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俄軍在烏東地區,在繼續使用裝甲列車,這是俄羅斯軍事后勤中非常規但根深蒂固的元素。在關注俄烏沖突的軍事愛好者看到,這樣的場景與二戰時期極其酷似。
除了各類導彈、無人機、武裝直升機、制導炸彈等二戰時期鮮見的武器外,俄烏兩軍在21世紀的當下,你來我往的作戰,與二戰時期的戰爭似乎沒有什么大的區別。
在烏克蘭頓涅茨克州的巴赫穆特卡河岸、俄羅斯庫爾斯克州的蘇賈方向等地,雙方展開了大規模且激烈的塹壕戰。與一戰馬恩河戰役后的塹壕對峙相比較,作戰模式甚至都沒有什么大的差異。
被俄媒稱為“葉尼塞”號的裝甲列車,在“中央”部隊的領導下進行“戰斗協調”演習,從俄羅斯媒體配發的相關圖片中,可以看到車上明顯搭載了一些作戰裝備。
包括一門ZU-23-2型雙管23毫米高射炮、多個12.7毫米“巖石”單管重機槍支架。讓人感到印象深刻的是,有一輛俄羅斯陸軍現役的BMP-2型步兵戰車被固定在平板車上,頂部設置了防止FPV無人機襲擊的鋼制網罩,它的2A42型30毫米單管機關炮正在猛烈開火。
自俄烏戰爭爆發以后,俄羅斯陸軍通過發達的鐵路運輸,向烏東前線輸送了大量的彈藥、食材、藥品等作戰物資,包括武器等作戰裝備兵力的投送和傷員的返回等。
鐵甲列車的出現,軍迷眼中仿佛二戰的場景再現。此舉,是俄軍為了防止烏軍的空襲和小規模的特勤作戰人員對列車和鐵路沿線的破壞,旨在為關鍵的鐵路能夠正常運營提供保護。
將大口徑重機槍、小口徑速射高炮、帶機關炮的步兵戰車等作戰裝備部署在裝甲列車上,能有效執行對空防御作戰,應對小股武裝人員的襲擊。俄軍的招式貌似較老,在戰時非常時期管用即可。
隨著火炮與空地導彈和航空炸彈愈發準確,而鐵路的路線又過于固定,毫無疑問,裝甲列車已經越來越式微了。目前,在東西方的陸軍的作戰體系內,不存在所謂的“裝甲列車”這一較為古老的作戰裝備。
鐵甲列車,卻仍在俄羅斯陸軍中存在,其實并不出人預料。殘酷的二戰時期,蘇軍就保有大量裝甲列車。對戰勝強大的德國陸軍,發揮了不容小覷的作用。
俄烏戰爭爆發以后,繼承了蘇軍衣缽的俄軍,讓裝甲列車在軍中繼續發揮其獨特的作用,讓鐵路物流保持暢通,裝備、兵力、補給等能通過鐵路源源不斷地輸到俄烏交戰的最前沿,鐵路仍然是戰時最為關鍵的交通基礎設施。
近期,烏軍情報局組織的特勤作戰單位,采取小股人員秘密滲透的戰術,襲擊了俄軍的鐵路線,數次摧毀了列車和鐵路線。迫使俄軍重啟古老的裝甲列車,來保護鐵路沿線的安全,維修遇襲被破壞的鐵路線。
據俄羅斯軍方消息人士稱,裝甲列車主要用于護送后勤車隊,并在鐵路線上執行偵察和維修任務,這仍然是維持俄軍占領區域內行動的優先事項。
以至于有防務觀察人士對此發表評論稱:“俄羅斯的靴子走到哪里,鐵路就跟到哪里”。意思就是即便在當下,俄羅斯軍隊在作戰時,對于鐵路運輸線仍然非常依賴。
一言以蔽之,裝甲列車的數量和作戰范圍雖然有限,卻為修復火力下受損的鐵路沿線的基礎設施,提供了一個移動和部分受保護的機動作戰平臺。對于保障鐵路作為大動脈的暢通,戰時俄軍作戰物資的有效供應等,將起到極其獨特的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