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南海戰略態勢感知平臺再次發布關于越南在南沙海域持續開展填海工程的動態。借助4艘大型挖泥船的力量,越南造島速度明顯加快。截至目前,已在11個島礁累計吹填超過8.5平方公里土地,其中以柏礁的擴建最為顯著——從2021年至2025年短短四年間,便完成了2.8平方公里的陸地擴展,并初步建成一條長達3200米的機場跑道,無論面積還是基礎設施都向我國永暑島看齊。而我國自2013至2015年間完成南沙七島吹填后,至今近十年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完善與功能提升,尚未啟動新一輪大規模填海。
當年我國投入高達300億元打造永暑島時,不少外國媒體曾冷嘲熱諷,“花這么多錢建一個人工島,不如直接造一艘航母來得實在。”面對質疑,我國始終堅持自己的戰略布局,最終用事實說話。當一座現代化島嶼拔地而起,昔日的嘲笑聲悄然變成了贊美之詞,甚至有外媒不惜筆墨盛贊這一壯舉。更令人驚喜的是,這座人工島上竟然出現了天然淡水資源,這無疑為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如今回望當初的決策,其前瞻性不言而喻。
歷時35年,耗資300億,曾經沉睡海底的一片暗礁,如今已蛻變為一座海上新城。從最初只能容納5人、面積不過10平米的第一代高腳屋;到后來可容納百人、面積超千平米的兩層樓房;再到如今面積達2.8平方公里、配套齊全的城市化島嶼,永暑島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島上不僅有電影院、超市、運動館和二甲醫院等生活設施,還部署了導彈發射車和雷達系統,成為敵對勢力難以忽視的存在。這片由人工塑造的土地,背后凝聚著無數建設者的汗水與智慧,也成為我國海軍遠洋行動的重要支點。那么,這座島嶼究竟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起來的呢?
01.把握機遇,開啟永暑礁建設
永暑礁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古代,我國漁民就頻繁出入南海諸島,通過《更路簿》記錄下包括永暑礁在內的多個島礁信息。到了1935年,國民政府將其命名為十字火礁,1947年正式更名為永暑礁。
1987年3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海洋委員會會議,決定在我國西沙和南沙設立海洋觀測站。我方迅速抓住這一機會,于一年后選定永暑礁作為建站地點,并調派船只運送建筑材料前往施工。
當時永暑礁只是一個不到一平米的小暗礁。為了守住這個戰略要地,1988年2月16日,第一座高腳屋建成,由鋼釬、竹竿和草席搭建而成。除夕當天,5名官兵入駐這座簡陋的十平米小屋。隨后,島上設立了主權碑、航標燈等設施,為過往船只提供導航服務。然而,越南對此極為不滿,多次派出艦艇干擾,甚至開槍射擊我駐守人員。我海軍在多次警告無效后果斷反擊,經過一場短暫但激烈的戰斗,成功擊退越軍,捍衛了國家主權。
上世紀80年代末,海軍決定擴大永暑礁的規模,以便駐扎更多兵力。受限于當時的技術條件,只能依靠船只從大陸運來沙土進行填埋。建設者們頂著烈日,吃著簡單的飯菜,日夜奮戰,僅用半年多時間就在礁石上填出8000多平方米的人工陸地。原本漲潮時幾乎完全淹沒的小礁石,就這樣變成了一塊可供長期駐守的基地。隨后,道路鋪設、植被種植、儀器安裝等工作陸續展開,一座1000多平方米的兩層建筑拔地而起,極大改善了官兵的生活條件。
隨著駐島人數增加到200人,原有的兩層樓和簡易塑料棚已無法滿足需求。于是,直升機平臺和一個能停靠4000噸級船舶的碼頭相繼建成。雖然這些改進提升了駐島能力,但仍存在諸多不便和安全隱患,迫切需要更大規模的建設。
02.造島利器,打造永不沉沒的“戰艦”
