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816年是清仁宗嘉慶二十一年,這一年是丙子鼠年。
鼠年在老百姓的認知里可不是個好年份,因為民間一直都有“十個鼠年九個災”的說法。
似乎是為了印證這個說法,1816年春節開始,天氣就非常的糟糕,北方很多地方連降大雪數日,人畜不能出行。
在這些受災的地區中,云南的情況最為嚴重。
因為云南從1815年開始就遭遇了極端天氣,老百姓種下的莊稼大面積絕收,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易子相食的慘劇。
正月還沒過完,云南的報災文書就已經發到了嘉慶皇帝的手中。
起初皇帝和文武大臣并不太在意,朝會上簡單的商議了一番就準備按照慣例進行賑災。
可沒想到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全國大多數地區都出現了災情。
據史料記載,這一年不但北方天氣異常,降雪不斷,就連浙江也出現了氣溫驟降、連續多日降雪的異常情況。
由于溫度太低,天氣久不放晴,浙江等地的老百姓甚至無法正常的插秧種田。
面對這種情況,朝廷也有些手足無措,只能一邊讓地方官府想辦法賑災,一邊期盼著夏天的到來。
在眾人的苦盼中時間來到了5月立夏,可溫度不但沒有絲毫的回暖,反而出現了很多不應該有的詭異天象。
五月十三日保定一帶突然天降黑霜,導致田里面的禾苗全部被凍死。
緊接著太原六月飛雪,人畜凍死一大片。
到了七月,北京提前進入了寒冬,雨雪連降數日,紫禁城的琉璃瓦上都凝著冰晶,御花園里面的奇花異草還未綻放便被悉數凍死。
這種詭異的現象從北方席卷了整個中國,讓原本炎熱的南方沿海城市都出現了六月穿棉衣的景象。
創紀錄的低溫致使廣州的荔枝還未成熟便大量掉落,廣西的河水甚至開始結冰,魚蝦大量被凍死。
寶島臺灣在這一年也出現了平原降雪的情況,很多稻田積雪掩埋。
當時新竹的地方志中甚至出現了“十二月雨雪,冰堅寸余”的記載。
這一切讓民間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當中,于是很多地方在鄉老士紳的組織下,開始向上天祈福。
一時間各地的城隍土地廟香火前所未有的鼎盛。
但這注定是徒勞無功的。
老天爺的無動于衷讓老百姓的恐慌情緒達到了頂峰,活不下去的災民們開始逃荒,開始造反。
災民數量的不斷增加導致南方很多城鎮都陷入了混亂,人吃人的情況越來越多。
朝廷徹底慌了,先是皇帝嘉慶下了罪己詔,承認 “朕躬闕失,致干天和”。
然后中樞一邊籌集資金賑災,一邊要求地方官員開倉放糧,盡可能緩解災情。
上面的初衷是好的,但當時的官場一片黑暗,這些救命的糧食大多都被各級官員貪墨,真正落到老百姓手中的,十不存一。
天災加上人禍,讓原本有可能活下來的底層人民大量的死去,很多偏遠的村莊如同鬼蜮,只見白骨,不見活人。
據史料記載,當時一些受災嚴重的省份人口銳減了三分之一,家家戴孝,戶戶出喪。
二、
1816年不但中國出現了“無夏之年”的詭異現象,世界其他國家也遭受了嚴重的自然災害。
原本只有十一二月才會下雪的英國,七月份的時候天氣突然就進入了寒冬,大雪一連下了十多天,人畜死傷無數。
受災最為嚴重的愛爾蘭地區將近一年沒有出太陽,許多人被活活凍死。
法國、瑞士等國家也都未能幸免,大面積的國土都被積雪所覆蓋,不少地方還出現了大風、冰雹天氣。
不到半個月的時間,法國的面粉價格暴漲了40%。
因為糧食價格太高絕大多數人買不起,巴黎出現了大規模的搶糧事件,最終政府出動了軍隊才平息了這場動亂。
積雪天氣造成的持續性降溫讓歐洲很多的內陸湖被冰封,就連讓橫穿六個國家,從不結冰的萊茵河也未能幸免。
一時間歐洲大陸哀鴻遍野,就算是盛夏時節,很多人也只能披著厚厚的毛毯來御寒。
這一幕被當時的畫家用畫筆詳細記錄了下來。
在這場前所未有的天災中,整個歐洲大陸有至少20萬人被凍餓致死。
看不到希望的漫長冬日讓絕望的人越來越多,從而引發了一場空前的大移民。
許多有能力的人離開了自己世代居住的家園,紛紛前往美國和加拿大定居。
他們不知道的是,北美其實也遭遇了極端天氣。
美國和加拿大的不少城市,上午還陽光明媚,溫度在35℃左右,可下午的時候溫度驟降,一下子就到了零度以下。
由于變天的速度來的太快,大量毫無準備的民眾被凍傷,甚至是凍死。
災難不但造成了大量的人員死傷,還讓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生態環境遭受了嚴重破壞,農田大面積絕收。
