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山河一寸血。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那些在危難之際挺身而出的英烈,奉獻赤誠、甘灑熱血,才換來今日之中國。他們的后輩,或許未曾見過先輩的模樣,卻將英烈事跡、偉大抗戰精神鐫刻于腦海。
時空交疊,變化的是戰場形態,不變的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沖鋒姿態。今天恰逢“七一”,我們祭奠英烈,回溯抗戰歷程,也為溫暖、激勵更多后來人,為國擔當、奮勇向前。
直面酷刑守住秘密,體現絕對忠誠
“慧英同志指正。”
經典影片《永不消逝的電波》劇本封面上,這行字透露著它的身世:這是1957年劇組請李白烈士遺孀裘慧英女士審核的劇本。兩年多前,李白烈士犧牲74周年當日,烈士之孫李立立將這部文學劇本與分鏡頭劇本、電影配樂劇本一并捐贈給李白烈士故居。最近,這部珍貴的文獻,將在1958年版《永不消逝的電波》點映場結束后與觀眾見面。
圖為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文學劇本、分鏡頭劇本、電影配樂劇本。/葉辰亮攝
李立立回憶說,向紀念館捐贈劇本不僅是為這部文獻的保留傳承爭取更好的條件,更因為這部以李白烈士為原型創作的影視作品高度貼合史實,“讓更多人了解祖父和許許多多隱蔽戰線無名英雄的故事,為相關研究作貢獻”。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李白從延安被派往南京,后孤身一人來到上海接手電臺。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本侵略者進駐租界,并在全城搜捕電臺。1942年中秋節前一晚,日本憲兵通過分區停電和偵測車,在位于建國西路福祿村10號的李白住所搜出了電臺,并將夫妻倆押至位于四川北路橋的日本憲兵司令部刑訊逼供。
兒時,李立立曾聽祖母說過這段痛苦往事——裘慧英遭受酷刑,為了逼供,日本憲兵又將她帶至被嚴刑拷打的李白身邊,試圖以血腥殘忍畫面讓她開口。雖然李白的慘狀讓裘慧英心如刀割,但兩人都堅守住黨的秘密。
圖為裘慧英與李白的合影。/采訪對象提供
當時,李白堅稱這是為雇主發送商業行情的私人電臺,日本憲兵的電信專家經過鑒定,認為這部機器功能不全。原來,李白通過在機器上搭載兩個小線圈,讓電臺兼具收報發報功能。但在敵人沖進屋前,他已拆掉了小線圈。一個月后,因為找不到證據,敵人不得不放了裘慧英,又把李白秘密轉移到極司菲爾路76號(現萬航渡路435號)汪偽特工總部關押。后經黨組織營救,李白終于獲救。
“我爺爺三次入獄,都用鋼鐵般意志承受住酷刑,對黨絕對忠誠。”李立立說,祖父從1937年離開延安后,一直戰斗在隱蔽戰線,保證了上海地下黨組織與延安的電訊聯系,及時向黨中央傳遞重要軍政情報,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獻出了青春與生命。
作為后人,李立立在做好本職工作外,傾注了大量時間精力參與社會活動,走進場館、校園、社區宣講李白烈士事跡。在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創排期間,他還多次接受上海歌舞團相關負責人訪談,觀摩彩排提出建議;在影片《解密》上映后,他走進復旦大學,與諜戰小說作家麥家一起與大學生交流……“以不同形式吸引不同受眾,共同講好李白的故事,把抗戰精神傳承下去。”
堅定的眼神,仿佛穿透時光
89歲的周文玄,手邊放著擬改版的《周大根歷史文選》。這些天,他正與浦東新區黨史辦工作人員一起理邏輯、摳細節,只為了讓父親周大根的紅色故事生動鮮活地呈現于世人眼前。
1938年12月16日,冬雨冰涼,時年32歲的周大根作為浦東第一支抗日武裝、南匯縣保衛團第二中隊中隊長參加了“匯角戰斗”。這場血戰發生于今天浦東新區南匯新城角頭港。當時,日軍出動600余人,從周浦、祝橋等據點出發,合擊第二中隊。周大根帶領中隊堅持到天黑后突圍,最后包括他在內的28位戰士壯烈犧牲。
圖為畫家根據老照片復原的周大根畫像。/采訪對象提供
彼時,周文玄才一歲多,并不記得父親的樣貌。唯一的視覺影像是母親手中3張一英寸老照片。泛黃的照片殘缺磨損,母親特地找了畫家復原,方才為周文玄拼湊出父親的模樣。父親的眼神令他難忘,堅毅有力,仿佛能穿透時光。
從小到大,他聽過無數人講述父親的故事,講他為國獻身的情懷,也講他投筆從戎的堅定。心向往之,但周文玄謹記母親與大哥的叮囑,“光環是父輩的”。作為兒女,要發揚這種紅色精神,“活成父輩期待的樣子”。
1957年,當他面臨畢業分配時,有位家里條件相對更困難的同學與他商量,想與他交換調劑,去經濟條件較好的華東地區。周文玄沒有太多思考,一口答應:“如果是父親,他一定也會這么做”。
周文玄說,父親倒在了家鄉灘涂邊,精神從未遠去。每年清明節,家族成員們從四面八方趕來上海,悼念家人,傳揚故事。前幾年,周家幾代人一同組織了“尋根之旅”,從龍華烈士陵園到四團中學,回溯周大根的成長足跡、革命歷程。經由戰友、親友們口中,周文玄對于父親的印象更飽滿立體。
明年是父親誕辰120周年,周文玄也年近九十,他說要盡己所能,充實那些遠去的紅色記憶。腿腳不便的他,如今由兒子代勞,從廣東、武漢、南京等地檔案館中,逐一搜尋與父親相關的史料,以更客觀、全面地還原那段歷史。當編輯征詢他對于《文選》的修改意見時,他只有一條建議——“希望能充分體現出紅色家風的傳承,這是更大的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