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就是:源于人,為了人,成就“人”。第一個人,是個別人(天才);第二個人,是所有人(普惠);而帶引號的第三個人,則是人之為“人”的本質與升華。
文:中外管理傳媒社長、總編 楊光
“巧合”的兩個“十九歲”
世間沒有純粹的巧合——特別是當這種“巧合”,別有時代意義時。
2024年,海爾為人類首創的“人單合一”管理模式,誕生“19”年。
2025年,海爾為中國首創的“卡薩帝”家電高端品牌,芳齡“19”歲。
前后只差一年。
20年前,與互聯網面對面的海爾,“離經叛道”的誓言打破了巍峨堅實的金字塔科層組織架構,開創出全新的“人單合一”模式時,沒人聽得懂,肯定也沒人干得成。
19年前,與全球化面對面的海爾,“不識時務”的誓言打破了由西方壟斷的家電高端品牌市場,開創出中國高端品牌“卡薩帝”時,沒人當得真,貌似也沒人信得過。
然而,太打臉,又太長臉。
2024年,“人單合一”在世界無人再疑,闊步歐美。2025年,“卡薩帝”在中國獨秀一枝,花映華夏。
這不是DS軟文,而是傲人事實。
當在“19歲的最后一天”,“人單合一”已然持續經受了海爾、三洋、AQUA、斐雪派克、GEA等多次跨文化和跨產業實踐考驗后,得以在風云變幻的全球市場,開始像ISO標準一樣“發證”以昭告天下。
旋即也到19歲的“卡薩帝”,在競爭更為慘烈的中國市場,創牌10年即拔業界頭籌,隨后同樣定義了行業高端品牌——如今,卡薩帝品牌價值已達到928億,實現家電全品類覆蓋,市場規模穩居NO.1;塑造了行業高端價值——2025一季報顯示,卡薩帝Q1收入增幅超20%,連續9年穩居高端第一(其中,冰箱在1.5W+市場份額為53%,空調在1.6W+市場份額為51.3%,洗衣機在1W+市場份額達到78.7%,從而實現了三個細分第一:平均單價第一、高端份額第一、復合增速第一);贏得了社會精英信賴——有上億高端用戶購買,更有2000萬高端會員支持(數據來源:海爾智家2025一季報、2025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榜單等)。
非比尋常。
卡薩帝&人單合一的“時代聯系”
“人單合一”與“卡薩帝”,顯然不是巧合地各自綻放。那么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是什么?
當然,首先是母體聯系。如果不是海爾平臺(“自以為非”的文化基因),既不可能催生“人單合一”及其19年,也不可能孕育“卡薩帝”及其19年。
同時,其次是因果聯系。如果不是因為海爾先對內首創了“人單合一”(“創業創新”機制)來保駕護航,要想對外原創出獨戰群雄的“卡薩帝”,要么出生難產,要么成長乏力,要么顏值走樣,要么心智平庸……總之,沒有“人單合一”,很難想象在中國這片獨具特色的“熱土”上,“卡薩帝”能19年存活并持續成長,還取得如今這樣的亮麗成績。
誠如,在見證海爾創業40周年的音樂劇《潮起東方》中所反復高唱的:“拼了!拼了!”——但是,“拼”只是狀態,只是呈現,根源還是有動力“想拼”,進而有志氣“敢拼”,隨后有資源“能拼”,再者有思路“會拼”。最終是有出路“拼贏”嗎?不對!最終是引領時代,“持續拼贏”。
所以,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時代聯系。
與其說是“時代聯系”,不如說是兩者的“時代洞察”——進而實現“時代引領”。正如海爾創始人張瑞敏所一貫主張和秉承的:“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
那么,當下這個“時代”的核心,就是海爾CEO周云杰在海爾創業40年、人單合一19歲時所篤定的:AI(人工智能)。
矢志批量創造CEO的“人單合一”,在砥礪探索19年后步入“2.0”階段的背景核心與戰略支撐,是AI。而矢志高端化、智能化的“卡薩帝”,在快速成長19年后,同樣將AI,作為了持續引領的場景底色與原創支撐。
2025年6月25日,已連續舉辦10年的“卡薩帝思享薈”——該活動創辦次年,卡薩帝就站上了行業之巔,也一定不盡是巧合——在重慶舉辦時,其切入主題便是“AI深度科技”:AI致遠?愛不凡。
“人”與人工智能的本質
自從Chat GPT爆火問世以來,AI就不再是少數精英在實驗室里的竊竊私語,而成了販夫走卒街頭巷議的公眾“顯學”。但顯學一不小心就會成為俗學,且還概率頗高。癥結在于:就事論事,投機取巧,又似是而非,隨波逐流。
AI(至少在現階段)的本質是什么?
