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碩士、高中物理教師、2025年參與高考的考生……近日,這3種身份同時出現在31歲的楊李怡身上,讓他受到廣泛關注。
楊李怡是四川省雙流中學于2022年引進的一名高中物理教師,今年與自己帶的首屆學生一起參加了高考并考出637分的成績。“我想與他們在一條戰線上共同奮斗。”楊李怡表示,自己參與高考主要是為了和學生一起體驗備考艱辛,以此鼓勵學生,同時反思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
由于差3分達到640分,他將如約請學生吃火鍋。“我不會填志愿,也就不會占用錄取名額,因此對學生完全沒有影響。”楊李怡說。
從百度程序員到回成都當中學教師
他想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
楊李怡2012年首次參加高考,當年考取了650分的高分,順利進入清華大學并就讀于自動化專業。本科畢業后,他先是進入百度,成為一名程序員,后通過考研成為清華大學教育學碩士。碩士畢業后,被雙流中學引進成為高中物理教師。同時,他也是雙流中學的一名競賽教練和航空航天中心執行組長。
從程序員到高中教師的職業路徑轉換,楊李怡認為是“機緣巧合”。“剛開始我本來想考自動化的研究生,但是機緣巧合之下,清華大學有一位教育學院的老師正在招收工科背景的學生去做教育學的研究,當時我覺得自己還挺喜歡教育的,所以我就去了。”
正是這段讀研經歷,讓楊李怡堅定了成為一名教師的想法。他說,研究生導師“是一個非常積極的榜樣”,讓自己也想成為導師那樣的老師,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
“有一次,我向導師問了一個問題,他說他不太懂這個方向,但是他專門約了一些清華和北大的老師為我們答疑解惑。”楊李怡認為,當老師就應該是這樣的,“學生提出問題時,將自己懂的知識教會學生,而不懂的地方也要謙虛地承認,再通過請教其他人幫助學生弄懂這些地方。”
2022年,雙流中學面向清華北大引進人才,楊李怡也趁此機會回了成都。“反正現在回了成都就特別開心。”對比以前在北京做程序員和現在回成都當老師,楊李怡覺得兩種經歷截然不同:“程序員對待的是機器,更多的是要用準確的指令去完成工作;但老師不一樣,老師要對接的是鮮活的人,更多的時候是要對學生付出自己所學的知識,去鼓勵、引導和教會學生。”
在課堂上,楊李怡也會通過一些特別的方法給予學生正向反饋。雙流中學高三25班的馬同學對此印象深刻:“老師有時候會帶一些他自己做的小蛋糕來上課,提問或回答問題的同學就可以得到一個作為獎勵。有一次我看還剩最后一塊就有點著急,沒有舉手就站起來問了一個問題,僅剩的那個小蛋糕就歸我了。”
重回考場“拼盡全力”拿到637分
不填志愿不影響其他考生正常錄取
今年是楊李怡帶的首屆學生參加高考。“零診考試時,我們班成績并不算太理想,所以我就給同學們說,我也會陪他們參加高考。”
他說,重回考場陪伴學生高三的最后一程,主要是有兩個目的:“一方面是想體驗學生在備考時的各種艱辛,另一方面也是想以此鼓勵同學們,老師將會和他們全程戰斗。”
2012年高考時,楊李怡作為理科學生,考的理綜科目是“物化生”;今年,四川首年實行“3+1+2”模式的新高考,他則選擇了“物化地”組合。之所以選擇地理而非生物主要是兩方面原因:一是自己高中時生物學得并不好;二是今年高考中,地理是上午考完就可以“美美地玩耍”。
通過參加今年的高考,他發現“非智力的因素包括考生在考場的情緒、心態、狀態等,會非常影響最終的成績”。
他在數學科目的考試中,因為心態放松,提前10分交卷,仍然取得了146分的好成績。而與之相反的則是在物理科目的考試中,由于自己教的物理科目,因此一直在擔心班上的同學能不能避開題目中的陷阱,特別是有些題自己算起來比較吃力,更擔心自己學生做題時會更吃力,“當時是相當緊張的,有些題的標號我甚至都看錯了,最后才改過來”。出考場后,他物理估分只有91或92分,最終查到成績是96分。“我看到的時候都嚇了一跳,天哪,這么高!”
總分也大大超過了自己的預期——637分。高考前,他曾與同學約定,如果沒考到640分以上,就要請同學們吃飯。學生聽到這個分數的第一反應是:“我們都懷疑是楊老師控分了!”
“我真沒有控分。我是拼盡全力只考到637分,還差3分,所以不得已還要掏空錢包,請同學們吃飯。”楊李怡目前準備下周去請同學們吃火鍋,“因為比較熱鬧一點,紅紅火火,希望給同學們未來一個好的祝愿。”
有網友擔心,楊李怡參考會影響四川省本科分數線。對此,楊李怡表示,他一個人的影響微乎其微,并且他不填志愿,也就不會占用錄取名額。事實上,楊李怡放棄志愿填報,不會影響任何一名學生的正常錄取。
新高考的考察方式已經不一樣了
會更加理性看待學生成績
雙流中學副校長向發友表示,楊李怡親自參加高考,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可以更精準、更全面掌握新高考的要求,指導未來的教育工作。
參加完高考后,楊李怡有了一個很深的感觸:新高考對學生的考察方式已經不一樣了。具體而言,新高考要更多展現學生的文化自信,要求學生具備靈活應用知識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很強的時代氣息。
“我以后看待學生的成績也會更加理性。”楊李怡表示,學生考了低分,可能不僅僅是知識層面的問題,也可能是心態層面或考場發揮等各種各樣的原因,“在以后的教學和輔導中,我能夠更加有針對性地去面對學生的各種問題,不僅僅是通過卷面成績從知識層面進行分析,也會從考試技巧、心態調試等方面給學生帶來更多幫助和支持。”
“社會的賽道太多了,成績這個賽道太單薄,不足以刻畫學生的全部努力。”楊李怡希望學生成為積極探索、熱愛生活的人,無論分數是高是低,只要具備積極探索的勇氣,在某些領域總會發光發熱。“我相信,無論成績好壞,如果未來我們能在更大的舞臺相遇的話,一定會是非常精彩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