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紀曼,一個名字或許對許多人來說陌生,但他的傳奇經歷卻讓人難以忘懷。他曾是國民黨國防部的“少將專員”,卻隱秘地為共產黨傳遞情報;他被判死刑,卻在行刑前用一個大膽的計劃成功逃脫。
范紀曼出生在1906年的四川,家里是書香門第。他從小就愛讀書,尤其喜歡鉆研外文。
英語、俄語、日語,他都能講得溜,這在當時的中國可是稀罕事。后來,他考上了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成了第四期學員。
黃埔軍校,大家都聽過吧,那可是培養了一大批將帥的地方。但范紀曼不走尋常路,他在學校里接觸到了進步思想,對國家的未來有了新的想法。
1926年,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踏上了一條不歸路。
年輕時的范紀曼沖勁十足。他在北伐戰爭期間表現得特別出色,尤其是武昌戰役中,他憑借語言優勢策反了敵軍一支部隊。
那時候,他就展現出了干地下工作的天賦。革命形勢越來越嚴峻,他的語言能力和機智讓他成了組織的“寶貝”。
他深入敵營,打入國民黨內部,用翻譯的身份做掩護,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情報網絡。可地下工作哪有這么容易?
一次,他被叛徒出賣,遭受了非人的酷刑。但他硬是扛了下來,沒有泄露半點機密。
1938年,范紀曼迎來了他職業生涯中最驚險的一次任務。他在東北地區活動時,拿到了一份日軍“北進計劃”的詳細情報。
日軍想對蘇聯遠東地區發動突襲,這份情報關乎中蘇兩國的安全。但那時候,他已經失去了與組織的聯系,常規的情報傳遞渠道都用不上了。
這時候,他決定孤身行動。他裝扮成東北流民,硬是徒步幾百公里穿越日軍控制區。
一路上,他被盤查了好幾次,但靠著出色的日語和機智的應對,總能化險為夷。有一次,他被扣留在邊境哨所,眼看就要露餡了。
他靈機一動,扮演起一個返鄉探親的日本人,居然騙過了哨兵。整整七天后,他終于把情報送到了指定地點。
第二天,蘇聯就打擊了日軍的集結點,徹底粉碎了他們的計劃。這次行動,讓范紀曼成為了地下戰線上的傳奇。
到了1946年,范紀曼以“黃埔老學長”的身份回到國民黨統治區,還被任命為國防部的“少將專員”。這職位聽起來風光無限,但實際上,他每天都在刀尖上跳舞。
他利用職務之便,收集了大量核心軍事機密,還舉辦酒會打探情報。他甚至營救了一位被通緝的地下黨員,用假抓捕的名義把人從包圍圈里帶了出來。
不得不佩服他的膽識和智慧。
可再聰明的人也有失手的時候。1947年,因為一名同志被捕叛變,范紀曼的身份暴露了。
他被抓進看守所,判了死刑。這個時候,他依然沒有放棄希望。
他觀察到,廁所區域的圍墻是整個看守所的“軟肋”。于是,他每天裝病,多次要求去廁所,逐漸讓看守放松了警惕。
在行刑前的最后一天,他再次提出要去廁所。看守隨口說了句“早去早回”,根本沒想到這會成為一段歷史傳奇。
范紀曼翻越圍墻,消失在晨霧中。等警報拉響時,他早已沒影了。
這次越獄,不僅保住了他的命,還保護了地下黨組織的安全。
范紀曼的一生充滿了傳奇。他的沉著冷靜、智慧膽識,讓人佩服。
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什么是信仰,什么是革命者的決心。1984年,組織為他恢復了黨籍,這份遲來的認可,是對他一生奮斗的最好證明。
在風雨如晦的年代,范紀曼和無數革命者,用他們的青春和鮮血,鋪就了新中國的基石。
信息來源:[范紀曼:革命烈士的傳奇一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