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7日,菲律賓違背承諾,派出1艘運補船和2艘充氣艇非法闖入中國南沙群島仁愛礁鄰近海域,企圖向非法“坐灘”的“馬德雷山號”軍艦運送物資,結果被中國海警果斷攔阻。
這樣的對峙場面在南海并不罕見,就拿五方礁來說,菲律賓也曾兩次試圖在那里制造"既成事實",但結果如何呢?
五方礁是南沙群島東北部的一塊戰略要地,面積達80平方公里,同樣處于中菲博弈的前沿。
但與仁愛礁的膠著狀態不同,五方礁的控制權問題早已有了明確答案。為什么這么說?兩個鐵一般的事實足以說明問題。
菲律賓兩次擱淺計劃全部破產:誰在五方礁說了算?
想要判斷一個地方到底歸誰控制,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看誰能在哪里"說了算"。菲律賓在五方礁的兩次行動,恰好成了最好的試金石。
2015年底,一艘菲律賓漁船在五方礁附近"意外擱淺"。
船東折騰了好幾次都沒拖走,最后干脆放棄了,還把船上值錢的設備都拆走了。這時候菲律賓政府跳出來了,說要"人道主義救援",準備派人過去"加固"這艘船,順便"長期駐守"。
這套路并不新鮮。
1999年,菲律賓就是用這種方式在仁愛礁搞了個"既成事實"——故意將"馬德雷山號"登陸艦擱淺在礁盤上,然后派海軍陸戰隊員長期駐守,一占就是25年。
但五方礁的情況完全不同。中國交通運輸部救助打撈局接到消息后,立即派遣救撈船前往現場,干凈利落地將擱淺漁船拖離了淺海區域。菲律賓的如意算盤徹底落空。
這件事的后續更有意思。時任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的馬克·托納跳出來指責中方"用海軍恐嚇漁船"。我們外交部的回應很到位:這純粹是海上救助行為,不存在恐嚇問題。個別國家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就進行不實指責,我們對此強烈不滿。
菲律賓不甘心,2016年3月又故技重施,派遣一艘廢舊運輸船到五方礁"擱淺"。
這次我們的反應更加迅速有力——中國海軍和海警立即封鎖了五方礁海域,4艘軍艦加1艘海警船,把整個區域控制得嚴嚴實實。擱淺的運輸船很快被拖走,處置過程干凈利落。
連菲律賓《星報》都不得不承認:"中國的艦船已經完全控制了位于美濟礁附近的五方礁。"這可不是我們自己說的,而是對手親口承認的現實。
兩次"擱淺"事件說明了什么?說明五方礁的一舉一動都在我們的嚴密監控之下,任何試圖改變現狀的行為都會被及時發現和處置。這就是實際控制的最直接體現。
美濟島建成改變游戲規則:一座城的力量有多大?
如果說五方礁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的重要性,那么美濟島的建成則徹底改變了這片海域的力量對比。
美濟島的故事要從1994年底說起。
那時候,我們在美濟礁建了一些漁民避風的高腳屋,說白了就是幾根鋼管搭起來的簡易房子。雖然條件艱苦,但總算在那里站住了腳。
真正的轉折點出現在2015年。這一年,中國開始在美濟礁進行大規模陸域吹填工程。工程規模之大、速度之快,讓國際社會為之震驚。
2015年6月10日,美濟島主體吹填工程宣布停工,實際造島面積達到5.66平方公里,修建混凝土護岸25.7公里,全島周長超過30公里。
當然,光有個島還不夠,關鍵是要有實用功能。
經過幾年建設,美濟島現在的基礎設施已經基本完善,大型港口、高規格機場、先進雷達、通訊系統,該有的都有了,活脫脫就是一座"永不沉沒的航母"。
有了美濟島這個戰略支點,五方礁的安全系數就不是一個量級了。美濟島距離五方礁不遠,可以對它形成有效的輻射覆蓋。
菲律賓想再搞什么"擱淺"把戲?門都沒有。
美濟島的戰略價值不光體現在軍事層面,更重要的是它改變了整個南沙東部的力量格局。
以前我們在南沙的幾個點比較分散,缺乏有效的相互支撐。
現在有了美濟島這個"定海神針",周邊的三角礁、仙賓礁、半月礁、仙娥礁,當然還有五方礁,都被納入了一個有機的防護體系。任何一個點受到威脅,其他點都能夠及時提供支援。
仙賓礁的例子很能說明問題。
