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方清
“1978年冬,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戶農民,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紙分田到戶的‘秘密契約’上按下鮮紅的手印,實行農業‘大包干’,從此拉開我國農村改革的序幕”。
上面這段話,出自2018年12月18日,國家表彰小崗村“大包干”18位帶頭人并向其頒發“改革先鋒獎章”時所作的事跡介紹。
然而近日,安徽省鳳陽縣棗巷鎮花園湖村多位村民向媒體反映,2021年,他們在完成新房裝修和廁所改造后,發現隔壁村村民同樣完成廁所改造有3000元廁改補貼可以領,可自己的村子卻遲遲沒有發放這筆錢,且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不少村民還被人冒名簽署了“農村改廁到戶驗收表”。
從當年為吃飽肚子按下手印搞“大包干”,到如今為生活更舒適而實行改廁,前者以敢于探索而廣受推崇并被國家表彰,后者卻因政策不透明以及“被冒名簽字”而引發諸多質疑。兩相對照,令人感慨。
對此,鳳陽縣調查組6月28日晚間發布情況通報:
近日,有媒體報道我縣棗巷鎮花園湖村改廁有關問題,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迅速成立縣紀委監委、縣農業農村局等相關單位參加的調查組,開展全面調查。
據初步調查,2021年,棗巷鎮啟動對花園湖村101戶采取“鄉鎮統建”模式的改廁工作,改廁項目在招標及施工驗收過程中存在問題。現已對花園湖村黨總支主要負責人予以停職,對棗巷鎮、花園湖村等5名責任人立案審查調查。對涉事單位和相關人員正在進一步深入調查中,將根據調查情況依規依紀依法嚴肅處理,并將及時向社會通報。
鳳陽縣調查組的情況通報,指出相關“改廁項目在招標及施工驗收過程中存在問題”,1人被停職,5人被立案。同時對涉事單位和相關人員作進一步深入調查,將依規依紀依法嚴肅處理并及時向社會通報。
在媒體此前報道中,有多位村民反映改廁中的異常情況,如村民周先生介紹,2021年花園湖村民響應政府號召,湖邊零散的住房“化整為零”,完成新農村集聚建房,同時根據《鳳陽縣2020年農村戶用廁所改造實施方案》,村民實行“先建后補”的廁所改造。按文件規定,改建后每戶應獲得廁改補貼3000元。但到了2021年年末,周先生完成了廁改,卻遲遲收不到補助款,而鄰村黃咀村村民均領到了廁改補貼款。
記者通過現場走訪證實,黃咀村村民的確領到了廁改補貼。村民胡先生說,他和周先生等人的廁所都是自家建設完成的,“有的人家發了一個馬桶”,僅此而已。周先生則表示:“他們(工程方)什么都沒有做,最多是在家門口放了一個馬桶,現在回過頭卻說改廁項目是他們做的,但所有的安裝、裝修,都是我們自己做的。”
此外,村民周先生還發現,2022年11月20日發放的農村改廁到戶驗收表上,有人偽造了他的簽名和手印,“我對我說的每一句話負任何法律責任”。
而從相關新聞下面ID多為“安徽”的網友留言來看,鳳陽縣棗巷鎮花園湖村可能并非“改廁項目在招標及施工驗收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個例,同類問題在當地其他鄉鎮或不同程度存在。
果真如此的話,鳳陽縣要下的力氣可能更大,工作須更扎實。
就在上個月,有著650年歷史的安徽鳳陽鼓樓,一年多前實施了整體維修工程。然而5月19日18:30許,該樓頂部瓦片突然發生“瀑布式”脫落,引發社會強烈關注。
時任鳳陽縣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盧德永(現已被免職)接受采訪時說,因為維修工程合同規定按照進度付款,驗收過后,還剩一部分工程款和質保金未結。當時驗收是達標的。
驗收達標僅隔一年,樓便塌了。若說這里面不存在問題,那簡直違背歷史與建筑“雙重規律”。
而今鳳陽又出“改廁補貼疑遭冒領”事件,這更關聯廣大農村和農民的大政方針及民生福祉。
國家拿錢為民辦好事,一本好經豈容念歪了。
鳳陽農民不容易,但有志氣。
當地應拿出當年敢于較真碰硬的勇氣,
斬斷伸向“農家改廁”的黑手,還利于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