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統(tǒng)一問題,是海峽兩岸關系里最核心、最敏感的話題。幾十年來,這事兒牽動著兩岸老百姓的心,也一直是政治圈和普通人飯桌上聊不完的話題。1949年國共內戰(zhàn)結束后,兩岸分治的局面就定下來了,大陸這邊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那邊國民黨退守,各自發(fā)展,政治上卻始終沒統(tǒng)一。
這么多年過去,臺灣內部對是統(tǒng)一還是獨立爭論不休,“一個中國”是底線,希望和平統(tǒng)一。這問題不光是政治上的博弈,更關系到兩岸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未來。
這幾年,兩岸關系變得更復雜了。大陸經(jīng)濟和軍事實力蹭蹭上漲,國際影響力也越來越大,臺灣的國際空間卻被擠壓得厲害。島內民進黨上臺后,推“臺獨”政策,讓兩岸關系更緊張。
在這節(jié)骨眼上,臺灣前領導人馬英九的立場和大陸國臺辦主任宋濤的回應,就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馬英九2025年6月第四次帶臺灣青年訪問大陸,發(fā)表了關于兩岸統(tǒng)一的看法,宋濤則用一句話給出了回應。這事兒在兩岸都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要聊馬英九和宋濤的立場,先得把兩岸統(tǒng)一問題的來龍去脈捋清楚。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共產黨建立新中國,兩岸從此分治。剛開始,兩邊都宣稱自己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但實際上各自管各自的。
1971年,聯(lián)合國通過第2758號決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的國際地位一下子就變尷尬了。之后幾十年,大陸和臺灣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路子完全不一樣,政治上的分歧也越來越大。
1992年,兩岸通過非正式渠道達成了“九二共識”,簡單說就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啥意思呢?就是雙方都同意只有一個中國,但這個“中國”到底是啥,各有各的說法?!耙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而臺灣這邊呢,尤其是國民黨,覺得“一個中國”可以是中華民國,具體怎么統(tǒng)一慢慢談。這個共識一度讓兩岸關系緩和了不少,經(jīng)濟文化交流也熱火朝天地搞起來。
不過,到了2000年以后,臺灣內部政治變天了。民進黨上臺,開始推“臺獨”,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系又冷了下來。特別是2016年蔡英文上臺后,民進黨變本加厲搞“去中國化”,限制兩岸交流,大陸這邊則態(tài)度更硬,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還不放棄用武力解決的可能。現(xiàn)在,兩岸實力對比懸殊,大陸GDP是臺灣的20多倍,軍事實力更不用說,國際上支持“一個中國”的國家也越來越多。臺灣內部呢,民意分裂,有人想統(tǒng)一,有人要獨立,還有人覺得維持現(xiàn)狀最好。這問題就這么僵著,敏感得不得了。
馬英九是誰?臺灣政壇的老面孔了,2008到2016年當過臺灣領導人,之前還是國民黨主席。這人一輩子跟兩岸關系打交道,他的立場一直圍繞“九二共識”和兩岸和平發(fā)展轉。2025年6月14到27日,他第四次帶臺灣青年訪問大陸,去了福建廈門和甘肅敦煌,參加海峽論壇和文化交流活動。這次訪問,正趕上兩岸關系緊張的時候,島內民進黨還在推“臺獨”,大陸這邊態(tài)度強硬,馬英九說什么自然就成了熱點。