2024年,我國26艘漁船在仙賓礁常駐作業,菲律賓多次派船騷擾,但都被中國海警船攔截了。這種"有人駐守的實際控制"模式,同樣適用于五方礁。
五方礁為何如此重要?地理位置就是最大的王牌
要理解五方礁的戰略價值,首先得了解它的地理特征。五方礁是一個大型環礁,由五方尾、五方南、五方西、五方北和五方頭五個較大島礁組成,礁體平均直徑10.5公里,礁盤面積達80平方公里。
這個規模在南沙群島中算得上"巨無霸"了。更重要的是它的位置——五方礁與菲律賓非法侵占的馬歡島、費信島距離很近。我們控制了五方礁,就等于在對方眼皮底下插了一個楔子,可以有效監控這兩個島的動向。
從資源角度看,五方礁的價值更是難以估量。它處于禮樂灘盆地邊緣,而禮樂灘被譽為"南海波斯灣",石油儲量超過8億噸。
可以說,誰控制了五方礁,誰就掌握了通往這個能源寶庫的重要通道。
除了石油資源,五方礁還是南海的優質漁場。這里魚類資源豐富,對保障我國漁民的正常作業具有重要意義。
有人說,越南和菲律賓都聲稱對五方礁有主權,那為啥最后是我們拿下了?
道理很簡單, 越南雖然嘴上喊得兇,但實際控制力很弱,而且它更希望和菲律賓聯手對付中國,所以對五方礁采取了某種程度的"弱化處理",主要停留在口頭抗議層面。
菲律賓倒是想動真格的,但實力不允許。兩次"擱淺"行動都被我們輕松化解,充分暴露了雙方的實力差距。現在的菲律賓,連在仁愛礁維持那艘破船都越來越吃力,更別說在五方礁搞新的動作了。
回顧歷史,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雙方力量對比的變化軌跡。
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托中國在南沙群島建立海洋觀察站,我們選擇了永暑礁,越南得知消息后開始瘋狂搶礁,1988年1月還下達了"堅決不能讓中國軍力插足進來"的指示。
回想當年,我們在南沙確實不容易。
越南趁著我們剛開始建設永暑礁的時候,瘋狂搶占了11個島礁,而我們因為各種原因只控制了6個。越南的目標很明確:不讓中國把島礁連成片,免得形成太大的影響力。
從當時的結果看,他們確實達到了目的。
但時代不同了。
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實力有限的中國了。美濟島的建成標志著我們在南沙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轉變。
以前我們的幾個點比較分散,各自為戰,現在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防護網。這種變化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
什么叫實際控制?不是只有駐軍一種模式
很多人對"實際控制"的理解過于狹隘,認為只有駐軍才算控制。
這種觀點是不對的。真正的實際控制應該包括:常態化巡航、全天候監控、快速處置能力、隨時開發建設的能力。
按照這個標準,五方礁早就在我們的實際控制之下了。菲律賓兩次"擱淺"都被我們及時發現并處理,說明監控體系是有效的。
美濟島建成后,我們對五方礁周邊海域的掌控能力進一步加強,任何異常情況都逃不過我們的眼睛。
菲律賓媒體也承認,中國漁船只要長期停在某個地方,分批次輪換,就實現了有人駐守的實際控制。這個邏輯完全適用于五方礁。
更重要的是,隨著美濟島各項設施的日益完善,我們在南沙東部的整體實力已經今非昔比。別國想在五方礁搞什么小動作?那基本上是癡人說夢。
五方礁在手,南沙東部穩如泰山。
80平方公里的戰略要地,見證著中國在南海的歷史性轉變。這不是吹牛皮,是擺在那里的鐵一般事實。
參考資料:
- 《參考消息》:"美濟礁爭奪的幕后真相",2012年4月29日
- 中新網:"揭秘中國海軍駐守南沙島礁三代高腳屋",2014年2月19日
- 中國南海研究院:"菲政府、美軍及現場沖突,仁愛礁糾紛的三大不規律性",2023年8月14日
-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沙群島科學考察綜合報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