當時馬薩諸塞、紐約、賓州等地的報紙上連篇累牘的報告了“白天見霜”的災難場景。
那一年不但中國的老百姓沒有糧食吃,歐洲、美洲也都陷入到了極度缺少糧食的危機當中。
為了爭奪一口吃的,西方出現了大規模的騷亂,這場騷亂持續了好幾個月,給西方社會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歐洲文壇上出現了很多描寫吸血鬼和世界末日的文學作品。
這些作品中描寫的吸血鬼都害怕日光,喜歡躲在陰暗冰冷的地方,靠著新鮮的血液維持生命。
這并不是作者空想出來的,而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反映。
至于世界末日,基本上都擺脫不了全球冰封的主題。
就算是到了今天,很多歐洲電影中世界末日的場景還是沒有太大的變化,整體的基調總是少不了無休止的極端天氣。
沒辦法,實在是1816年的那場災難太過于刻骨銘心了。
三、
這個波及了大半個地球,持續了一年多的大規模災難到底是怎么出現的呢?
“無夏之年”結束之后,西方很多科學家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
在時代的局限性面前,當時科學家們的研究并沒有什么突破性的進展,東西方絕大多數人都把這次的事件歸咎于“天降災禍”。
一直到十九世紀初,隨著氣象學和天文學的快速發展,科學家們才逐漸搞清楚了“無夏之年”出現的真正原因。
這一切還要從1815年印度尼西亞坦博拉火山爆發說起。
1815年4月15日,位于印尼森巴瓦島上的坦博拉火山突然爆發。
這是近代歷史上威力最大的一次火山爆發,爆發指數達到了可怕的7級。
要知道火山爆發指數一共八個等級,歷史上只有26500年前陶波火山爆發和64萬年前黃石火山爆發的威力達到了8級。
坦博拉火山本來有4300多米高,但爆發時所產生的巨大能量讓整個山頂瞬間氣化。
爆發平息后,坦博拉火山只剩下2800多米。
此次火山爆發釋放的能量,相當于廣島的那顆小男孩原子彈爆炸威力的6.2萬倍。
爆炸一共持續了3個多月,噴射到空中的火山灰和碎石估計有170立方公里,高度影響到了44公里外的平流層。
大量火山灰在空中形成的景象就連英國倫敦都可以清晰的看到。
這次火山爆發導致全球的溫度在之后一兩年內下降了大約攝氏0.4至0.7度。
受此影響,1816年成為了至1400年之后,北半球最冷的一年。
中國有句老話叫“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1815年不但有歷史記載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火山爆發,太陽活動也進入了極弱期,所產生的能量少了很多。
本身太陽能力就不足,火山灰又進行了二次遮擋,這直接導致美洲、歐洲、亞洲無法得到充足的熱量,從而出現了極為罕見的“無夏之年”。
相比較而言,美國和加拿大是受影響最為嚴重的。
因為整個美國東北地區和加拿大超過一半地方的農作物全部被凍死,各種谷物的價格極速飆升。
最為可怕的是,有些地方就算拿著錢也買不到可以果腹的糧食。
歐洲雖然受災的情況沒有美洲這么嚴重,但由于他們1815年剛剛結束了對拿破侖的戰爭,很多土地荒蕪,糧食本就不足。
1816年突如其來的溫度變化一下子讓艱難的民生雪上加霜,大量的家畜和底層人民因為饑寒而死。
亞洲受災最嚴重的地方就是中國的西南地區,云南昆明及滇西等地連續三年夏天降雪。
四、
當超出人類想象的巨大天災降臨時,其所造成的危害會無視距離和空間,它會無差別的影響整個地球,“攻擊”所有的動物和植物。
因此保護地球環境,是全人類的大事,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置身事外。
像日本這種不聽其他國家勸阻,為一己私利向海洋排放核污水的無恥行為,傷害的其實是整個海洋環境。
最終會讓所有生活在地球上的國家,都受到核污水的威脅。
參考文獻:
400多年畫作記錄超級火山爆發:除了致命低溫,還會帶來更燦爛的晚霞——文匯網
這件事影響了整個北半球 為何卻鮮為人知?——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荔枝網
1816,奇異之年:無夏之年,激蕩“人類之網”的酶——北京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