面對越南不斷擴張的填海行為,以及美國在南海頻頻插手的局面,我方意識到必須加快島礁建設步伐。尤其是2013年菲律賓發起所謂的南海仲裁案后,局勢愈發緊張。在此背景下,我國決定正式啟動永暑礁的大規模填海工程。
2014年8月,永暑礁開始實施大規模吹填作業,僅用了六個月時間,就將原本不足一萬平方米的礁盤拓展到2.8平方公里,相當于原來的350倍。這一切的背后,離不開我國自主研發的“天鯨號”絞吸式挖泥船。
“天鯨號”的工作流程分為幾個階段:首先利用挖泥船將海底的沙水混合物輸送至目標區域;沙子沉淀后海水自然回流,形成初步陸地;初期集中堆填核心區域,中后期則對邊緣進行精細化處理,使用沙袋或鋼板圍護結構加固;最后通過強夯設備夯實新陸地,整個過程科學高效。
03.綠色明珠,宜居海島
2017年島礁主體完工時,永暑島還是一片光禿禿的土地,環境惡劣。但僅僅幾年過去,這里已經變成了郁郁蔥蔥的生態綠洲。盡管整體投資高達300億元,但這是一項關乎國家安全、惠及子孫后代的戰略工程,其價值遠超傳統軍事裝備。
如今的永暑島不僅解決了淡水問題,還引進了耐鹽植物,生態環境大幅改善。高樓林立,機場、醫院、超市等生活設施應有盡有。曾經缺菜少水的日子已經成為歷史,冷鏈運輸加上本地蔬菜種植技術的應用,讓新鮮食材基本實現自給自足。戰士們從家鄉帶來泥土,在島上種起了辣椒、黃瓜,昔日荒涼的礁石,正逐步變成生機勃勃的生態之城。
04.永暑島的戰略意義
金一南將軍曾在一次演講中解釋為何要在南沙冒險建設人工島:“我們必須掌握南海航線的主動權!以前我們對馬六甲海峽鞭長莫及,現在有了永暑島等三座機場,重型戰機可以自由起降,整個馬六甲都在我們的打擊半徑之內。”
從軍事角度看,永暑島極大拓展了解放軍在南海的活動范圍,防御縱深向南延伸上千公里。它位于南沙群島西部樞紐位置,緊鄰南華水道與西水道交匯處,靠近馬六甲海峽,具備極強的戰略控制力,能夠為過往商船提供安全保障。
經過多年建設,如今的永暑島上已遍布各類基礎設施,包括雷達站、燈塔、海岸炮臺、機場、碼頭、衛星通信站、辦公樓、醫院、學校、商店、直升機平臺、訓練場和休閑中心等,儼然是一座功能完備的海上堡壘。
它的建成使我國能夠對周邊海域實施全天候監控,大大縮短了海軍艦艇的航行時間,降低了后勤壓力,提升了整體作戰效率。以永暑島為跳板,我軍戰機可在短時間內抵達東南亞空域,對潛在威脅形成強大震懾。
除了永暑島,我國還在南沙另外六個島礁同步推進大規模吹填工程,構建起完整的海防體系,部署了先進雷達和反艦導彈,能夠實時掌握周邊動向并作出快速反應。
南沙七島布局合理,形成了火力交叉覆蓋的防御網絡,在戰役層面實現了指揮、通信、作戰與后勤的高度協同,進一步鞏固了我國在南海的戰略地位。
隨著永暑島面積的擴大,交通設施建設也同步跟進。目前已有可停靠4000噸級船舶的碼頭,以及長達3160米的機場跑道,既能支持大型艦艇停泊,也能保障戰機起降,極大地增強了我軍遠程投送能力。考慮到現代戰爭形勢和周邊安全挑戰,島上部署了紅旗-9系列防空與反艦導彈系統。同時,該島兼顧軍民雙重功能,碼頭與機場均為軍民合用,還設立了三沙市南沙區人民政府,負責漁政管理與居民服務。2015年,占地1.6萬平方米、設施齊全的二甲醫院落成,有效緩解了當地醫療資源短缺的問題。
總投入超過300億元的資金,不僅使永暑島面積大幅擴張,還帶來了大量先進軍事設施。如今,這里已成為一個戰略價值遠超單艘航母的海上樞紐。其帶來的國防效益,早已不是金錢可以衡量。
曾經的一片礁石,如今已成為我國在南海最重要的軍事據點之一,為維護我國海洋權益、保障漁民作業安全提供了堅強支撐。它不僅提升了我國在南海的話語權,也讓其他國家不敢輕易挑釁我國底線。
當年,一些西方媒體曾諷刺我國填海造島是勞民傷財之舉。但當永暑島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時,他們的態度發生了巨大轉變。有國外媒體直言,中國的永暑島戰略價值堪比兩艘航母。如今看來,這座島嶼不僅是我國在南海的戰略支點,更是國家實力的象征,其地位無可替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