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季羨林在《心安即是歸處》里寫道:“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詩,你的成功與失敗都是那片片詩情,點點詩意。”退休后,人生步入了新的篇章,時間多了,和老朋友們相聚的機會也多了。
可別小瞧了這茶余飯后的閑聊,有時候禍從口出,一句話能把幾十年的交情攪得稀碎。
老祖宗早就提醒過咱們:“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退休后才明白,在朋友面前,這3句話千萬不能說,說了保準后悔!
一、“我家孩子比你家強多了”——炫耀攀比,傷了和氣
退休后,不少人見面總愛聊孩子。有些老哥老姐,一開口就剎不住車,逮著機會就炫耀自家孩子。“我兒子在大公司當高管,年薪百萬”“我閨女嫁得好,女婿給我買了套海景房”,還時不時瞟一眼別人,眼神里滿是得意。更過分的,非要拉踩別人:“你家孩子還在打工呢?我家那個早自己創業當老板了!”
鄰居李阿姨就吃過這虧。有次老友聚會,她一個勁兒夸兒子給她買了進口保健品、名牌衣服,還暗諷王阿姨家女兒“不孝順”。從那以后,原本親密的老姐妹漸漸疏遠了。王阿姨背后吐槽:“退休了還在比來比去,聽著真刺耳!”
老話說得好:“滿招損,謙受益。”退休后的友情,講究的是輕松自在。你拼命炫耀,看似風光,實則把朋友推得越來越遠。就像《增廣賢文》里說的:“客來主不顧,應恐是癡人。”光顧著自己顯擺,不顧別人感受,再好的交情也得涼。真正聰明的人,懂得低調,把日子過好就行了,沒必要在朋友面前爭個高下。
二、“早知道聽我的,你也不至于這樣”——好為人師,討人嫌
退休后,有些人總覺得自己“吃過的鹽比別人吃過的飯還多”,特別愛給朋友當“人生導師”。老張炒股賠了錢,你非要湊上去說:“我早說過股市風險大,你不聽,現在后悔了吧?”老李和老伴鬧矛盾,你張口就是:“我就知道你這脾氣得出事,當初要是聽我的……”
小區象棋攤的老周就是典型。老伙計下棋輸了,他在旁邊冷嘲熱諷:“這步棋該這么走,你非按自己的來,能不輸嗎?”時間長了,大家下棋都不愛叫他。老話說:“觀棋不語真君子。”人家遇到煩心事,本想找你訴訴苦,你卻一頓指責,這不是火上澆油嘛!
《論語》里講:“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退休了更沒必要對別人指手畫腳。朋友需要的是傾聽和安慰,不是說教和批評。你總擺出一副“我比你懂”的架勢,誰還愿意跟你交心?
三、“我家那些破事兒,真是倒霉透頂”——抱怨不停,惹人煩
退休后,生活節奏慢了,煩心事卻不見得少。有些老伙計一見面,就開始倒苦水:“我家老伴太啰嗦,天天跟我吵架”“兒女不孝順,都不管我”,說著說著還掉起眼淚。偶爾傾訴一次,大家還能安慰幾句,可要是每次見面都抱怨,誰受得了?
樓里的趙叔就是這樣。每次聚會,他都要把家里那點矛盾翻來覆去說,從兒媳不賢惠,說到孫子不聽話,聽得人直頭疼。漸漸地,老朋友們都躲著他,約飯也不叫他了。老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悶上心來瞌睡多。”總把負面情緒傳遞給別人,再好的心情也得被影響。
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常想一二,不思八九。”退休后,更該學著豁達點。朋友之間,多聊聊開心事,分享分享養花種菜的樂趣,比啥都強。你整天怨天尤人,誰愿意當你的“情緒垃圾桶”?
退休后的友情,就像陳年的老酒,得小心呵護。這3句話,看似普通,卻最容易傷感情。記住老祖宗的話:“話到嘴邊留三分,事到臨頭思再三。”和朋友相處,多些理解,少些炫耀;多些傾聽,少些說教;多些快樂,少些抱怨。這樣,才能和老伙計們熱熱鬧鬧、開開心心地度過晚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