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當英國“斯佩”號近岸巡邏艦在臺灣海峽上演“航行自由”的政治秀時,恐怕沒料到中國會以“不隔夜”的雷霆反制,撕開其殖民主義的歷史傷疤。這場發生在2025年6月的博弈,本質是西方強權邏輯與中國主權底線的又一次碰撞——想在臺海碰瓷?先問問馬島的歷史舊賬,再掂量自己是否有匹配的實力。
6月18日,英國“斯佩”號巡邏艦未經中方批準過航臺灣海峽,這艘排水量僅2000噸、武裝配置只有小型機槍的“小破艦”,軍事價值微乎其微,卻刻意公開炒作,上演了一場演給美國看的政治表演。英國官方聲稱捍衛“航行自由”,實則是脫歐后國際影響力衰退的焦慮下,抱緊美國“印太戰略”大腿的諂媚之舉——既能替忙于中東事務的美國“站臺”,又能向對岸“臺獨”勢力釋放錯誤信號,成本極低卻妄圖刷足存在感。東部戰區海軍新聞發言人劉潤科大校一針見血指出,英方行為“蓄意滋擾攪局,破壞臺海和平穩定”。事實上,從2018年“海神之子”號到2021年“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編隊,英國對亞太的插手從未停止,此次“斯佩”號更是與美國海岸警衛隊“斯特拉頓”號月初在東海水域聯合巡邏的“慣犯”,其背后是美國試圖拉攏盟友構建西太平洋新屏障的戰略布局。
英國挑釁不到24小時,中國的反擊迅速且精準。解放軍東部戰區立即組織74架次軍機、6艘軍艦組成海空力量,對“斯佩”號全程跟監警戒,用體系化戰備能力傳遞明確信號:臺海局勢,中國完全掌控。更令英國始料未及的是,6月19日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在聯大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上,公開支持阿根廷對馬爾維納斯群島的主權要求,直言“馬島問題是殖民主義歷史遺留問題”,呼吁國際社會反對殖民主義心態下的強權政治。這招“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妙棋,將臺灣問題與馬島爭端用“反殖民”紅線串聯——英國不是動輒標榜“國際法”嗎?那就用《聯合國憲章》反殖民原則敲打其占據馬島近兩世紀的歷史原罪;英國不是沉迷“強權即真理”的舊夢嗎?那就讓世界看清其“殖民主義衛道士”的虛偽面目。耿爽的表態不僅得到拉美國家響應,更讓阿根廷代表在聯合國主動與中國外交官握手致謝,彰顯發展中國家反殖民的團結。
英國的囂張背后,是對自身實力的誤判。如今的英國海軍,兩艘航母“伊麗莎白女王”號和“威爾士親王”號故障頻發,艦載機需與空軍共用,6艘驅逐艦和十幾艘護衛艦撐不起全球存在;陸軍裁員至7.25萬人,裝備老化嚴重。此次派“斯佩”號挑釁,恰是其軍力衰退的縮影——只能用低成本艦只搞象征性動作,卻不敢真正觸碰中國紅線。反觀中國,遼寧艦、山東艦已常態化穿越“島鏈”訓練,74架軍機與6艘軍艦的“豪華套餐”,展現的是對臺海局勢的體系化掌控力。當英國還在用19世紀殖民邏輯玩話語游戲時,中國已用21世紀的綜合國力建立起臺海“新常態”:軍事上,戰區部隊時刻保持高度戒備;外交上,借馬島問題直擊英國痛處,將反殖民正義旗幟握在手中。
英國的上躥下跳,始終離不開美國的慫恿。當前美國“島鏈戰術”因中國航母突破而逐漸失效,正試圖拉攏日本、韓國、菲律賓等構建新的軍事屏障,甚至計劃在菲律賓部署“堤豐”中導系統。而英國“威爾士親王”號航母已在前往亞洲途中,不排除繼2021年后再次派艦過航臺海,為美國“印太戰略”站臺。特朗普政府急于結束俄烏沖突、圍堵伊朗的背景下,正加速將力量調度至亞洲,英國此次挑釁,或是美國聯合盟友“前進戰略”的預演。
但歷史早已證明,殖民主義的舊船票登不上21世紀的新航程。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馬島爭端是殖民歷史鐵證,中國用軍事反制與法理反擊告訴世界:任何試圖借臺海碰瓷的勢力,首先要過實力這一關,更要直面歷史正義的審判。當英國還在沉迷“日不落”幻夢時,中國已用行動證明:捍衛主權,我們不玩虛的——敢挑釁,就別怕付出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