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橋橫鐵索寒”是偉人毛主席對紅軍強渡大渡河中飛奪瀘定橋的英勇描寫,22名紅軍攀索鐵鏈戰(zhàn)斗畫面永載史冊。
毛主席率領(lǐng)的紅軍為何能渡過大渡河后擺脫國民黨軍隊圍追堵截,而石達開卻不能,這之間的區(qū)別和差距在哪里?
尤其是在同樣的時間、地點、環(huán)境下,兩支隊伍截然不同的命運不得不讓后人深思:石達開究竟失敗在哪?紅軍又贏在哪?
歷史上有驚人相似的事:太平天國石達開和中國工農(nóng)紅軍來到大渡河,面臨的處境高度相似。
這里說的相同時間不是同年,而是同月。石達開是在1863年5月14日來到安順場,17日才準(zhǔn)備渡河。而紅軍是在1935年5月24日來到安順場,準(zhǔn)備渡大渡河。兩支軍隊到達大渡河的時間月份是相同,都是在5月份。
兩支隊伍都是在大渡河旁安順場、大渡河、瀘定橋等地,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過大渡河,擺脫追兵,北上謀發(fā)展。
既然時間地點都相同,那么面臨的自然環(huán)境也高度相似。5月份正值大渡河地區(qū)強降雨,山洪暴發(fā)、河水湍急每天都有,大渡河成了這兩支隊伍前進的最大障礙。值得注意的是,紅軍比石達晚到幾天,遇到的環(huán)境壓力更大。
兩支隊伍渡河都受到圍追堵截。
石達開前面有駱秉章主力設(shè)防封鎖大渡河,控制了關(guān)鍵的渡口和船只,后面有清軍主力追擊;紅軍前面有劉文輝率領(lǐng)的川軍控制瀘定橋、渡口和船只,后面有薛岳和國民黨中央軍多股力量追擊。
兩支隊伍除了有大軍圍追堵截外,還有地方武裝力量的干擾,特別是地方彝族武裝力量。
兩支隊伍在敵人圍追堵截的情況下,自身物資裝備供給也是一樣的:基本需要自給自足,沒有充足的糧草、武器裝備等后援補給。
兩支隊伍面臨的處境高度相似,大渡河地理環(huán)境易守難攻,兩支隊伍要想擺脫敵人,必須渡河北上謀求新的生存空間,所以目的也是一致的,但是所作出的決策卻不一樣。
兩支隊伍面臨高度相同的處境,卻做出了不同的決策。
兩支隊伍同樣是在5月份來到大渡河,但是渡河的時機選擇卻不同。
石達開5月14日來到大渡河,因為王妃要生孩子,延緩3天準(zhǔn)備渡河,錯失渡河時機,貽誤戰(zhàn)機,5月17日渡河,正遇上暴雨,山洪爆發(fā)、河水湍急,難度極大。
紅軍在5月24日來到大渡河,面臨的自然環(huán)境同樣惡劣,但是暴雨時間依舊有間隙,紅軍爭分奪秒,選擇大雨空隙時間渡河,并且在人員安排上,分批次從大渡河兩岸夜間急行軍,抓住關(guān)鍵時間爭奪渡河口和船只(安順場戰(zhàn)斗、瀘定橋戰(zhàn)斗)。
在地點選擇上,石達開單點渡河,以安順場正面渡河,沒有備用渡河點和渡河方案。
而紅軍除了在安順場渡河在,還派遣一支急行軍前往大渡河瀘定橋爭奪渡河點,若安順場渡河不順利,還有瀘定橋渡河方案,且兩個渡河要實現(xiàn)的目標(biāo)不同,主力部隊還是要從瀘定橋過河,才能快速轉(zhuǎn)移紅軍主力。
在人員配置上,石達開大部隊一路來到大渡河,部隊人數(shù)銳減到4萬人,并且集中渡河。而紅軍有2萬人,在渡河前做好了偵查,摸清前后敵人的安排情況,以先鋒團急行軍開始渡河,爭奪重要渡口和橋梁,方便主力部隊渡河。
