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后,潘良春偶爾還會想起來16歲時的夏天,他在江西七寶山挖鉛鋅礦,每天要扛著30多公斤重的輪胎,走1公里的上坡山路出工。因為要打鋼釬,他的兩只手上總是長滿了水泡,一天只能賺8元的工錢。那時候的他心里只有一個想法,“命運好苦,以后要怎么辦”。
沒想到只過了6年,一切就發生了巨大改變。1995年,他通過朋友和親戚借到了15萬元現金,在福建福州開辦了一個大哥大手機皮套廠,一個手機皮套可以賣50多元,兩個月就把本金賺回來了。
因為太容易賺錢,他開始帶著朋友們花天酒地,夜夜笙歌,一年多后公司被客戶欠錢收不回款項,創始團隊的心也散了,最后皮套廠被低價出售。
1998年,他帶著哥哥借給他的50萬元再次創業,在青海西寧開店賣手機。當年全球手機銷量首次突破1.6億部,中國市場貢獻了全球6%的銷量,成為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潘良春的事業隨之起步,生意做的越來越大,門店越來越多,一個月可以銷售1萬臺手機。
但又因發展太快,管理和精力反而跟不上來,不少門店的經營出現問題,他只好把門店紛紛轉讓出去,再次南下尋找新的機會點。
2005年,他成功入職福建飛毛腿公司,接觸到了手機電池行業,也就是在這家公司,他捕捉到了屬于下一個時代的機會—移動電源。“當時蘋果發布了不可拆卸電池的智能手機,我意識到移動電源未來一定會是必需品,所以我從飛毛腿公司出來,創辦了倍斯特。”
就這樣,潘良春拉開了移動電源時代的帷幕。公司成立的第一年,靠著當時的互聯網紅利,團隊12個人就在淘寶、1號店、當當網等平臺銷售了超8000萬元的業績;第二年銷售額就超過了1.2億元,連續兩年多都是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的類目TOP1。
在移動電源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之后,潘良春又開始轉頭押注共享充電寶賽道,成為國內頭部共享充電寶品牌的代工廠,年銷售額超5億元。
最近幾年,眼見著很多共享充電寶品牌開始走下坡路,潘良春干脆開始自己運營共享充電寶品牌,提高共享充電寶的充電速度,和知名商場合作,同時布局日本、美國等海外市場。
進入移動電源的時代
1973年,潘良春在福建省福清市的一個農村出生,小時候他的成績不好,家里也沒錢,讀完初中他就輟學了。
16歲那年,母親東拼西湊借了97元,送他去江西七寶山挖鉛鋅礦,但工作又辛苦又賺不到錢,到了年末他連回家的火車票都買不起,“等終于借到錢坐火車回到家,已經大年初八了”。
還沒成年,潘良春已經嘗遍生活的苦楚,對未來充滿著迷茫。
后來,家里人花錢托關系,讓他進鞋廠做機修工,因為勤奮努力,他一年就被提拔為副組長,薪水從200元漲到了500元,第二年還被介紹到了一個臺資企業做手機皮套,生活蒸蒸日上。
但他并不滿意于此。1995年,潘良春22歲,他開始嘗試著第一次創業。
他找朋友和親戚借了15萬元的現金,和幾個朋友一起在福州創業辦廠,專門生產保護大哥大手機的皮套。一個手機皮套賣50多元,工廠開辦兩個月就把投資的本金賺回來了。潘良春第一次體會到“有錢”的滋味,他帶著朋友們花天酒地、夜夜笙歌,但沒多久工廠就因為收不回款項,瀕臨倒閉,被迫低價出售。
之后他又創業賣過手機,趕上了好時候,一個月可以賣1萬臺,門店從青海一路開到了甘肅、寧夏、陜西、內蒙等多個地方。但又因為發展太快,管理出現問題,最終難以為繼。
潘良春
2005年,潘良春32歲,他沒有學歷、沒有工作經驗,連續2次創業失敗,對于未來,再一次感到了茫然。
機緣巧合之下,他加入了福建飛毛腿公司,在這里接觸到了手機電池行業,也是在這里他終于了解到工廠是如何運行的,公司需要哪些崗位。當時他輪過很多次崗,從采購、研發、生產,到品控各個崗位都做過,后期還做過省級分公司的負責人,“對工廠建立了深刻認知”。
還在飛毛腿上班期間,潘良春就已經推出過移動電源的項目,做了幾百個樣品推向市場,但由于太超前,無人問津,“在電池還可拆卸的年代,沒有人去接受這個所謂的移動電源”。
直到2007年,蘋果推出第一代iPhone,引領了整個智能手機行業的潮流,手機電池從此進入不可拆卸的時代。而更重要的是,潘良春意識到,移動電源的時代即將來臨。
2008年,潘良春找了幾位以前的同事,在深圳創辦了深圳市倍斯特電源有限公司,正式拉開了移動電源的帷幕。
從移動電源到共享充電寶
