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新能源汽車以狂飆之勢占領大街小巷,乘聯會數據顯示,2024年,新能源乘用車生產1218.5萬輛,同比增長36.4%;新能源車國內零售1089.9萬輛,同比增長40.7%,國內零售滲透率為47.6%。
甚至此前因地廣人稀,新能源車難以推廣的省份,如今滲透率都越來越高,例如,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計局數據,2024年末全疆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增長157.0%。
然而值得一提的事是,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迅猛同時,與之配套的新能源車險市場卻陷入“冰火兩重天”的尷尬境地。
一邊是新能源車險市場規模在快速膨脹,2024年我國新能源車險保費突破千億元大關,在總車險保費的占比達13%,預計到2030年將攀升至5000億元左右,占比接近50%,成為拉動車險增長的重要引擎。
另一邊卻是行業深陷“高保費、高出險率、高賠付率”“三高”泥潭,據中國精算師協會和銀保信數據,2024年,我國新能源車險保費總收入1409億元,但承保虧損了57億元;全行業共承保車系2795個,其中賠付率超過100%高賠付車系有137個。
為了化解“車主喊貴,企險喊虧”的新能源車險行業矛盾,更好扶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2025年1月24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深化改革加強監管促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截圖來自國家金融監督管理局
但是,本應是行業破局的“金鑰匙”的《指導意見》,卻在落地時撞上了堅硬的現實壁壘。
車企與險企的“數據戰爭”
在新能源車險這片看似藍海的市場中,一場沒有硝煙的“數據戰爭”正激烈上演。
車企掌作為車輛數據的直接采集者,掌握著車輛研發、生產、銷售及使用過程中的核心數據,從電池的充放電循環次數、健康狀態,到駕駛行為習慣、行駛軌跡、自動駕駛系統的運行數據。
這些數據正是精準評估車輛風險的 “密碼”,而這正是險企想要打破“高保費、高賠付的”,實現精準定價、有效控制風險而急需獲取的相關數據。
但車企險企雙方處于各自利益考量,共享數據舉步維艱。
車企方面視數據為核心資產,一方面擔心共享后商業機密泄露,另一方面車企還想借助數據優勢打造自身保險生態閉環,以比亞迪為例,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領軍企業,在 2023 年完成對易安財險的收購后,便積極布局車險市場。2024 年 5 月,比亞迪財險獲批在安徽、江西等 8 個地區開展交強險業務,正式進軍車險領域。
截圖來自國家金融監督管理局
險企方面,因為數據處理能力參差不齊、安全防護水平不一,難以獲得車企的信任。
這場戰爭中,作為新能源車行業先鋒的特斯拉,掀起了一場猛烈的行業風暴。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斷提升,特斯拉憑借對車輛核心數據的絕對掌控,試圖繞過傳統保險中介,開展“脫媒”直保業務。
數據顯示,2024年特斯拉在全球的銷量突破200萬輛。龐大的用戶基數背后,特斯拉積累了海量的車輛數據。但保險公司卻無從知曉這些數據,而不知道車輛的電池健康狀況、自動駕駛使用頻率等關鍵數據,就沒辦法精準定價。
保險行業給特斯拉車型定價只能根據有限的公開信息和過往經驗進行估算,信息不對稱導致加大了定價的難度和風險,后果顯而易見:要么保費過高,讓消費者望而卻步;要么保費過低,保險公司承包虧損。
特斯拉對數據的壟斷,不僅沖擊了傳統險企的業務模式,也讓整個新能源車險市場的定價體系陷入混亂,嚴重制約了行業的健康發展。
四部門的《指導意見》雖明確鼓勵數據共享,但在實際操作中,車企與險企的利益博弈讓數據共享難上加難。
這場“數據戰爭”,讓《指導意見》的落地之路布滿荊棘,也制約著新能源車險市場向更成熟階段發展。
《指導意見》:行業破局的政策藍圖
面對新能源車險行業的諸多困境,四部門聯合發布指導意見,從多個維度提出了系統性的解決方案。
在降低新能源汽車維修使用成本方面,《指導意見》鼓勵豐富新能源汽車維修零部件供給渠道和類型。因為當前新能源汽車維修渠道有限,配件價格高昂,這一舉措有望引入更多競爭,降低配件價格。例如,推動新能源車企開放“三電系統”配件銷售渠道,讓市場上有更多的配件可供選擇,從而打破原廠對配件價格的壟斷。
同時,探索建立保險車型風險分級制度,通過時速15公里的低速碰撞試驗,對新車型的損失狀況和維修成本進行評估并劃分風險等級,車險費率將與風險等級掛鉤。這一舉措旨在促車企在設計生產階段就考慮車輛的安全性與維修經濟性,從源頭上降低車輛的風險成本。
在社交平臺上,新能源車主吐槽投保難的帖子屢見不鮮。為了解決投保難問題,《指導意見》指出創新優化新能源車險供給,其中引導建立高賠付風險分擔機制備受矚目。
截圖來自某社交平臺網友發帖
