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孫小鵬 日前,2025廣東千村調查啟動儀式在暨南大學石牌校區舉行。今年是廣東千村調查發起以來的第八年,新一輪調查于7月在全省范圍內全面鋪開,預計派出24支隊伍約160名在校大學生前往全省17個地級市37個區縣,近100個鄉鎮、超過1000個行政村、1000余戶農戶進行實地調查。項目緊扣綠美廣東生態建設、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公共服務均衡發展、鄉村治理效能提升、農村土地流轉等時代命題,通過特色問卷持續觀測和記錄廣東鄉村發展動態,建立鄉村振興政策領域的專題數據庫,解碼“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的深層邏輯,為廣東乃至全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言獻策。
暨南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院、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馮帥章回溯了“千村調查”這一暨南大學標志性項目走過的7年歷程。從2018年-2022年,連續5年對119個行政村、約3600戶農村家庭開展追蹤調查,深入了解農村勞動力就業、農戶收入與消費、土地確權與流轉等情況;2023年-2024年,升級為鎮村高質量發展調查,已收集約100個鄉鎮、超過1000個行政村的數據,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建議和學術成果。在新一輪調查即將開展之際,他希望2025年廣東千村調查順利推進,期待學子們在走訪民情的路上實現自我成長。
廣東省委農辦秘書處副處長魏嘉穎表示,2025年恰逢“百千萬工程”沖刺“三年初見成效”的關鍵期,此時啟動千村調查、用腳步丈量鄉村“三年之變”,無疑承載著非同尋常的時代價值。他希望同學們能接續傳承“千村”積淀的精神內核,以強烈的榮譽感和使命感投身調查工作;在調研中始終遵循鄉村發展的內在規律,用客觀真實地記錄呈現鄉村最本真的面貌;同時要運用好專業所學,大膽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為鄉村振興事業貢獻青年智慧。
共青團廣東省委學校部部長羅珂對暨南大學作為僑校在人才培育與鄉村振興實踐中彰顯的獨特優勢和豐碩成果給予高度評價。他希望同學們把調查過程變成“行走的思政課堂”,從鄉土實踐中收集鮮活素材,讓思政教育更接地氣、更富活力。同時他也期盼,廣東千村調查能充分發揮僑校特色,推動調查工作與大學生突擊隊行動深度聯動,用扎實的學科功底為縣鎮村發展注入新動能。
據了解,自2018年啟動以來,廣東千村調查已順利開展七載。七年間,項目足跡遍布全省約300個村莊,收集了豐富的基礎數據和扎實的實地調研成果。這些數據不僅為政府制定鄉村振興政策提供了堅實的科學依據,更成為各界研究鄉村發展的重要素材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