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極不尋常的信號已經連續出現了
今年3月份,中國減持美國國債189億美元,持倉規模降至7654億美元,在美債海外持有者中的排名下滑至第三位,次于日本和英國,這是自2000年中國大規模增持美債以后,25年來第一次退至世界第三。
4月份,中國持有美債總量達到7570億美元,較3月份減少84億美元,連續第二個月下降,持倉量創下自2009年3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占美債總額的比重僅為2.1%。
拋售美債的路上,我們并不孤單,一些美國的傳統盟友也加入其中。持有美債最多的兩個國家,日本、英國在4月份均有減持,加拿大更是一口氣狂甩578億美元,成為當月減持美債最多的國家,由此帶來的影響不可忽視。
曾經的香餑餑,如今的雞肋
美國國債歷來被視為全球資產的“穩定錨”,吸引世界各國投資者持有,然而近年來美國國債也面臨著巨大風險,可持續性問題引發市場擔心。
首先,債務規模持續飆升,目前總額已經超過36萬億美元,相當于每一個美國人平均需要承擔10萬多美元債務,占GDP比重超過120%,利息支出占GDP的比重已超過10%的國際警戒線水平,這意味著美債已無法全部結清,只能靠“擊鼓傳花”的游戲尋找接盤者。
更加火上澆油的是,美國近期出臺的大而美減稅法案,赤字率本身就高,財政收入還減少了,只能靠新發美債拆東墻補西墻,以當前美元的高利率環境,新發美債的利息支出勢必較前幾年大幅提高,無形中債務包袱愈發沉重。
5月16日,穆迪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A降到AA1,至此標普、惠譽、穆迪全球三大信用評級機構全面摘除了美國的3A信用評級,這在美國歷史上尚屬首次。
其次,美國反復無常的關稅政策嚴重損害美國信用和美元信譽。4月份,美國正式官宣對世界各國無差別征收所謂“對等關稅”,遭到國際社會一致反對,一些國家甚至第一時間實施反制,迫使美國撤回或暫停有關稅率,當月美債收益率大幅震蕩,顯示出市場投資者對美國經濟走勢的擔憂。
此外,美債作為金融資產,有買有賣才能讓資金流動起來,現實情況是,美債海外買家在減少,充當了賣家角色,美國國內買家接盤能力不足,總額持續增加,需求不斷減少,供大于求的情況下,美債收益率自然出現上漲,美債價格下跌。
最重要的是,誰來接盤龐大的美債包袱。2020年開始的無限量化寬松QE,讓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從4萬億美元擴張到8萬多億美元,手里持有的大量美債急需拋售,以減少虧損,甩賣尚且不及,哪還有余力增持美債。
中國有3萬多億美元外匯儲備,主要存放在歐美國家,必須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為這筆巨量資金尋找保值增值的渠道,還得在急需時候能夠快速變現。
早期的美國國債以安全、高流動性和相對保值的特點,成為全球資產配置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年期美債收益率更是被稱為“全球資產定價之錨”,持有美債是各國投資者在“矮子里面拔將軍”的無奈之舉。
在全球化前景撲朔迷離的當下,安全的投資,穩定的預期,越來越成為各國持有外匯資產的重要參考,分散風險,優化投資組合,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是老成持重的合理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