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黑色挽幛下的死亡詛咒
2025 年6 月 28日,德黑蘭的太陽被數(shù)十萬黑色頭巾遮蔽。在伊朗革命衛(wèi)隊圣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賈法里的國葬現(xiàn)場,數(shù)萬人踩著美國國旗的巨型畫像前進,“美國去死” 的嘶吼震碎了厄爾布爾士山脈的晨霧。三天前,美軍 F-35 戰(zhàn)機空襲了納坦茲核設(shè)施,賈法里與 12 名核科學家一同葬身廢墟。這一幕讓人想起 2020 年蘇萊曼尼遇刺后的情景 —— 歷史總是以更慘烈的方式重演。
一、血債賬簿:從蘇萊曼尼到賈法里的復仇基因
伊朗的反美情緒早已刻入民族記憶。2020 年 1 月 3 日,美軍無人機在巴格達機場炸死卡西姆?蘇萊曼尼,伊朗向駐伊美軍基地發(fā)射 16 枚導彈報復。而賈法里作為蘇萊曼尼的繼任者,不僅主導了對以色列的 “千枚火箭彈計劃”,更在 2024 年突破鈾濃縮豐度至 90%,成為伊朗核威懾的核心人物。此次遇襲后,伊朗最高領(lǐng)袖哈梅內(nèi)伊在葬禮上撕開黑袍:“我們的科學家流的血,將灌溉出毀滅美國的種子。” 革命衛(wèi)隊隨后公布 “殉道者名單”,自 1979 年伊斯蘭革命以來,已有 372 名伊朗軍政要員死于美國主導的暗殺。
二、街頭政治的暴力語法:從口號到導彈的遞進邏輯
國葬現(xiàn)場的怒吼絕非偶然。2025 年 6 月,伊朗通脹率突破 800%,黑市美元兌里亞爾匯率飆升至 1:200000,普通家庭連面包都要排隊兩小時。政府將所有困境歸咎于 “美國經(jīng)濟圣戰(zhàn)”,國家電視臺每天播放《美國的陰謀》紀錄片,畫面里華爾街投行家與德黑蘭面包店主的對比刺痛著每個伊朗人。這種敘事在賈法里遇刺后具象化 —— 民眾舉著 “面包與導彈” 的標語,既是對經(jīng)濟崩潰的控訴,也是對復仇的渴望。革命衛(wèi)隊趁機招募 20 萬 “殉道者旅”,報名者中 70% 是失業(yè)大學生。
三、核陰影下的死亡循環(huán):美伊對抗的危險升級
伊朗的反美狂潮背后,是核博弈的致命升級。2025 年 3 月,國際原子能機構(gòu)報告顯示,伊朗已擁有 120 公斤武器級鈾,足以制造 3 枚核彈。特朗普政府隨即啟動 “閃電打擊計劃”,宣稱 “絕不能讓伊朗擁有毀滅世界的按鈕”。而伊朗則宣布 “核反擊 doctrine”:任何針對核設(shè)施的襲擊都將觸發(fā)對以色列特拉維夫的導彈攻擊。這種 “以核換核” 的邏輯讓中東淪為火藥桶 —— 沙特宣布將核計劃升級為 “軍事級”,土耳其則測試了射程 2000 公里的彈道導彈。
四、街頭怒吼的全球回響:從德黑蘭到華爾街的連鎖反應
國葬現(xiàn)場的口號正在重塑全球格局。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價格單日暴漲 15%,突破每桶 150 美元;霍爾木茲海峽油輪保險費飆升 300%,希臘船東協(xié)會宣布暫停所有波斯灣航線。在聯(lián)合國安理會,中俄要求美國撤回 “預防性打擊” 授權(quán),而英法則譴責伊朗 “核擴散”。更危險的是民間對抗 —— 伊朗黑客攻擊了美國東海岸輸油管道,導致 18 州進入緊急狀態(tài);美國則凍結(jié)了伊朗海外資產(chǎn) 120 億美元,兩國民間敵意達到 1979 年人質(zhì)危機以來的頂點。
結(jié)語:怒吼背后的絕望與瘋狂
德黑蘭街頭的 “美國去死”,本質(zhì)是一個民族在經(jīng)濟窒息與安全危機下的集體嘶吼。當面包與尊嚴都成為奢望,仇恨便成了最廉價的精神鴉片。特朗普政府的 “極限施壓” 沒能摧毀伊朗,反而讓哈梅內(nèi)伊政權(quán)獲得了 “抵抗者” 的合法性。這場國葬不僅埋葬了一位將領(lǐng),更埋葬了美伊和解的最后可能。當中東的風沙再次卷起,沒人知道下一枚導彈會落向何處 —— 但可以肯定的是,數(shù)萬人的怒吼,終將化作改變世界的風暴。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