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放榜季,一個河南鄭州女孩的高考查分視頻意外走紅網絡,總分288分,全家卻歡呼雀躍,父親甚至興奮地調侃這是我們考得最好的一次。
這個場景,先是被《人民日報》官方賬號轉發點贊,隨后引發全網熱議,最終演變成一場關于教育本質、家庭關系和社會價值觀的深度討論。
對于孩子來說,到底是“成績”重要,還是“快樂”最重要。
6月25日凌晨,高考成績放榜時刻,無數家庭或喜或憂地盯著查分頁面,在河南鄭州的一個普通家庭里,19歲女孩輸入準考證號后,屏幕上跳出“總分288”的字樣——語文89分、數學22分、外語30分、文綜147分。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這個遠低于河南省本科線的成績,卻引發了全家人的歡呼雀躍。
視頻中女孩先是賣了個關子,讓家人猜分數,媽媽猜260分,爸爸猜180分,妹妹猜340分,最終媽媽猜到了最接近的285分,當288分的成績揭曉時,爸爸拍腿大笑,奶奶喊著“我去煮面”,媽媽則含淚擁抱女兒,這種與常規高考家庭截然不同的反應,讓這段視頻迅速在社交媒體上病毒式傳播。
“不管你考的分數好壞,媽媽現在還有個健康快樂的孩子。”媽媽蘭女士在后續視頻中的這番話,更是觸動了無數網友的心弦,6月26日,《人民日報》官方賬號轉發了這段視頻并配文點贊,將這一家庭的小確幸推向全國關注的焦點。
然而隨著熱度攀升,輿論很快出現反轉,網友扒出蘭女士其實是一位擁有15萬粉絲的本地生活類博主,平時主要發布探店視頻。
而女孩本人也有一個分享優惠券的營銷賬號,在事件發酵后迅速發布聲明視頻,粉絲從幾百暴漲至1.6萬,更引發爭議的是,母女二人在視頻走紅后立即開啟直播,雖然內容圍繞家庭日常和樂觀教育展開,但仍被不少網友質疑“蹭熱度”“吃相難看”。
這一事件在網絡上引發了截然不同的兩種聲音,折射出當代社會對教育評價的深刻分歧。
“淚目!人民日報都點贊了!這才是教育的真諦!挺這位媽媽!”,這樣的聲音在評論區并不少見,許多網友被這個家庭的樂觀態度所打動,認為他們展現了教育的本質。
“可以是學渣,不是人品不好就行!”一位網友的評論道出了支持者的核心觀點,在他們看來,女孩雖然成績不理想,但能堅持完成高中學業已屬不易,而家庭給予的無條件支持更是難能可貴。
《人民日報》的轉發評論更將討論提升到社會價值觀層面,當教育異化為分數的軍備競賽,這個家庭用樸素的歡呼喚醒了教育本質,官媒的肯定為這場討論注入了主流價值觀的認可。
然而另一部分網友則持截然不同的看法。“考了288分很光榮啊,全家都覺得很光榮。”這樣的諷刺性評論在事件后期逐漸增多。
“立馬直播帶貨,一點都不耽誤賺錢,目標明確。”有網友如此評價母女迅速開直播的行為。更有人將此事與過往水泥妹、涼山石榴滯銷等網絡營銷事件相提并論,懷疑其真實性。
教育功利主義者則從實用角度出發,認為現實殘酷,低分就業怎么辦?在他們看來,高考仍是社會流動的重要通道,過分強調快樂教育可能讓孩子失去競爭力。
在“一分壓倒一萬人”的高考敘事里,288分通常會被視為失敗,但這個家庭的坦然態度撕開了一層窗戶紙:女兒三觀正、心態好,這個分數已是高中三年的最好成績,這種超越自我即成功的評價體系,讓不少網友感到瞬間被治愈。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在高分考生歡呼刷屏的情形下,這個視頻的出圈,令人特別受觸動,記得去年高考放榜時,一位山西媽媽開心曬女兒高考438分,也沖上了熱搜榜。
這位媽媽表示是女兒考得最好的一次,網友們紛紛感慨女兒擁有一位這樣的媽媽就已經是人生贏家了,兩件事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展現了一種另類教育范式。
心理學家指出,這種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將孩子視為獨立的生命個體,而非實現父母理想的工具,當父母能夠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孩子反而更容易建立健康的自我認知和抗挫折能力。
然而,事件的反轉也引發了對網絡內容真實性的思考,蘭女士作為擁有一定粉絲基礎的博主身份被曝光后,輿論從感動轉向質疑,反映了公眾對人設營銷的警惕。
類似溫情視頻塌房案例并不少見:水泥妹張方方的勵志故事后被證實夸大,四川涼山老人因石榴滯銷而痛哭的視頻被證實為擺拍,甘肅林場主孫國友的治沙英雄形象也遭遇質疑,這些前車之鑒讓網友對任何可能帶有營銷性質的內容保持警覺。
當分數至上的焦慮籠罩無數家庭時,蘭女士那句“除了學習不好,其他什么都好”的樸素表達,意外地引發了廣泛共鳴。它鼓勵家庭和社會將目光從冰冷的分數,轉向孩子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成長與發展。
隨著社會分工日益細化,傳統“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模式已不能完全適應人才需求。專科院校里焊槍濺起的火花,與實驗室的顯微鏡頭一樣映照著未來,這種多元成功觀的建立,對緩解教育焦慮具有重要意義。
這個事件最持久的啟示,或許在于重新發現了家庭教育的核心價值。當母親含淚說出“只求孩子健康身心”時,她展現的是最本真、最深沉的愛。這種無條件的接納與支持,是孩子面對未來一切挑戰的最大底氣。
“人生是長跑,只要你在跑,我們就鼓掌”蘭女士對女兒說的這句話,或許是對家庭教育最好的詮釋。在人生的馬拉松里,高考只是一個補給站,真正決定終點的,是持續奔跑的能力與永不言棄的心態。
當萬千父母為滿分試卷喝彩時,有人愿為一張22分的數學卷鼓掌,才是對生命最深的致敬。
無論這場歡呼背后是否有流量算計,它引發的討論已經產生了真實的社會價值,它讓我們重新思考:在教育日益內卷的今天,我們是否遺失了最初的初心?在追逐分數的過程中,我們是否忽略了更重要的東西?
對我們每個人而言,這個故事最大的意義或許在于提醒:教育的歸途,始終應當朝向那個溫暖而遼闊的終點,一個身心健全、向陽而生的人。在這個意義上,288分的歡呼,不是教育的失敗,而恰恰是對教育本質最樸素的回歸。
參考資料
人民網 - 2025-06-26:高考288分,全家也歡呼?家長的這段回應讓網友瘋狂點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