在探討本質之前,抬起頭來,理清脈絡,對于認知本質是極為重要的。我在海爾創業40周年、人單合一“2.0”開啟之際,曾在《19歲的最后一天:“人單合一”意味著什么?》中對AI做過如下觀察與思考:
人工智能的迅速崛起,意味著人類終于真正接近于“人”了。
在人工智能崛起之前,人類最早接近于走獸,后來接近于機器,其實都不是造物主“造人”的根本目的,也不是“人”應有的本質模樣。在蒙昧時代,人類只是作為最高等的動物存在,每天起早貪黑為的就是生存,就是繁衍;工業時代,人類只是作為最復雜的機器存在,每天起早貪黑為的就是擴張,就是欲望。而人類在這兩個時代的核心狀態呢?在蒙昧時代是仰天九問的恐懼,所以人類需要宗教,來安頓靈魂;在工業時代是掘地三尺的躁動,所以人類沉湎物欲,來麻痹靈魂。
那么到了人工智能時代呢?很多專家對“人”又開始心生憂慮。因為之前不論動物還是機器都是在幫助人,而人工智能卻似乎正在取代人,而且看起來不可阻擋——好比眼看洪水滔天,只有合十祈禱。殊不知恰恰并非如此。要知道,人類在之前一直游弋于走獸和機器之間,反而從來沒有機會真正成為“人”。蒙昧時代,人類與自然搏斗,于是發明弓箭馴化牲畜,以博弈體能,作為自己手腳的延伸;工業時代,人類與欲望為伴,于是發明火車引燃火藥,以博弈時空,作為自己手腳的遙控。但,再延伸,再遙控,本質也仍只是無限放大的“手腳”而已。于是,工業時代的標志人物老福特說出了一句著名而刺耳的話:“我本來只想雇傭一雙手,但卻不得不雇傭一個人。”
如此看來,“人”的本質,一定不是“手腳”,縱然當初確實是因為手腳分工才造就了人。“人”的本質,應該是“創造”本身,而并不是創造出的任何物件,包括人的皮囊。因此,人之為“人”的依托,并非來自人的手腳,而是來自人的頭腦,準確說是來自頭腦產生的創造力。
那么,我們就必須追問:“人工智能”的本質到底是什么?
僅就我們已經了解到的人工智能,顯然已經與手腳無關,而是圍繞人的頭腦(會不會直觸心靈,尚不可知)。但是,人工智能與人頭腦的強關系,甚至被認為是替代關系,不恰恰是前面專家感到憂慮之所在嗎?非也,人工智能所替代的,恰恰是人的“頭腦”中帶有“手腳”屬性和“機器”功能的那部分,也就是原先看起來非“人”干不可,卻其實只是重復而本能、循環而低能的非創造性部分,也就是“非人”那部分,比如背誦,比如開車,比如寫八股文。
因此,人工智能,恰恰正在取代人身上(包括手腳、包括頭腦)所有不具有創造性的功能。也就是說,恰恰是到了工廠“無人”時代,人也真正擺脫了“獸”和“器”,真正稱其為“人”,于是管理也才最具有“人”的屬性與必要。所以說,“人”,在人工智能時代,反而更重要;“人”,也只有在人工智能時代,才更重要。
“識別”AI時代的“決斷力”
可以說,AI就是源于人,為了人,成就“人”。第一個人,是個別人(天才);第二個人,是所有人(普惠);而帶引號的第三個人,則是人之為“人”的本質與升華。
卡薩帝正在實踐的原創AI,我認為是“與眾不同”地基于第一個人,“獨樹一幟”地著力于后兩個人。而對世界直接產生價值意義的,正是后兩個人。
數千年前,先賢也已洞察到作為人,“勞力”與“勞心”的明顯區別。比起“勞力”,“勞心”顯然更接近于“人”。那么“勞心”的本質又是什么?
如同樣站在歷史高點看,就是“謀”與“斷”。唐太宗李世民的兩位肱骨之臣,就被稱為“房謀杜斷”。但兩者的價值,又并非完全同等。
作為人,可謂至高境界范疇的領導藝術里,“斷”的價值與難度,要明顯大于“謀”。這也是班子可大可小,可里可外,但主事者往往一人的原因——直到近代,作為一個優秀而成功的“領導人”,“斷”是一個和上廁所一樣幾乎無法委托他人的事,甚至就是最重要的事,乃至唯一重要的事。
而“斷”,當然首當其沖是“決斷”。然而,“決斷”如果不想淪為“拍腦門”,那就必須先要有“判斷”。但很少有人繼續追問:那么“判斷”,又從何而來呢?