為解決高賠付風險新能源汽車“投保難”問題,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搭建了“車險好投保”平臺于2025年1月25日上線,任何新能源車主在常規渠道投保遇到困難時,都可通過該平臺鏈接保險公司投保,且保險公司不得拒保。
首批已有10家大中型財險公司接入,后續還將不斷增加。這一平臺的建立,為高風險車輛提供了投保渠道,實現了“愿保盡?!?。
此外,《指導意見》還提出穩妥優化自主定價系數浮動范圍,目前新能源商業車險自主定價浮動范圍在行業基準保費基礎上上下浮動35%,而燃油車可上下浮動50%,合理優化這一范圍將使車險價格與風險更為匹配。
同時,研究推出“基本+變動”新能源車險組合產品,探索“車電分離”模式汽車商業車險產品,滿足不同車主的多樣化需求,如新能源網約車可根據實際運營情況靈活投保,換電車車主也能獲得更科學合理的保險保障。
在提升新能源車險經營管理水平上,《指導意見》要求保險公司整合新能源車險全鏈條和各環節,有效管控經營成本。
針對當前存在的兼職網約車按家用車投保、兼職營運貨車按非營運貨車投保等保費充足度不夠的問題,鼓勵財險公司依法使用網約車平臺企業提供的新能源網約車運營安全情況等信息,合理確定自主定價系數。
保險公司要提高對新能源汽車的風險識別和精算定價能力,利用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等技術,實現數字化、線上化、智能化轉型升級,通過技術創新和優化業務流程推進降本增效。
在監管層面,《指導意見》強化了對新能源車險的全方位監管。要求提升理賠服務質效,通過理賠綠色通道、預賠付、在線定損理賠等方式,讓理賠更加高效便捷。
同時,嚴格規范市場秩序,強化“報行合一”監管,推動壓降不合規不合理費用,防止市場亂象滋生。還將優化費率回溯監管,加強行業自律,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營造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
UBI車險:駛向精準定價的“諾亞方舟”
對于“高保費、低賠付”的泥沼中掙扎的新能源車險行業,UBI車險(全稱 Usage-Based Insurance,基于使用行為的保險)可謂是救命稻草。
基于使用量而定保費的UBI車險,就像一位“私人精算師”。常見的UBI車險模式大概可分為:按里程計費(Pay-As-You-Drive)按行為計費(Pay-How-You-Drive)混合型(里程 + 行為)。
通過借助車聯網、智能手機和OBD聯網終端等設備,24小時不間斷地收集駕駛者駕駛行為數據,諸如急加速、急剎車的次數,行駛里程的長短,轉彎角度的大小等數據都可以被檢測到。
這些看似普通的駕駛數據,經過特定算法分析后,可以精準評估車主駕駛風險。駕駛習慣欠佳的車主,保費自然會水漲船高,反之,駕駛平穩的“老司機”,則能享受到實實在在的保費優惠。
新能源汽車天生具備的智能化優勢,與UBI車險天然適配。目前新勢力車企如小鵬、蔚來已推出基于駕駛評分的保費優惠政策。保險公司通過分析實時采集海量的駕駛行為數據能夠實現對車輛風險的精準畫像,打破傳統車險“一刀切”的粗放定價模式。
從發展趨勢來看,隨著5G、物聯網等技術的進一步普及,UBI車險的數據采集將更加全面、精準,其應用場景也將不斷拓展。新能源網約車平臺與保險公司合作推出的UBI車險產品,可以根據運營時長、行駛里程等數據動態定價,既保障了保險公司的收益,又讓風險低的司機得到實惠。
例如現代財險與滴滴出行合作,借助滴滴平臺網約車資源,在 2023 年確立 “為網約車司機提供專屬保障” 定位,其通過自建風控模型,探索 “動態 + 靜態 + 用戶行為數據” 結合的新能源網約車車險定價模型,在 UBI 車險產品構建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 。
然而,即便有 UBI 車險這樣的技術手段,行業仍面臨著嚴峻的風控挑戰。
2025年,陽光財險騙保案,涉案金額高達7623萬,暴露出了陽光保險系統性管理缺陷,尤其是銷售合規性、理賠透明度及風控機制方面問題。
不法分子編織出一張虛構交易、偽造資料的大網,將保險公司玩弄于股掌之間。虛報車輛價格、夸大貸款金額,車輛交付后抵押套現,一系列操作行云流水,而陽光財險的風控體系未能及時察覺異常,六年之后不法分子才落網。
陽光保險騙貸案暴露的不僅是一家保險公司的漏洞,更是整個車險行業風控的薄弱環節,尤其是在多方參與的新能源車險業務中,信息溝通不暢、協同反欺詐機制缺失。行業內各機構就像“信息孤島”,各自為政,無法形成反欺詐的合力。
從市場發展趨勢看,隨著新能源車險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欺詐風險也將進一步加劇,建立保險公司、銀行、汽車經銷商等各方信息共享平臺,打破數據壁壘,實時共享車輛銷售、貸款、理賠等關鍵信息對于行業發展而言刻不容緩。
結語
從數據孤島到風險共擔,新能源車險行業的破局之路充滿挑戰?!吨笇б庖姟返穆涞匦枰鞣椒畔吕嬷疇?,解開用戶投保難的死結,需構建 “車企 - 險企 - 用戶” 的價值共生體系,多放攜手前行;UBI車險的推廣需要技術不斷創新,贏得市場認可;反欺詐機制的建設需要全行業齊心協力,共同守護。
只有這樣,新能源車險才能真正走出“定價困局”,在新能源汽車的浪潮中破浪前行,實現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