6月26日,他在敦煌研究院發(fā)表演講,主題是中華文化。講到最后,他突然拋出一句重磅話:“我的主張是兩岸要和平民主統(tǒng)一?!边@話一出口,現(xiàn)場掌聲一片。他接著解釋,和平就是不能用武力或威脅,民主就是要尊重臺灣人民的意愿。這立場聽著挺簡單,但細琢磨有幾層意思。
第一,馬英九還是堅持“九二共識”。他一直覺得這個共識是兩岸和平的基礎,沒了這個,兩岸就沒得談。第二,他強調“和平”,擺明了反對武力統(tǒng)一,也是在回應大陸近年來軍事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第三,“民主”和“尊重臺灣意愿”,這是他給統(tǒng)一加的條件,意思是統(tǒng)一不能光大陸說了算,得看臺灣2300萬人的想法。這話既是給大陸聽,也是說給島內老百姓聽,尤其是那些對統(tǒng)一有顧慮的人。
馬英九為啥這么說?他背景挺特別,生在香港,長在臺灣,家里受國民黨影響深,年輕時在美國讀了法律碩士和博士,回來后從蔣經(jīng)國的翻譯干起,一步步爬到臺灣領導人。他當政時,兩岸關系是近年最緩和的時期,簽了ECFA(海峽兩岸經(jīng)濟合作框架協(xié)議),兩岸直航、旅游、貿易都搞得熱火朝天。他一直覺得自己這套路子是對的,能讓兩岸共贏。所以這次訪問,他還是想推和平交流,緩和緊張氣氛。
當然,他這立場在島內爭議不小。國民黨內部挺他,覺得他有遠見,能給兩岸降溫。但民進黨不干了,直接罵他“賣臺”,說他是大陸的“統(tǒng)戰(zhàn)工具”。島內民意也分裂,支持統(tǒng)一的人覺得他務實,反對統(tǒng)一的覺得他太軟。這話傳出去,等于又把“統(tǒng)獨”這鍋粥攪熱了。
馬英九說完,大陸這邊也沒閑著。國臺辦主任宋濤當場回應了一句:“臺灣是兩岸中國人的臺灣,臺灣的前途命運要由兩岸全體中國兒女來共同決定?!边@話短,但信息量大,直接點出了大陸的底線和態(tài)度。
宋濤是誰?他2023年1月當上國臺辦主任,是大陸對臺工作的關鍵人物。大陸對臺政策一直是他這幫人在執(zhí)行,他說的話基本就是官方立場。這句回應啥意思呢?先肯定馬英九的訪問,歡迎兩岸交流,這沒毛病。但后半句就硬了,“兩岸全體中國兒女共同決定”,意思是臺灣的前途不是臺灣自己說了算,得算上大陸14億人。這話直接頂了馬英九“尊重臺灣意愿”的說法,強調“一個中國”原則下,統(tǒng)一是大勢,不是臺灣單方面能決定的。
宋濤這話跟大陸一貫政策一脈相承。從1979年《告臺灣同胞書》到現(xiàn)在的“十四五”規(guī)劃,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和平統(tǒng)一是目標,但前提是“一個中國”。馬英九講“民主意愿”,宋濤就回“全體決定”,等于提醒:統(tǒng)一這事兒,臺灣的意見重要,但大陸的主導權跑不了。
馬英九6月27日回到臺北,桃園機場一下熱鬧起來。支持者舉著“和平統(tǒng)一”的牌子歡迎,反對者喊著“反對賣臺”抗議。民進黨當局反應快,臺“陸委會”發(fā)聲明批他“有辱國格”,民進黨“立委”還說他的話傷了臺灣利益。國民黨這邊護著他,說他為兩岸和平盡力了。島內媒體吵翻天,有的說他是“和平使者”,有的罵他是“大陸代言人”。
大陸這邊態(tài)度積極。國臺辦發(fā)言人朱鳳蓮6月27日表態(tài),馬英九的訪問拉近了兩岸感情,體現(xiàn)了“兩岸一家親”。她還說,大陸歡迎臺灣人來交流,希望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往前走。
兩邊反應一看就知道立場差多遠。馬英九想走中間路,既要“一個中國”,又要臺灣的民主意愿。大陸呢,樂意交流,但統(tǒng)一的主導權不松口。島內“臺獨”勢力壓根不接受統(tǒng)一,反正這事兒沒個頭。
馬英九的“和平民主統(tǒng)一”聽著不錯,但現(xiàn)實不好操作。島內“臺獨”不買賬,大陸也不可能把統(tǒng)一交給臺灣民意。宋濤那句“全體決定”,其實是說大陸有底氣主導這事兒。未來咋走?經(jīng)濟上兩岸還得靠著,文化上交流也能拉近點距離,但政治上分歧太大,沒個十年二十年怕是難有結果。
說白了,兩岸統(tǒng)一這事兒,復雜得像一團麻。馬英九想緩和氣氛,宋濤點明底線,兩邊都在努力,但路還長著呢。老百姓盼和平,可政治這東西,不是光靠盼就能解決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