下車就看到主席親自等在門前迎接他。
兩人聊的十分投緣,從政治時局到詩詞歌賦,毛主席和冒廣深就像打開了話匣子,會客室的臺燈一直亮到了深夜也沒有熄滅。
直到最后冒廣生主動起身告別,兩人又是一番依依惜別,主席一路將老人送到了門口,在冒廣生將要上車離去時,主席開口問他是否有一言相贈。
就像古時候的詩人墨客總會相聚在一起談經論道,臨別時再贈詩以表情誼,在那個時代,臨別贈言也算是一樁文人交往之間難得的雅事。
冒廣生聞言,只對毛主席說了一句話:中國共產黨雖是一頭威猛的雄獅,可身上也不免會長幾只虱子,可要記得提防呀!
自二人分別后,主席也始終將冒廣生老人的這句話牢牢記在心中,并且對他愈發敬重。
而從這句話中也不難體會出,冒廣生對新中國殷切的期許和盼望。
如今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締造的一切,也都正是冒廣生窮盡一生想要實現的理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