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兩名熟悉情況的高級消息人士向路透社透露,印度方面將不允許聯合國調查員加入對6月12日印度航空公司(Air India)波音787-8“夢想客機”墜毀事件的調查。此前,一些航空安全專家已對該事故調查中關鍵的“黑匣子”數據分析出現延誤提出批評。這一最新進展,無疑為這場已造成260人遇難的悲劇調查增添了新的復雜性。
不尋常的提議與堅定的拒絕
本周早些時候,聯合國下屬的專門機構——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簡稱國際民航組織)采取了罕見的舉動,主動向印度方面提議派遣一名調查員,為此次空難調查提供協助。通常情況下,國際民航組織派遣調查員介入調查,是在事發國提出請求后進行的,例如2014年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17航班被擊落事件和2020年烏克蘭客機在伊朗被擊落事件。
消息人士稱,國際民航組織請求為其派駐印度的調查員賦予“觀察員”身份,但這一提議遭到了印度當局的拒絕。印度新聞頻道Times Now于周四率先報道了此消息。目前,主導此次調查的印度飛機事故調查局(AAIB)未就此事回應置評請求,國際民航組織也暫未發表評論。
調查的延誤與透明度疑云
這場近十年來全球最致命的空難,其調查進展一直備受關注。部分國際安全專家此前已對調查信息的匱乏表示擔憂,特別是對已找到的“黑匣子”的狀態和分析進度。據悉,調查人員已于6月13日找到了一個整合的“黑匣子”單元,并于6月16日找到了第二套記錄設備。然而,這些記錄器將在何處進行數據讀取——是在印度本土,還是在同樣參與調查的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的實驗室——外界一直不得而知。
為回應外界關切,印度民航部于周四表示,計劃在墜機事件發生約兩周后,即本周末前后,公布飛行記錄器的數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印度航空部官員本周早些時候曾堅稱,相關部門“一直遵循國際民航組織的所有協議”,并表示已通過媒體代表就重要事件發布了更新。然而,從事發至今,印度政府僅就此次事件舉行過一次新聞發布會,且未設置提問環節,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外界對調查透明度的疑慮。
科普解讀:“附件13”與黑匣子分析的緊迫性
在國際航空界,空難調查需遵循一套被稱為《附件13》(Annex 13)的國際規則。該規則的核心原則之一是,為了盡快吸取教訓、避免未來悲劇重演,關于在何處讀取飛行記錄器(即“黑匣子”)的決定應當“立即”作出。黑匣子中包含的飛行數據記錄器(FDR)和駕駛艙語音記錄器(CVR),是揭示飛機墜毀前最后時刻狀態和機組操作的最關鍵證據。迅速、專業地分析這些數據,對于判斷事故原因、發現潛在的安全隱患至關重要。
此次印度方面在黑匣子數據分析上的遲緩,以及對國際民航組織協助提議的拒絕,似乎與《附件13》所倡導的“快速、合作、透明”的精神有所出入。
結語:主權、透明度與公眾信任的博弈
通常情況下,空難調查由事故發生地所在國主導。印度此次拒絕國際民航組織的介入,可以被視為維護其調查主權的體現。然而,在面對如此重大的空難時,國際合作往往能提供更廣泛的技術支持和更強的公信力。
大多數空難的成因是多重因素的疊加。按照慣例,事故的初步調查報告預計將在事發后約30天內發布。在此之前,印度調查當局在處理黑匣子數據和對外溝通上的方式,將持續受到全球航空安全界的密切關注。如何在維護國家調查主權與遵循國際最佳實踐、確保調查的透明度和效率之間取得平衡,將是印度當局面臨的一大考驗,也直接關系到此次調查結果最終能否贏得國際社會和遇難者家屬的信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