在戰(zhàn)術(shù)選擇上,石達開以大部隊正面硬碰硬,其過河意圖明顯,并且石達開個人專斷,后面的部隊被清軍截斷,讓石達開無糧草和后援部隊,渡河部隊陷入絕境。
紅軍在戰(zhàn)術(shù)選擇上就靈魂多樣。
紅軍72小時奔襲240里,主力部隊爭奪瀘定橋,部分部隊外安順場牽涉敵軍,兩岸紅軍相互交叉掩護。
首先夜襲安順場,爭奪渡河船只,以備過河;其次瀘定橋爭奪,22名勇士攀索鐵鏈爭奪過河橋梁,拿下瀘定橋后方便主力部隊過河;最后是兩岸部隊交叉掩護,掩護爭奪渡河點部隊外,還要打亂敵人部署,讓敵人摸不清紅軍意圖。
在民族問題處理上,石達開和紅軍兩支隊伍處理決策截然不同。
石達開并不想和當(dāng)?shù)赝了尽⒁妥辶α亢献鳎遣扇≠V賂的方式來拉攏彝族,讓其提供渡河的船只和后援補給。
但是,石達開縱容下屬對當(dāng)?shù)匾兔襁M行擾亂,失去了當(dāng)?shù)孛癖娭С郑獾揭妥宸磳Γ_開就成了“孤家寡人”,導(dǎo)致“孤軍奮戰(zhàn)”和腹背受敵。
紅軍則不同,在渡河前就精簡人員安排,以小股部隊爭奪渡河點,大部隊則紀(jì)律嚴(yán)明,不擾亂當(dāng)?shù)匾兔裎溲b。同時,劉伯承與小葉丹歃血為盟,獲得了彝族民眾的支持和認(rèn)可,紅軍在后援補給上得到當(dāng)?shù)厝罕娭С帧?/p>
兩支隊伍在高度相似的處境下,做出不同的決策,運用不同的戰(zhàn)術(shù)安排,結(jié)果也截然不同。
石達開渡河失敗投降,其帶領(lǐng)的4萬人要么陣亡,要么被俘虜被屠,石達開本人也被凌遲處死,最終落得個全軍覆滅的下場,標(biāo)志太平天國徹底失敗,退出歷史舞臺。
紅軍通過靈活的戰(zhàn)術(shù)安排,安順場牽制敵人,同時拿下瀘定橋,讓主力部隊順利渡河,紅軍跳出國民黨包圍圈,保留革命火種,開啟新的革命征程。
兩支隊伍在高度相同的處境下以不同的決策改變了命運,這說明什么?
石達開失敗的原因也很多。
石達開渡河中,在時間、地點、人員、戰(zhàn)術(shù)等安排上選擇獨斷專行,把全部人員賭在正面戰(zhàn)場上,沒有抓住時機和靈魂戰(zhàn)術(shù)安排,被敵人輕松抓住弱點,將其擊敗。
特別是在民族關(guān)系處理上,石達開沒有想過團結(jié)當(dāng)?shù)匾妥迦嗣瘢瑢?dǎo)致其失去了支持,最終腹背受敵,這注定是要失敗的。
紅軍勝利的因素就多了。
分批次、抓緊時間和機遇、集體決策、多點突破、打亂敵人安排,拿下瀘定橋,成為紅軍主力渡河的關(guān)鍵通道。更重要的是,紅軍處理好與當(dāng)?shù)匾妥迦嗣竦年P(guān)系,得到支持,在后援補給上彌補了紅軍物資。
歷史總有相似之處,不同的是紅軍吸取教訓(xùn)而作出改變。蔣介石要讓紅軍成為石達開第二,但毛主席不信,積極吸取歷史教訓(xùn),和當(dāng)?shù)孛癖娊涣鳎瑥乃麄兛谥兄缽哪睦锒珊雍茫趺炊珊訐p失小等,這樣做出了不同的決策,改變了紅軍命運,拯救了中國革命,進而改變了國家和民族的命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