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長潘功勝在陸家嘴論壇上的演講,為我們揭示了人民幣國際化的愿景。
6月18日,央行行長潘功勝闡述了一個建立在多種主要貨幣而非單一美元基礎上的全球貨幣體系。這也是我國加強人民幣削弱美元主導地位的一部分。
央行行長潘功勝對國際貨幣體系依賴一個國家的主權貨幣的潛在危險做了多方面的批評。
潘功勝列舉了發行國際主導貨幣的國家的財政和監管問題給世界帶來的風險,這也是在隱晦的提及美元。
潘功勝說,這些問題會以金融風險的形式向全球溢出,甚至演變為國際金融危機。
這是行長潘功勝在公開場合罕見隱晦批評美元,并釋放出人民幣國際化的信號。
美元在過去一直都是國際儲備貨幣,而特朗普為了貿易平衡,已經表示要讓美元貶值,以提高美國出口產品對海外買家的吸引力,美元今年已經顯著走弱,對歐元匯率也已經下跌了11%。
而美元走弱的好處在于,這有助于縮小美國的貿易逆差,從而得到特朗普所謂貿易平衡的目的,但另一方面,隨著美元走弱,而美國聯邦預算赤字又不斷增長,這也可能加劇美國的借貸成本。
對我們來說,美元走弱有什么風險?
在過去,人民幣在一定程度上是和美元掛鉤的,這也意味著人民幣兌歐元匯率也隨著美元走弱,也讓我國出口產品的價格在歐洲及其他地區更有競爭力。
從這一點來看,是有好處的。
但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如果不變,長期來看隨著兩國關系發生質的改變,風險也依然存在。
例如,潘功勝就警告稱,擁有國際主導貨幣的國家在地緣沖突中難免會不公平地將其“武器化”。
而這,就是我們長期過度依賴美元的風險。
目前美元仍然是全球貿易中最主要的結算貨幣,包括涉及到我國的貿易往來,也大多數是由美元結算,其次才是歐元。近年來,雖然人民幣的使用有所增加,但在國際貿易中,人民幣的體量仍然不夠大。
我國的哪些國際業務不需要用美元呢?
伊朗的石油出口、以及俄油氣出口的大部分,這些交易通過我國的小型銀行和公司進行,則基本上不需要用美元結算。
過度依賴美元,就很容易被美元所限制,而我們要想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直白來說就是要讓他國接受人民幣支付貿易,但如果要讓他國接受人民幣結算呢?
這也是國際化最難的一條路,如果貨幣政策不夠獨立的話,那么該貨幣就很難國際化。
美元的強勢地位部分來自于它在國際貿易融資中的廣泛使用。銀行體系也長期依賴以美元為中心的傳統結算流程,其中某些環節甚至還在使用傳真機。
潘功勝認為,跨境支付應該更多使用新興技術,這其中就包括數字人民幣,這會讓國際貿易變得更容易。
美元的強勢地位,離不開二戰后的塑造,這其中也包括軍事、文化和影響力,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美聯儲。至少名義上,美聯儲是相對獨立的,這也是貨幣國際化必要的措施之一。
而人民幣要想國際化,難度也客觀存在。
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其實不是獨立的貨幣政策,而是持續擴大的巨額貿易順差,因此,在境外流通的人民幣中,很大一部分通常都是用于購買更多的中國商品或償還欠下的債務。
我國去年的貿易順差近1萬億美元,是全球最大的貿易順差國,為什么貿易順差國很難推行貨幣國際化呢?
答案其實很難簡單,貿易順差國意味著生產大于消費,從國際貿易的角度來看,也就意味著我們“賺的外匯更多”,而不是花出去的更多。
這會帶來什么結果?
長期貿易順差意味著本國持續凈收外匯,而非凈輸出本幣。國際貨幣需通過貿易逆差或資本輸出向全球供給流動性,而順差國本幣在境外存量天然不足,這就是貨幣國際化最難的地方。
如果不輸出本幣,只能夠賺外幣的話,自然很難國際化。
2024年我國貿易順差達9921億美元,日均27億美元凈流入,客觀上就限制了人民幣離岸池的擴張。
盡管通過一帶一路或本幣互換協議可以輸出貨幣,但債務國償債能力不穩定,可能引發豁免債務或地緣風險,除此之外,我國本幣輸出規模也遠低于全球貿易需求(類比“消防水管注水太平洋”)。
換句話說,貨幣國際化不僅僅需要相對獨立的貨幣政策,更重要的還是要成為一個國際消費大國才行。
以美國為例,盡管美國人口只有3億多,但美國的消費總量卻能夠占到整個世界消費總量的30%左右,美國人到處買買買,向全球輸出美元,這也是美元國際化的一個支撐點。
困擾人民幣國際化的,還有特里芬難題。
要想成為國際貨幣,需同時滿足兩種需求:第一就是價值穩定要求,貿易順差國需維持經濟強韌和幣值信用(依賴貿易盈余)。
第二就是流動性供給需求,需通過逆差或資本輸出釋放本幣。兩者形成結構性矛盾,順差國政策選擇空間就被無限壓縮。
而我們,眼下來看,價值穩定要求也許可以達到,但客觀上看,最近幾年的“放水”增速還是超過了GDP增速。另外就流動性供給而言,我們很難通過逆差來釋放本幣,畢竟一年上萬億美元的順差,短期內不可能實現貿易逆差。
所以,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還任重道遠。
盡管短期內國際化難度較高,但在國際化的道路上,人民幣仍然邁出了巨大一步。
近年來,我國已經說服多個發展中國家在對華貿易中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盡管國際化還有一段路要走,但人民幣的區域化已經在穩步推進。
而如果要想更進一步,讓人民幣真正國際化,那么最重要的還是消費。
只有消費增長了,那么我國的順差才會變成逆差。如果14億人口都能夠擁有美國那樣的消費能力,那么我國的消費總量則可以占到世界的一半以上,屆時本幣就可以大肆向外輸出,給人民幣國際化留下最好的窗口。
長期來看,人民幣國際化是必然的。盡管短期內還有一些挑戰,但擺脫美元的依賴和影響,是我們長期戰略必然要走的一步。
隨著兩國關系不斷惡化,這一進程我們只會越來越快。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