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單方取消了原計劃舉行的中歐高層經濟對話,這個對話機制與戰略對話、人文交流并列為中歐關系三大支柱,是副總理級別的經貿磋商平臺。
取消的原因很簡單,國內專家解讀為向特朗普遞投名狀,這種富于文學樂趣的表述并不有趣。弄得不好會請君入甕; 有沒有美國,歐盟都會這樣做。
看看中國與歐盟的貿易數據就清楚了。
歐盟是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與美國一樣,長期存在巨大的貿易逆差,以2024年為例,歐盟對華出口2133億歐元,自華進口5178億歐元,逆差高達3045億歐元,加上服務貿易也遠遠平不掉,而且還是擴大趨勢。
但是,貿易逆差并不是歐盟與中國的主要分歧,與特朗普不同,特朗普是在準備一場假設的軍事戰爭,一切規則由他定,不給對手任何機會,歐盟更強調規則重構,對中國的政府補貼商品直接設定價格下限,給對手機會,能不能通行要看紅綠燈。
政府不能補貼嗎,所有國家都會有補貼,問題是什么意義上的補貼,如果發展AI,制造芯片,這是產業政策,全球是一致的,如果補貼的是過剩商品,是為了去庫存,通過補貼在國際市場拿份額,就被定義為“非市場化行為”,一般認為會扭曲市場價格體系,對手當然沒有耐心做“毫無意義”協商,直接上關稅就行了。
以電動汽車為例,2022年特斯拉的利潤率高達28.5%,它要降價沒人反對,比亞迪利潤為3.9%,小鵬是虧損,那么,政府補貼低價爭奪市場,就會引起“非市場化行為”的爭議。
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實際年產能超過4000萬輛,預估銷量多家數據不超過2000萬輛,所以,還是要繼續補貼,那么。歐盟會繼續通過加征關稅,不再做高層對話。
中國怎么應對,當然不希望產能出清,唯有創新突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