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這一輪WTT薩格勒布混雙,真沒啥“氣勢如虹的場面。看下來,心情挺復雜的,既有點兒無奈,也有點兒不甘:國乒三對混雙,倆組直接被日韓“按住,只剩黃友政/陳熠算是扛住了,但那場球打得多艱難,大家都看在眼里。其實從陣容到過程,這一回合可以說把中國混雙現在的“天花板暴露得明明白白。
這次對陣,輸得很明白,贏的那場也不算輕松
先捋一下昨天的局面。1/4決賽里,陳垣宇/錢天一對上張本兄妹,三局下來基本沒怎么帶起節奏,比分差距其實說明了一切——7-11、4-11、6-11,沒什么可回旋的余地。這倆人其實也不是沒拼,但整體感覺,張本兄妹在場上就是更快、更緊,幾乎不給陳錢組合留思考的空檔。說白了,這對組合在技戰術、默契、經驗上都差了一截,輸得挺徹底。
袁勵岑/徐奕呢,也好不到哪兒去。0-3被林鐘勛/申裕斌拿下,打到后面基本是對手帶著節奏走。林申組合不是新面孔,人家搭檔時間長,奧運獎牌也拿過,平時就是亞洲最穩的那一撥。這種級別的混雙,對國乒這對新搭檔來說,確實就是“試錯;但說實話,差距大到比賽后半段都很難攪局。拼勁是有的,但不夠用。
唯一還在混雙線上的黃友政/陳熠,3-2贏日本的戶上隼輔/早田希娜,說是“死里逃生也不過分。開局能打出氣勢,對手配合其實很生疏,尤其早田希娜狀態低迷,失誤一堆。國乒這對組合里,黃友政進攻夠猛,陳熠護臺有擔當,真要說亮點,也就體現在這兒了??墒钦嬉殦福虻經Q勝局還是一波三折,沒穩住也可能就“全軍覆沒了。
你要說日韓混雙有啥“玄學嗎?其實是體系和積累
有時候咱們總想找點別的原因,什么“狀態不好“新組合還不磨合之類的??蛇@次日韓贏得這么干脆,說到底,還是人家混雙體系更成熟,搭檔更穩定。張本兄妹的配合,那是從小打到大的默契,林申組合也是長年穩定,每次大賽都能打到后面。咱們國乒這幾對,說實話,組合變來變去,試驗性質很濃厚。你要說拼勁,誰也不差誰,可這玩意兒真不只是靠意志能補上的。
其實混雙跟單打、團體還真不一樣。它特別考驗兩個人的化學反應,發接發的變化、跑位的默契、臨場的調整能力,這些都是靠時間磨出來的。日韓能一直保持高水準,背后其實是整個體系在給混雙項目“蓄力。反觀我們,有時候太重視單項了,混雙這塊兒容易被“邊緣化,組合一變再變,臨時組隊,半天磨不出來。
黃友政/陳熠能贏,靠的不是爆冷,而是“底子厚
這場唯一的勝利,其實不是奇跡。黃友政/陳熠本來就是少數搭檔時間比較長的,平時國內比賽也常一起打,磨合算是到位。尤其黃友政在臺內進攻這塊兒,挺有殺傷力,陳熠身板高,補位能力也強,打到關鍵分能頂住氣場。
但你要說,這樣的組合能一直走下去嗎?我始終覺得,還得看背后有沒有更系統的培養和支持。說句實在話,現在國乒混雙這批小將,國際大賽閱歷還不夠,打到關鍵時刻,抗壓能力、變化手段,還是跟日韓有不小差距。
半決賽形勢雖好,別太樂觀,混雙需要“體系感
半決賽對陣出來了,黃友政/陳熠碰上的是香港隊黃鎮廷/杜凱琹。理論上,這組對手沒日韓那么“棘手,算是國乒混雙進決賽的好機會。但真要說穩贏,也不現實。港隊這對組合常年在外打拼,經驗豐富,臨場不會掉鏈子。
其實我更關心的是,哪怕進了決賽,能不能真正把“混雙這項資源用活?說到底,混雙不是單靠兩個人的天賦和努力能出成績的。日韓能連續多年穩住亞洲前列,就是因為他們把混雙當作長期項目來抓,選手搭檔基本不輕易拆分,磨合過程也很耐心。國乒如果還用“臨時拉郎配的思路去拼國際大賽,未來還會有同樣的難題。
回頭看老問題:混雙不是短跑,是馬拉松
寫到最后,其實也沒啥“爆炸性話題——國乒混雙這兩年最大的問題,就是體系不夠扎實,組合穩定性差。單項能出天才,混雙更考驗長期規劃。咱們看日韓,能把混雙做到常年世界頂級,那可不是一兩次爆發能解釋的。國乒要想在這個項目上守住優勢,得下更深的功夫,少點臨時拼湊,多點耐心和系統建設。
說到底,混雙就是個馬拉松項目,拼的是底子、耐心和體系。短期能贏一場,靠的是狀態和應變,長期想贏,靠的是積累和篤定。希望國乒這次能記住教訓,別總想著“拼一把,有時候穩住陣腳,才是最重要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