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教育一體化浪潮奔涌,留學成為當代青年拓寬視野、提升競爭力的重要路徑。
據教育部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突破80萬,較上一年增長5%,持續呈現“理性留學”“能力提升”的新趨勢,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留學已成為中國學生提升國際競爭力、拓展視野的重要途徑。
于是,國內高校紛紛加快國際化辦學步伐,長江大學近期獲批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教育項目,正是順應這一趨勢和需求下的重要突破。
該項目由長江大學與美國圣克勞德州立大學合作設立,2024年正式通過教育部審批。項目采用“3+1”或“4+0”培養模式:學生前三年在長江大學學習,完成核心課程后,第四年可選擇赴美國校區深入學習前沿技術;選擇“4+0”模式的學生,只需要國內完成學業,但課程體系與美方完全接軌,包括引進30%的美方原版教材和師資。即使足不出戶,也能浸潤在國際化的學術氛圍中,實現 “國內課堂與國際標準”的無縫對接。
事實上,長江大學國際化辦學的底蘊深厚。自2012年首個中外合作項目獲批以來,該校先后與美國、英國、愛爾蘭、韓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的80余所院校機構建立了協作關系,開展合作交流和專家學者互換,累培養4000余名具有國際視野的畢業生,在合作辦學這一領域,長江大學在全國同類院校中名列前茅。
以土木工程專業為例,長江大學與愛爾蘭香農理工大學的合作堪稱典范。香農理工大學由原阿斯隆理工學院和利莫瑞克理工學院合并而成,是愛爾蘭第三所理工大學,其土木工程專業通過國際工程聯盟(IEA)認證,課程體系與歐美主流高校完全接軌。
雙方自2014年起開展“4+0”聯合培養,學生在國內即可修讀香農理工的核心課程,還有部分的課程由外方教師線上或線下授課。若雅思達到6.0學分的學習者,在第四學年可以申請赴香農理工學習,親身感受愛爾蘭高校“問題導向學習”的教學模式。
這種深度融合帶來顯著成效:學生不僅能獲得長江大學畢業證和學位證,赴香農理工學習達標者,還可額外獲得香農理工大學的學位,實現“雙學位”認證。
聯合培養的核心競爭力在于資源整合。長大先后與捷克赫拉德茨—克拉洛韋大學共建毒理學聯合實驗室,與韓國首爾大學、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共建中韓加園林植物資源利用與種質創新中心,與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共建澳中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等國際聯合科研平臺。
以土木工程專業為例,學生可共享長江大學的“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香農理工的“智能建造實驗室”,參與中愛聯合科研項目。這種“雙校資源共享”的培養模式,讓學生在本科階段就具備參與國際前沿課題的能力。
最終,這種資源優勢也成功轉化為就業競爭力。
近三年來,有35%的畢業生攻讀碩士研究生,選擇在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海外高校繼續深造。更值得關注的是,雙學位背景為長大學子打開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土木工程專業學生有65%的學生選擇直接就業,在中鐵、萬科等國(央)企的校招中,因兼具國際視野和實踐能力,比普通高校的畢業生更具優勢。
更關鍵的是,這種“國際競爭力”的獲取成本遠低于傳統留學路徑。除了硬核的資源賦能,性價比是關鍵:國內學費每年僅需3.5萬元,讓普通家庭的孩子也能輕松擁抱國際化教育,獲得雙學位認證、國際科研資源和名企就業直通車,性價比優勢一目了然。
目前,長江大學的國際化戰略正從單一項目向系統化布局升級。未來,長江大學會和更多的海外高校開設聯合培養項目,同步推進“留學長大”品牌建設,吸引更多全球優質生源來華。這意味著,選擇當下的聯合培養項目,學生不僅能享受眼前的資源與成本優勢,更將置身于一個持續擴容的國際教育生態圈。
在“學歷貶值”的當下,長江大學通過中外合作辦學,不僅為學生鋪設了一條通往國際前沿的道路,更探索出一條地方高校國際化轉型的創新路徑。從土木工程的成功范式到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新實踐,從資源整合到就業優勢,長江大學為同類高校提供了寶貴借鑒,更是為學生的職業規劃保駕護航。
因此,對于25屆的考生而言,選擇長江大學,不僅是獲得一紙文憑,更是贏得應對未來挑戰的核心競爭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