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43歲的米哈伊爾·古德科夫少將還在庫爾斯克州的野戰指揮所里部署著5萬大軍,如今他的遺照就成了家鄉濱海邊疆區街角的臨時祭壇。
更諷刺的是,這位俄羅斯海軍副司令陣亡的地點,距離最近的黑海海岸線還有400公里。
2025年7月2日下午,庫爾斯克州邊境小鎮科列涅沃的俄軍指揮所里,古德科夫正對著沙盤劃出最后進攻箭頭。
這位三個月前剛被普京破格提拔的海軍副司令,此刻眉頭緊鎖,西方衛星情報顯示,他指揮的5萬大軍已在蘇梅方向完成集結,48小時內就將發起決定性的夏季攻勢。
突然四枚M31A1衛星制導火箭彈撕裂天空,這些從“海馬斯”發射管里竄出的死神,以詭異的“之”字形彈道繞開俄軍鎧甲-S1防空系統,最終以近乎90度的垂直角度灌頂而下。
混凝土屋頂像紙片般被撕開,指揮室內11名軍官瞬間被火焰吞噬,包括古德科夫和剛接替他擔任第155海軍步兵旅旅長的納里曼·希哈利耶夫。
這不是炮擊,是外科手術,目睹現場的俄軍通信兵事后在電報頻道發帖時仍心有余悸,爆炸把作戰地圖釘在了將軍胸口,他的金星勛章熔進了混凝土碎塊里。
更令俄軍恥辱的是,這座指揮所距邊境僅12公里,理論上處于S-400防空導彈的絕對保護圈內,但價值12億美元的防空網全程沉默,眼睜睜看著造價23萬美元的火箭彈完成獵殺。
致命漏洞早已埋下,一周前烏軍無線電偵察部隊就鎖定了該指揮所通訊頻率,而節日期間俄軍官兵與海參崴親屬的通話,直接暴露了精確坐標。
當古德科夫在前線踐行普京提倡的“與士兵同甘共苦”時,他不知道自己正坐在北約衛星實時標注的靶心上。
古德科夫之死揭開了俄軍最荒誕的戰場現實,海軍司令在旱地里被“淹死”,這個出身空降兵、戴著海軍將星的男人,其實是俄軍兵種混亂的縮影。
翻開他的履歷,2021年調任太平洋艦隊第155海軍步兵旅旅長,此后三年帶著這支“海軍”部隊轉戰基輔郊區、馬里烏波爾鋼鐵廠、阿夫迪伊夫卡廢墟,全程都在內陸廝殺。
烏軍甚至嘲諷該旅已被“全殲-重組”循環三次,最新一次重編就發生在庫爾斯克州,當155旅官兵在戰壕里啃著過期口糧時,他們距最近的黑海還有400公里,這支部隊本質上已是穿著海魂衫的陸軍炮灰。
而古德科夫的火箭式晉升,恰恰暴露俄軍高級將領斷層的危機,2023年因強攻武赫萊達爾獲“俄羅斯英雄”稱號,2025年3月直接空降海軍副司令,普京甚至要求全軍學習“古德科夫模式”。
但當他被迫以副司令身份親臨前線指揮步兵沖鋒時,這種錯位最終要了他的命,作為庫爾斯克方向最高指揮官,他本應坐鎮150公里后的奧廖爾指揮中心,卻因基層軍官嚴重不足,不得不抵前填補戰術指揮空缺。
古德科夫陣亡不過俄軍“斬首魔咒”的最新注腳,回看這半年,2024年12月,防核生化部隊司令基里洛夫中將在莫斯科公寓門口被綁著200克炸藥的電動滑板車炸碎。
四個月后總參謀部作戰總局副局長莫斯卡利克中將的座駕在莫斯科郊區化作火球,殺手竟是收受1.8萬美元的俄籍大學生,加上古德科夫,三位將軍全死在俄境內,且都不是傳統戰場。
俄軍的病根子早就爛到骨子里了,三塊“癌病灶”正把軍隊往死里拖,情報系統漏得跟漁網似的,北約電子偵察機天天在黑海頭頂轉悠,俄軍加密通訊用的還是1980年代的老古董。
這邊俄軍少將還在沙盤上推演,那邊烏軍中尉掏出平板電腦就能召喚炮火洗地,反制能力徹底拉胯,開戰三年連個對等斬首都搞不成,這套“情報篩子化+指揮中世紀化+反制無能化”的死亡套餐,硬是把鋼鐵洪流熬成了豆腐渣工程。
最諷刺的是,古德科夫遇襲時,俄國防部還在宣傳“庫爾斯克大捷”,三天前他們剛用500美元FPV無人機摧毀了烏軍價值百萬的CV-90戰車,這種“戰術勝利掩蓋戰略潰敗”的荒誕劇,在古德科夫燒焦的將星面前顯得格外刺眼。
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雨水還在沖刷古德科夫肖像前的花朵,接替者此刻正站在庫爾斯克的沙盤前,坐標沒準已被北約衛星標注為“新獵物”,當現代戰爭變成算法與情報的絞殺,任何胸前勛章都擋不住下一枚灌頂導彈。
克里姆林宮或許還沒想明白,他們真正失去的不是一個43歲的將軍,而是最后一點敢于走出地下掩體的勇氣,當指揮鏈蜷縮進鋼鐵穹頂時,前線的5萬大軍不過是待宰的羔羊。
參考資料:
上觀新聞《俄海軍副總司令遭導彈攻擊陣亡,或有間諜指引位置》
迷彩虎說《每逢大勝必“獻祭”將軍,俄羅斯海軍副司令慘遭海馬斯斬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