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兩條新聞放在一起看,不禁讓人覺得意味深長。一個是中方罕見下了一道命令,要求國內的稀土專家上交護照,不得隨意出境。另一件事是美國印太事務部高級官員坎貝爾表示,想降低對中國稀土的依賴,至少需要一代人時間。
說實在的,中方的這道鐵令,等于是在稀土領域拉下一道技術鐵幕。根據《華爾街日報》和法新社的多方報道,中國工信部最近對全國范圍內的稀土科研單位、關鍵企業下達了一項新規:同意上報國內涉及稀土的研發專家的名單;收繳護照,未經批準不得離境;涉及出差或技術交流的事項需要逐項審批。
這是什么概念,就是中方不止要管制稀土出口,以后所有涉及稀土的專家出國都要管。從今以后,技術也是戰略資源了。
其實這不是我國瞎緊張,畢竟前段時間就傳出,美日企業出高薪誘惑中國工程師跳槽的消息。若單純說工程師跳槽不打緊,可是美日企業的附加條件是,要其拿技術參數和磁體配方做投名狀。這可了不得,我們必須打起精神?,F在做高性能釹鐵硼的那一批老工程師,被盯得死死的。
拋開技術層面,稀土實體出口層面,中方的的水龍頭也越擰越緊。最近,中國稀土磁體的出口也出現了大幅下降。官方口徑說是“市場調整”,但業內人都知道,背后是許可證發放在收緊,而且不僅限于企業申請,還要考慮“下游用途”和“終端國別”。
什么意思,比如你是個做風電的外資企業,從中國采購釹鐵硼磁體,以前是按需發貨,現在得交代清楚產品流向、客戶是誰、終端在哪用才行,我們才能賣給你。
一旦發現你采購的稀土最終流向了某些國家,用于某些敏感用途,那對不起,出口許可證直接沒收。中方此舉是要在稀土層面,啟用精確制導的話語權。
坎貝爾在CSIS會議上說,美國要擺脫中國稀土鏈,至少需要一代人.他說這話時,沒有咬牙切齒,只有不得不向現實妥協的無奈。
為什么這么難?因為美國連最基礎的“原料-冶煉-磁體-終端”的一整條鏈都沒有。美國制造稀土的原材料開采只靠內華達的MP Materials,但連礦石都得送回中國提煉。自己煉不了稀土,連分離設備都缺;磁體工廠數量稀少,產量低,成本高;而高精尖的“重稀土”領域,比如做戰機、核潛艇、導彈的那些核心磁體,美國基本全靠中國進口。換句話說,中國要是不賣了,美國很多軍工廠壓根就開不了工。
其實中方對稀土的布局不是中美關稅戰才開始的,而是過去10年就已經在全球做了先手。中方在緬甸、馬達加斯加、坦桑尼亞控制多個稀土礦脈;在格陵蘭、贊比亞、南非投下大額投資搞礦權;再往上游,掌控了大量稀土冶煉技術和分離設備;甚至連終端磁體廠都在東南亞、拉美設了分廠。
坎貝爾口中的一代人時間,目前看來恐怕還是過于樂觀了,一代人哪里夠,或許是兩代。
我們來算一筆賬,建一座稀土礦 ,至少要7至10年。建一條冶煉線,至少5年,還得能跑得起來。培養一個高端冶煉工程師,至少10年經驗才能獨當一面。搞出自己的磁體廠,還得解決環保審批、設備進口、產線試錯等問題。如果這些進展順利,那是理想狀態。如果遇上資金、政策變動,或者環??棺h,這個時間成本恐怕將直接翻倍。所以,坎貝爾說一代人,只是保守估計。現實是,中國已經做了30年,美國現在才剛剛開始第一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