潘良春還記得,初期的移動電源并沒什么特別,不好看,也不方便攜帶,只是能夠給手機充電而已。但這絲毫沒有妨礙產品的出圈。
當時正好趕上了互聯網紅利期,在團隊只有12個人的情況下,這款最普通的移動電源第一年就在淘寶、1號店、當當網、京東等多個平臺上賣出了超8000萬元的業績。第二年銷售量超過了1.2億元,連續兩年多占據了天貓、京東等多個電商平臺的移動電源類目TOP1。
到了2014年,潘良春直接將工廠面積從1500平米擴張至17000平米。“當時一心想把企業做大,但企業做大之后壓力也接踵而至,車間面積擴大10倍,不僅是押金的成倍增加,也面臨著無數新的問題,比如需要多少新的設備機器、要多少工人,每個月要預留多少資金發工資,訂單從哪里來?”潘良春回憶說。
剛搬廠那會,潘良春每天能拜訪超10個代理商,他恨不得一天工作24小時,因為現存的訂單遠遠填不滿17000平米的工廠。
他保持著和一線的代理商的緊密溝通,一邊找訂單,一邊詢問他們對產品的見解,市場上到底需要什么樣的產品,“代理商能夠直接接觸客戶,最了解用戶的痛點,有些爆款產品的設計就是在和他們的溝通中想出來的,比如一款1萬毫安的方形充電寶”。
到了2017年,潘良春已經在移動電源行業做到了當之無愧的頭部,年銷售額超5億元。
但行業也迎來了更激烈的競爭,不少大品牌都在爭先入局移動電源行業,很多小作坊也開始搶市場,“當時技術已經很穩定,夫妻兩人搞兩臺機器就可以開始生產”。
同年,有一個知名共享充電寶品牌在拿到高額融資后,邀請潘良春合作,由他來生產充電寶,品牌則負責運營。
潘良春意識到了行業的變化,決定放棄原來移動電源的市場,全面押注共享充電寶,“只有專注才能做好一件事”。
高峰時期,潘良春一年的出貨量超8億元,曾經擔心產能填不滿的工廠,一度有些不夠用,以至于有段時間需要大家加班加點干。
為了避免對單一品牌的過度依賴,潘良春還開始布局海外市場,比如日本,“中國制造已經不再是過去廉價的象征。在充電寶行業,我們不僅在材料、成本上做到了極致,連顏值、功能和性能都已經是世界前列了。所以海外品牌也會在國內尋找優秀供應商,而我們是頭部廠家,自然而然就達成了部分合作。”
新的機遇
2021年,潘良春合作的品牌資金鏈出現問題,公司超1億元的賬款收不回來,但同時供應商的貨款馬上到期,還有部分高管和管理人員準備辭職離開,部分股東也看不到希望勸他干脆放棄工廠算了,“我當時感覺已經到了絕境,差點都想跳樓了”。
但潘良春早已經在多年的苦難中磨練出了不服輸的性子,他知道只有堅強地面對困難,才能帶領公司走出危機。
他緊急召開員工大會,和員工分享當時公司面臨的危機,告訴他們公司可能會兩三個月發不出工資,可以選擇留下來和公司一起度過危機,或者直接離開。
而他自己則快速行動整頓內部,優化供應鏈,開發新客戶。許多原有的共享充電寶品牌難以為繼之后,潘良春開始自行和商場合作,推出更符合當下市場需求的新產品。
比如容量更大的共享充電寶,早期共享充電寶鋪的都是5000毫安的慢充,一部手機要1個小時才能充滿,潘良春則找準時機推出了8000毫安的快充,半小時就能充滿。
“從生意的角度來看,肯定是充的時間越久越好,這樣收費更高。但我們做共享充電寶,需要重視用戶體驗,他體驗好才會愿意下次繼續使用。現在我們已經和很多知名商場達成了合作,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我們推的是快充。”潘良春說。
如今,出海業務也有了起色,除了長期合作的日本客戶,他還將生意做到了美國,當下出口的銷售額能夠占到整體的一半。
“共享充電寶在國內差不多是1小時3元,在美國是1小時2美元,也就是14元左右。假設一臺設備1000元,國內一臺設備一個月的收益差不多300元,3個月就回本了;而在美國基本上一個月就可以回本。除此之外,中國制造不僅技術強,價格還低,別的地方很難找到對應的替代品。”潘良春說。
最近,充電寶自燃的事情鬧的沸沸揚揚,但潘良春卻異常淡定,“這件事出現的原因主要在于供應商私自更改原材料的配方,導致國產電芯的熱失控,所以使用這家供應商的很多品牌都開始召回自家產品。”
在創業初期,潘良春也曾遇見質量問題,后來他在公司設立標準,只使用行業排名前三的優質供應商,就連一個螺絲也要重視,所以他才能夠和頭部品牌達成長期合作,將共享充電寶賣到海外。
如今,潘良春一年銷售額超5億元,一半都賣到了海外,未來他還希望能夠有機會能將生意做到更多地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