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以局勢緊張升級,伊朗鉆地彈重創以軍地下指揮所
近期,美伊以三方局勢持續緊繃,沖突一觸即發。6月28日,美國駐伊朗大使館(虛擬)發出緊急警告,敦促在伊朗境內的美國公民盡快撤離,此舉被視為美伊或美以沖突再度爆發的危險信號。矛盾的核心在于,美以強烈要求德黑蘭交出約408公斤豐度達60%的濃縮鈾,美方這一警告顯然是對伊朗的極限施壓手段。
此前,美空軍出動B - 2戰略轟炸機,使用GBU - 57“貓撲”鉆地炸彈對伊朗三座核設施發動打擊,同時還發射至少20枚“戰斧巡航導彈”。然而,衛星偵察卻在28日發現,伊朗福爾多和伊斯法罕核設施出現大量人員和車輛活動跡象,被炸毀的地下核設施入口疑似已重新開啟。不僅如此,德黑蘭果斷暫停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禁止核查人員靠近,并要求其撤離伊朗。國際原子能機構也預計,伊朗核設施在未來數月內有望恢復,這無疑讓美以兩國陷入焦慮。
從軍事層面來看,美國對伊朗的軍事打擊似乎已黔驢技窮。7架B - 2轟炸機投射14枚GBU - 57鉆地炸彈及多枚“戰斧巡航導彈”,都未能真正摧毀伊朗核設施,其軍事底牌幾乎耗盡。美方揚言再次打擊伊朗核設施,若不使用核武器,威懾力大打折扣。更值得關注的是,特朗普曾公開承認,伊朗此前對卡塔爾烏代德空軍基地的報復性反擊,是在提前通知美方的情況下進行,若再有沖突,伊朗是否還會手下留情,充滿未知。
在以伊12天戰爭期間,以色列對伊朗導彈造成的破壞消息進行了嚴格管控,導致外界誤以為伊朗導彈破壞力有限。但事實逐漸浮出水面,6月28日,以色列媒體記者曝光了特拉維夫證券大樓的慘烈景象。伊朗鉆地導彈精準貫穿大樓,直接炸毀地下室,一座以軍地下軍事指揮所被摧毀。而這樣的慘狀在特拉維夫并非個例。以色列政府公布的戰爭傷亡數據顯示僅有28人死亡,但特拉維夫一座被伊朗導彈擊中的大樓廢墟上,一條反戰條幅揭露了不同事實——該大樓遇襲后,251人被埋,最終僅201人獲救,這新增的50人死亡數據,暗示著以色列官方公布的傷亡數字存在巨大水分,特拉維夫的真實傷亡情況恐怕遠超想象,美伊以三方局勢的未來走向也愈發撲朔迷離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