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一起共讀吧!
文/賈小靜
“你們是抑郁癥患者互助群嗎?怎么說的話都那樣假惺惺的?”王哥突兀的聲音像一枚冰錐,瞬間刺破了辦公室里午后的暖意。我甚至沒留意他何時進來,只覺那話語里的寒意裹挾著不加掩飾的審視,直直砸向我正沉浸的閱讀余溫里。讀書與分享,這倍加美好的聯結,在他眼中竟成了矯飾的表演!
我想了很多反擊的話語,卻始終沒有說出口。該怎樣向他講述那份共讀中獨有的、難以言傳的沉靜與豐盈?這個自三月起就讓我為之癡狂的活動,帶給我的,早已超越簡單的快樂,成為了我與靈魂共舞的瓦爾登湖。
婦女節那天,為了應景春天的原野,我們共讀了《陽光的味道》。姐妹們各自藏匿于春風吹拂的小小帳篷里,全然打開真實的自己,文字在河水般涓涓流動的聲音中傳遞,被陽光輕輕擁抱的經歷在分享環節喚醒了久違的暖意。那一刻,我們不再只是點頭之交的同事,而是被閱讀之光溫柔籠罩的共同體。共讀,讓我們看見了彼此心靈深處對愛與支持的渴望,讓我們給予了彼此互相關懷的女性力量。
五月,與家人共讀《你好,夏天》。孩子們稚嫩的聲音捕捉著初夏的片羽,驚奇于“螻蛄鳴”“蚯蚓出”“王瓜生”的立夏三候。孩子們通過文字觸摸到節氣的紋理,家人間慣常的沉默也在文字里悄然撬開了縫隙。那些羞于表達的愛意,那些藏在眼底的欣賞,在閱讀接力中找到了傾訴的平臺,在自由分享的節奏里悄然綻放。原來,書籍不僅給予了我們知識的浸潤,更能讓親情與愛深度交匯融合。
《家庭的覺醒》《正面管教》《P.E.T父母效能訓練》……那些聚焦育兒的文章,像燈塔指引著為人父母的迷茫。我幸運地在共讀里遇見了山東省家校協同著名領航人巍麗園長。“我們不要在角落默默發光,我們要振臂高呼——爭做教育家型家長!”她的話,點燃了一群追求自我成長與家庭研學的父母的學習熱情。“養育孩子,必須先養育自己”的教育理念更是讓人醍醐灌頂,從此,我們不再是發號施令的權威者,而是與孩子共同成長的修行者。閱讀,在此刻既是家庭教育革命的開端,也是自我提升的起點。
《幸福的方法》《生命的重建》《瓦爾登湖》……這些叩問心靈的文字,則帶我邂逅了歐陽志勤老師這樣的大愛行者。她一生執著于古植物的研究,退休后又肩負起守護中國古村落的重擔。在她對佤族翁丁村細細的描述里,我被她平靜卻充滿力量的聲音裹挾進神圣的篝火旁,我看到了流淌在她骨子里的深情,那是對自然萬物的真切敬畏,那是超越個體生命的價值追尋。她的光芒讓我不由自主地俯首,成為了那生命意義的追尋者。閱讀,于此,是靈魂朝圣的起點,指向宇宙洪荒的遠方。
截至今日,我已共讀了九十七場。我的聲音,已隨電波穿過了四川南充的果園、成都午后的茶香、重慶沸騰的火鍋,在散步的晨風里、小車的呼嘯中、火車的轟鳴間回響。而我的書友,他們的聲音則來自黑龍江的豪爽、江蘇的溫婉、湖北的靈秀、新疆的遼闊、甘肅的溫厚沉穩、云南的自在閑適、香港的繁華,甚至是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之畔。
這哪里僅僅是讓一座城愛上閱讀,而是以聲音為線,串聯起了整個世界。閱讀讓天南海北的我們打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從談古論今到育兒育己,我們是彼此的回聲壁,在共鳴里確認存在的意義,在分享中完成自我療愈,同時也將愛與溫暖的火炬欣然傳遞。
“你們下一場共讀是什么時候?”王哥的聲音再次響起,那先前的鋒芒似乎已被我的傾訴所柔化,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探尋,“我也來試試吧,在去看心理醫生之前。”他低聲補充,像一頭暫時收斂了利爪、在精神迷途中困頓的小獸,第一次主動靠近了那扇可能透出光亮的門。
當然歡迎!來,讓我們一起共讀吧!
作者簡介:賈小靜,南充市作家協會會員,現居重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