“識別”。
其實我們人與人的體能和智商之差,并沒有我們以為的那么大,但是其作為與成就,確實又有云泥之別。那么差別來自哪里?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我們“識別”的能力和精力。比如慧眼識珠,比如眼疾手快。
記得著名演員陳道明,曾深刻地指出:“一位優秀的演員,未必是演老師像老師,演土匪像土匪,這其實很容易。真正的優秀演員,是能領悟小學老師與初中老師的差別,并能通過自己的細膩表演,讓觀眾切身感受到。”確實,很多事如果在“識別”層面上能做到均等與及時,后續的呈現也往往都會趨于一致,并終于更優。反之亦然。
而識別的能力,又往往和識別的精力有關。
于是,我們發現,對我們所有人真正有價值的AI,進而讓所有人都有機會成為“人”,首先應該表現在:能夠主動且高效幫助和分擔我們的“識別”效能。
卡薩帝在臨近自己的弱冠之年,其勃發的青春氣息,就在于其依托諸多原創AI技術(第一個人),深度滿足所有人需求(第二個人)的場景服務,其中首先生動地著落在了“識別”的效能上。
比如,對于識別的能力。
當盛唐的一眾“小老”正在為嶺南荔枝如何五千里轉運入京而奔忙,進而通過屏幕讓當今的“圣人”們,為他們一生艱辛多舛的命運,也為自己當下同病相憐的處境而邊剝荔枝邊揪心時,默默佇立一旁的卡薩帝冰箱,通過“慧眼”卻能夠遠比一輩子都在擺弄花草的“李善德”,更迅速、準確地自動識別出剛剛擺進冰箱的,究竟是荔枝,還是楊梅,甚至究竟是哪一種荔枝,并自動“判斷”該果品當前的保鮮狀態,進而通過其原創的“AI氮氧智控保鮮科技”,自動“決斷”啟動與果品匹配的儲鮮模式——從而讓不論是楊梅,還是荔枝,抑或任何一種荔枝,都能實現長達7天的“色香味”保鮮絕佳。
為此,央視主持人撒貝寧現場抱著冰箱不禁驚呼:“不慕唐明皇,只缺卡薩帝!”而時空穿越的“李善德”,也一定會站在嶺南荔枝林下,為自己能同時擁有“卡薩帝”冰箱和“日日順”物流,而仰天大笑。
再比如,對于識別的精力。
對于我們70后、80后而言,有兩個幾乎屬于前后兩個截然不同的廚房記憶。第一個是20世紀灶頭沸騰的奶鍋,和旁邊一雙緊盯不懈的眼睛;第二個是21世紀炒鍋翻滾的油煙,和上面一臺持續轟鳴的煙機。兩者的共同關聯,就是都要有人;因兩者又全無關聯,所以更必須有人。同樣在我們記憶里,既能燒水,又能同時炒菜,還能兼顧聽廣播學外語的,是只有一部分神奇的女人才具備的本事。因為我們凡人兼顧的精力不夠。于是,我們凡人的人生效率和成就,也就不夠。
但是卡薩帝AI廚具,同樣用“慧眼”,讓這咫尺天涯的兩件事,如女人般神奇地變成一件事。于是不可或缺的“人”,就可以揮揮手,自由蒸發了。如同當年蘋果重新定義了手機,不再主要為打電話,如今卡薩帝也重新定義了抽油煙機——除了“抽”,更能“觀”與“控”,通過加裝“AI之眼”可以讓抽油煙機像一位溫馨的上帝一樣,自動識別下面灶具沸騰的分毫進度,進而對灶火實時控制,讓我們非全程揮汗盯防不可的“溢鍋火滅”及“煤氣中毒”之憂,如同糧票一樣成為歷史的記憶。
同樣,坐臥廚房另一角落的卡薩帝烤箱,如今也可以自動識別用戶自己可能都搞不清楚而稀里糊涂放進去的繁雜食材,進而自動決斷和配上我們新生代用戶避之猶恐不及的專業菜譜,只需一鍵,立等,取食,開餐。
這樣,“牛頓們”再也不會為不小心把浪琴手表當作雞蛋放進烤箱,而痛心疾首。對生活異常敏感的演員王驍,和對舞臺異常敏感的央視主播,也可以讓自己從來只管吃不管做的那道“清蒸鱸魚”,在嬉笑怒罵中手到擒來。
讓工業為文明“保鮮”
人,不能不吃不喝,但也不能僅僅吃吃喝喝,更不能一味大吃大喝。這也是人之為“人”,作為萬物之靈,明顯區別于走獸的重要之處。豬,只需要食槽。而人,還需要文明。
