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學排名太多了,數據了解的太多,也很煩的。反而容易在選校的時候整不會了,就不知道要參考什么?
比如QS的參數相對來說更通用,尤其是對求職方面有一定參考建議。US.NEWS這種了,更適合去參考美國本土大學走勢,在全球范圍內利益分配相對不均,引用度上差了點。THE排名了,其實算是最古老,辦的最久的一個榜單,參數其實都沒問題,只不過變化不那么大,所以不符合所有學生利益。
至于軟科排名,則太注冊學術產出方面了,比較理論,變化不大。還有不依賴學校數據提供的CWUR排名,這個是沙特搞的榜單,野榜不野榜的其實沒什么問題,只不過人家給了一個額外的視角,我覺得也很有指導性。
但各個榜單,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還不如拋開一切參數,直接看申請難度。畢竟申請難度不會說謊,越卷的不能說明越好的,但一定是有價值的。今天我們聊下英國大學申請難度排名!
No.1 第一梯隊:牛劍+LBS
ox+cam+LBS說實話是英國的T0梯隊了,申請難度方面,整體就這三個尤其難申請。
牛劍的申請難度很多家長或學生會覺得很迷惑,感覺也不高啊,錄取比例有的專業可能有20%多,特別難的也就5%不到。這個比例可以接受啊,尤其是本科,比碩士相對更好進去點。
你這個屬于完全信息差了,你看到的是明面的數據,你看不到的是隱藏的數據。就國際學生來說,本科而言,牛劍只能二選一。申請時間也是限制你的,你可能只有一個月的時間。有些學生還沒準備,就截止了,申的機會都沒有。還有些是成績沒拉滿的,自覺自己就沒戲了,申的勇氣都沒有了。還有其他額外的一些要求,比如對應的學術考試啊,筆試啊,面試啊等等。前置要求就很多。
所以,不是這兩學校錄取比例感人,而是大多學生會覺得我不配的既視感。申請前就篩選掉很多人,還敢繼續申的,基本都是學神級別的。這和美國的藤校還有差別,美國的學校你可以多申,時間也寬裕,限制沒那么多,材料還可以各種包裝,還有捐贈途徑等等。所以,之前評論有一些說牛劍不配和哈耶普斯麻一個梯隊,只能往更靠后的序列去排。你自己覺得可笑嗎?要你這么說,un.news這么狂,怎么還把牛劍放進去?
LBS的話,昨天的文章介紹過,就不進一步展開說明了。
No.2 第二梯隊:IC、UCL、LSE
其實G5指的就是這三個學校,不管ic如今被捧得多高,它依舊是在這個范疇。無論是本土影響力,還是國際視角,依舊是這個格局。ic不可能真因為qs排名連續兩年top2就是英國最強學校了,沒那么回事。
感覺IC像是被做局了,需要捆綁一個學校來替代一些古老的,過于注重學術性質的學校。屬于一個打造明星學校的模式。英國教育產業化,很擅長搞這個東西的。
申請難度方面,也的確是IC漸漸的要比LSE要難了,同背景,25fall為例的話,lse的確是我這邊錄取更多,ic有些我英本學生反而拒了。很多卡在了面試那一環。
LSE的話,別看qs排名又降了,但難度還是top級別的,這個你不可能否認。真正了解英國大學體系的,LSE是一個繞不開的女神學校。尤其是中國留學生去讀商科的多,這個學校就更繞不開。畢竟國內中金這種,LSE也是target學校。含金量不純的。
至于UCL,這個學校只是差異化的專業多一些,硬核專業,申請難度有的時候反而比ic和lse高。畢竟這個學校申請基數更大。ic有些專業申請量在1500可能就多了,ucl有些專業能干到4000+申請量。UCL這個學校相對來說,可能是被市面上污名了,搞得好像沒有了G5檔次。
No.3 第三梯隊:王曼愛華
QS的確每年在變,這幾年更力捧布里斯托這種綜合學校。很多人依舊覺得現在華威德不配位,不配在四子學校里面榮辱沉浮。但就目前現有申請門檻和難度來說。
華威依舊是硬核的,尤其是商學院,無論本科還是碩士,學生質量和錄取門檻,以及語言要求,還是拿到offer的accept率方面都是妥妥的。
布里斯托的生源就是比這個學校更差一些,哪怕它排名起來了,但也的確還是在qs50開外,還不能達到華威努力經營了這么多年的一個影響力?;蛟S未來風向會改,但不是現在。
至于你的王kcl,申請效率快不起來的曼大,還有績點控的愛丁堡。這幾個都是老成員學校了。每次評價的比較多,就不細聊了。不過整體從本土聲譽和影響力來說,愛丁堡和kcl的確是這個梯隊里面最靠前的,曼大只是中國學生這邊認可度更高,呼聲更大。
No.4 第四梯隊:Bristol+Durham
目前從申請難度來說,這兩學校屬于接力在王曼愛華之后的一個備胎學校。申請難度和門檻,以及學生質量等等方面都差了一線。但又比,第五梯隊的學校又高出一些。
尤其是杜倫,雖然近期版本不被qs等榜單祝福,但畢竟是古老學校,畢竟讀文科,教育,商科的學生也是多的。這個學校市面上也有一定受眾。而且學校是有要求的,最早給list的學校其實就是Durham,是有b格的,不是什么學生都收。我很多學生,比如西財的,人家有的時候就是愿意去Durham這種。
No.5 第五梯隊:
Birmingham+Glasgow+Leeds+Southampton+Sheffield+St.andrews+Nottingham等等
這個梯隊基本就是伯明翰和格拉為首了,伯明翰更帶頭大哥一點。申請難度方面偏差不大,各自有特色而已。之前還聊過伯明翰,這個學校的含金量的確還在提升,因為的確是排名掉多了,有價值回歸的潛力在。
諾丁漢和謝大這種能進來,包括圣安能進來。不是說這幾個學校在qs前百外來回被蹂躪就就覺得這幾個學校差了。來回而已,申請難度其實差不了多少。一般申到這個梯隊的中國學生,背景差不多的,要么這些學校里面offer拿滿,要么一個拿不到。當然,相對來說,諾丁漢門檻最低,對雙非最友好罷了,其他幾個有些卡list靠前點。
還有就是圣安,圣安其實放第四梯隊難度都沒問題,難度其實還是有的,甚至比伯明翰這些高點。但這個學校太小眾了,本來學校也偏,申請量不大,競爭沒那么卷。要是卷的話,圣安就不是圣安了。這個學校注定要被qs埋沒的。
總了個結:第六梯隊的話,就是qs100-200的學校了,里面比較突出的是巴斯,蘭卡,卡迪夫這些學校,申請難度會更高些。其他都差不多,雙非100開外,說實話,如果你讀碩士,在這個范疇里面,挑學校的意義不大了,還不如專注下專業,找個好點的專業會更好點。
至于第五梯隊的學校,也可以和澳洲這邊前50的學校去再比較下。是名氣更大的qs前50,還是來英國快進快出。澳洲的大學未來會走下行趨勢,又要進入周期性輪動。這種周期性的調整就是每過幾年會調整。有興趣的可以看下我之前發的文章,有解析的。所以,有的時候,選澳洲的前50學校,即使是Sydney那種,有的時候也屬于短擇,更長期來說,你是賺了還是虧了很難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