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8 日晚,第 36 屆臺灣金曲獎頒獎禮在臺北小巨蛋舉行,今年的最終獲獎名單正式公布。
本屆臺灣金曲獎的評選范圍是 2024 年內發(fā)行的作品和專輯(部分獎項的期限要更寬一些),最終有 1648 張專輯、23486 件作品報名。入圍名單在今年 5 月 14 日公布(在此之前,4 月底先公布了今年的主視覺設計),169 件作品進入到最終 27 個獎項的角逐。
相比去年臺灣金曲獎無論獲獎作品的選擇還是舞臺上出現(xiàn)的言論都充滿爭議,今年至少舞臺部分平平穩(wěn)穩(wěn)的完成了,但獎項分布還是存在大量不同的聲音,像是過去幾年臺灣地區(qū)在客家話、原住民方面的政治正確已經完全貫徹,一些快餐文化、“流量文化”也正從社交網絡逐漸侵蝕過來,這不是臺灣金曲獎一家的問題,但它體現(xiàn)得更加直觀。
比如爭議相當大的“年度歌曲獎”是由 Energy 的《星期五晚上》獲得,如果從音樂性本身來說,這首歌可以被吐槽的地方很多,但它在臺灣地區(qū)爆火,幾乎到了家喻戶曉的程度,在這次頒獎前,島內預測它會獲得這個獎的其實不在少數(shù),這和內地這邊的感受相當割裂。
從另一個角度,這似乎在體現(xiàn)臺灣金曲獎至少在這個獎項上的傾向性,傳播度會是一個重要的指標(一些預測不太好意思提《星期五晚上》也是因為所謂的藝術性,但最終頒獎給出了自己的回答)。包括去年“年度歌曲獎”是頒給告五人的《又到天黑》,一些變化似乎正在定型。
或許還有個原因是同時入圍的都比較平均,今年入圍“年度歌曲獎”里呼聲比較大的是方大同的《才二十三》,最終這首歌獲得了“最佳作曲人獎”。其實今年公布入圍名單的同時,臺灣金曲獎就已經宣布方大同的《夢想家》獲得“評審團獎”,當時島內預測就是方大同應該不會獲得別的更多獎項了(所謂的不能因為是遺作就偏心。但這樣刻意為之的公平,或許也是另一種不公平呢)。
今年臺灣金曲獎的最大贏家之一是李竺芯的《Suí 水》,它獲得 3 個獎,是數(shù)量最多的,其中有份量最重的“年度專輯獎”,同時它也獲得了“最佳臺語專輯獎”,李竺芯則獲得“最佳臺語女歌手獎”。
按說臺語專輯獲得“年度專輯獎”總是不免被說是政治正確,但《Suí 水》這張專輯的水準的確不錯,反倒是沒太多爭議(所以其實還是要看東西本身啊)。
而獲得“最佳華語專輯獎”的《好聲豪氣》就沒這個待遇了,它的評價兩極化,包括呂士軒也獲得了“最佳華語男歌手獎”,這是在去年 MC HotDog 熱狗憑借《臟藝術家》獲得這個獎之后,臺灣金曲獎連續(xù)第二年將“最佳華語男歌手獎”頒給嘻哈歌手(但內地的同學們顯然不會認為兩個人是同一個級別,社交平臺上則傳起了去年呂士軒參加《新說唱 2024》海選都沒過的段子)。
有風光的就有失意的,今年最大的失意者應該是林家謙,他憑借《隱形色》獲得 6 項提名,但最終一無所獲,網友已經將他和周杰倫、陳綺貞、田馥甄、徐佳瑩、張惠妹、蔡健雅、魏如萱、林俊杰等放在了同一個名單里(這些人都有過在臺灣金曲獎 6 提 0 中或 7 提 0 中)。
不過當中的魏如萱這次憑借《珍珠刑》獲得“最佳華語女歌手獎”,這是她第二次獲得“金曲歌后”。這也基本沒什么爭議。多年下來,魏如萱幾乎成了臺灣金曲獎最穩(wěn)定的質量保證(她有過 6 提 0 中和 7 提 0 中,但所幸產出也足夠多,而且似乎還在表現(xiàn)出各種可能性)。