作為家電,自然屬于工業。而工業,就只意味著煙囪和流水線嗎?已有250年的人類工業史,自從150年前馬克思提筆字字錐心后,“文明”便開始挑戰原先理直氣壯的野蠻,而成為工業進步的重要內涵與價值追求。工業,不只是意味著效率的極致,工業也應該具備文明的屬性,甚至是文明的守護者,和文明的創造者。
于是,從引領世界的西方,到日新月異的我們,“工業文明”都逐漸引發人們的關注。比如工業企業如何共守“規則”,工業企業如何減排“污染”,工業企業如何構建“共贏”,工業企業如何貢獻“社區”,都是“工業文明”的重要追求。這也是很多中國企業,特別是龍頭企業,紛紛已在做的。
然而,當我們關注卡薩帝正在傾力去做的“守護非遺”,我們會發現之前我們對于“工業文明”的內涵理解,應該進一步拓寬和提升。如果我們認為“工業文明”,只是“工業的文明”,即便做得誠、做得專、做得深,也依然像是佛教中的“小乘”。在21世紀,借助AI的廣袤空間,“工業文明”還可以是“工業+文明”,乃至“工業?文明”,才是更高遠廣闊的“大乘”。其中,“+”是支撐與傳承,而“?”是激活與創造。
即將弱冠的卡薩帝,已在用“+”,將人類已有的燦爛文明,加以不可思議地“保鮮”。
新中國文化領域最慘痛的傷疤之一,便是打開北京十三陵之定陵地宮時,曾經絢爛的眾多絲織和有機陪葬文物,由于保護技術的嚴重缺位,而被瞬間氧化和腐爛,成為中華文明史上難平的永遠遺憾。也因此,國家至今禁止開掘任何一座尚完好的帝王陵墓。核心邏輯很簡單:保不住的,何苦挖?傳不久的,何必獲?
也許之前我們很多人沒有意識到,3500年中華文化和文明,很大程度上主要承載在兩樣物質上,一個是陶土,一個是纖維。硬質文明,比如陶瓷瓦當,都燒結于陶土里,用心保護,可千年不腐,稍有不慎,一摔就碎。但是柔質文明,比如書畫衣著,則都沁潤在纖維上。但后者與前者差別甚大,其保護與傳承遠不是單靠“用心”可以做到的,而是更多需要依賴“用技”。“心”可以人人都有,但“技”往往千古難求。
而本來只需要操心“阿瑪尼”的卡薩帝,如今卻義字當先,率先將目光伸展進了“千年云錦”等絲織非遺珍品的洗護。洗衣服,是俗事卻不是小事。我至今記得當年媽媽在陜北下放時,當地村民對于城里人的樸素質問:“你們成天洗衣服,這衣服還不都讓你們給洗壞了?!”——洗壞了衣服,是鬧心;但洗壞了云錦,就是罪過!于是云錦絲織的洗護,幾乎成了業界諱莫如深的禁區,如同荔枝的保鮮訣竅就是別摘。但是卡薩帝知難而進,基于原創AI深度奢護科技,在洗衣過程中大大減少磨損,再加上全球首創一體成型的奢護內筒與專屬濕洗劑,居然就像李善德千里運荔枝一樣,破天荒地實現了云錦等珍貴織物的無創養護。在活動現場,云錦織造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周雙喜,把卡薩帝洗衣機已然洗護過的云錦馬面裙擺上舞臺,光鮮艷麗,宛如新織,臺下驚嘆一片。
向善的技術,當然是文明。但能夠“成人之美”的技術,更是一種文明。
守護文明的活火
如果說,昂首邁向AI的“人單合一”,是一捧持續激發人類組織創造力的文明活火,那么,精深嵌入AI的“卡薩帝”,就是另一捧經營人心、創新品質、匠造生活、守護文化的文明活火。
因此在2025年,如果只用一個詞來定義“19歲”的卡薩帝,我想用:鮮活。
貼士:
所有鮮活的產品與文明,都需要鮮活的人,來用心匠造與守護。讓我們在2025年卡薩帝19歲風華正茂時,一并記住他們,和他們的團隊:
海爾集團副總裁、海爾智家中國區總經理、海爾洗衣機總經理 趙弇鋒
海爾智家研發企劃總經理 李曉峰
海爾智家制冷產業中國區總經理 王健
海爾智家空調產業中國區總經理 李喜武
海爾智家熱水器·凈水產業副總經理 鄭偉
海爾智家洗衣機中國區總經理 程傳嶺
海爾智家廚電產業總經理 楊林
海爾智家企業傳播總監 孫明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