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員天賦再耀眼,也要在規則和契約里落地生根。這幾年NBA選秀,不止一次上演“球員不情愿、球隊不退讓的戲碼,貝利和爵士之間的這場“別扭,就是最新一幕。
說實在的,年輕人有想法、有追求并不稀奇。貝利團隊在選秀前不止一次表達“不想去哪的意愿,換成任何一個有志氣的球員,大概都希望站在能盡情發揮的平臺上。但NBA畢竟不是自由市場,選秀機制本就是為了讓弱隊有機會得到天賦球員。如果每個人都能挑地方、談條件,那這規矩還怎么維系?所以,哪怕貝利的心思人盡皆知,哪怕他上臺時難掩尷尬,這事兒也只能說“情理之中,規矩之外。
其實,類似的故事我們不是第一次見。早年弗朗西斯拒絕灰熊,最后只能靠交易收場。那時候,球隊和球員都吃了不小的虧。貝利這回雖然說得客氣,行動上卻也讓人看得出“非自愿的色彩。爵士方面態度也夠明確——你來,咱們一起干;你不來,NBA的門也不是隨便進出的。這話聽著不軟,但道理確實如此。選秀權不是擺設,球隊的利益、聯盟的規則,也不是誰想推動就能動。
這當中不光是球員和球隊的博弈,更有背后團隊的手筆。國內球迷看得明白,經紀人能讓選秀路順風順水,也能把好牌打成一地雞毛。你看楊瀚森的例子,團隊規劃清晰,試訓安排到位,最后順利兌現價值。反觀貝利團隊,話說得多,路走得急,反倒讓人覺得有點“自作聰明。甚至有些時候,球員本人也未必完全掌控主動權,團隊的布局、家人的影響、媒體的推波助瀾,都能讓一個簡單的決定變得撲朔迷離。但不管怎樣,作為球員,守規矩、尊重職業環境,是起碼的底線。你可以有想法,但不能只想“舒服地贏,不想“規矩地輸。
我個人更愿意站在球隊這邊。不是說球員的追求不重要,而是NBA之所以能成為世界頂級聯賽,靠的正是規則和秩序。每個人都能有夢想,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挑舞臺。如果一味縱容球員“挑三揀四,那小市場球隊拿什么翻身?聯盟的公平從何談起?喜愛貝利的球迷自然希望他走得順利,但規矩和公平,永遠比一時的“高興更重要。
最后,該說的話還得說:無論天賦多高、名氣多大,職業籃球不是兒戲。規矩不能亂,底線不能破。每一位新秀都要明白,職業生涯的長遠,其實系于最初的態度。NBA從不缺才華橫溢的年輕人,但缺少懂得尊重舞臺、尊重對手、尊重規則的“自己人。別把一時的倔強,變成職業生涯的絆腳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