這次臺灣金曲獎的另一個大贏家——也被一些樂迷認為是今年獲獎名單的品質標桿,是落日飛車和韓國組合 HYUKOH 合作的專輯《AAA》,在入圍階段它有 7 項提名,是最多的,最終也獲得 3 項,數(shù)量上和《Suí 水》并列。
但獎項份量稍微弱一些,除了“最佳演唱錄音專輯獎”,就是“最佳 MV 獎”和“最佳裝幀設計獎”了,都偏制作類。但獲獎歸獲獎,口碑歸口碑,值得去聽。
除此之外,TRASH 獲得了“最佳樂團獎”,動力火車獲得了“最佳演唱組合獎”,最佳新人獎由 someshiit 山姆憑借《愚公》獲得——又是一張嘻哈專輯,難怪會有同學開玩笑說林家謙一回香港就馬上創(chuàng)作嘻哈音樂。
而總的來說,雖然有說服力十足的獲獎者,但爭議聲也同樣夠大,看似如同評審團主席丁曉雯在接受采訪時提到的要照顧到更多族群,要體現(xiàn)包容和開放性,但實際獲獎名單體現(xiàn)出被各種觀念所影響,感覺上反而更加狹窄,有一種平衡掌握得不好的、怪怪的感覺。
不過這樣的矛盾又別扭,何嘗不是臺灣地區(qū)當下整個社會的一種寫照呢。
第 36 屆臺灣金曲獎完整獲獎名單 年度專輯獎:李竺芯《Suí 水》 年度歌曲獎:Energy《星期五晚上》 最佳華語專輯獎:呂士軒《好聲豪氣》 最佳臺語專輯獎:李竺芯《Suí 水》 最佳客語專輯獎:黃子軒《牛騷 New Soul》 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戴曉君《VAIVAIK 尋走》 最佳 MV 獎:HYUKOH、落日飛車《Antenna》 最佳華語男歌手獎:呂士軒(《好聲豪氣》) 最佳華語女歌手獎:魏如萱(《珍珠刑》) 最佳臺語男歌手獎:陳以恒(《罐頭塔》) 最佳臺語女歌手獎:李竺芯(《Suí 水》) 最佳客語歌手獎:黃子軒(《牛騷 New Soul》) 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姑慕·巴紹(《Qrasun 格拉孫》) 最佳樂團獎:TRASH(《幸福的未班車》) 最佳演唱組合獎:動力火車《結伴(豪華版)》 最佳新人獎:someshiit 山姆(《愚公》) 最佳作曲人獎:方大同(《才二十三》/《夢想家》) 最佳作詞人獎:張淦勛(《南回之子》/《云就要翻過山》) 最佳編曲人獎:戴曉君、吳蒙惠(《Dipin Kari Tang 面包 咖哩 刺猬》/《VAIVAIK 尋走》) 最佳專輯制作人獎:高潮(林志仁)(《云就要翻過山》) 最佳單曲制作人獎:海大富(《BUNUN 布農》/《QUEENDOM》) 演奏類最佳專輯獎:張貝芝《練習曲》 演奏類最佳專輯制作人獎:蘇紫旭、安志華(《以空》) 演奏類最佳作曲人獎:王育嘉、簡聿民、林均憲(《參螺旋》/《幾何碼》) 最佳演唱錄音專輯獎:HYUKOH、落日飛車《AAA》 最佳演奏錄音專輯獎:楊又臻爵士大樂團《OR 手術劇院》 最佳裝幀設計獎:Chanhee Hong、Na Kim《AAA》 評審團獎:方大同(《夢想家》) 特別貢獻獎:翁孝良、馬兆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