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五將扎堆離隊,我覺得這才是中國足球的常態
說實話,每年到國字號集訓、杯賽這會兒,看見一批主力同時離開,國安球迷心里總會咯噔一下。這回是五個,張玉寧、曹永競、韓佳奇,外加其他兩位,扎堆去東亞杯。有人說“又得拆家用,也有人覺得“這是榮譽。但我始終覺得,這種集體流動,其實才是中國足球俱樂部生態的真實寫照——說不上好,也談不上壞,就是這樣。
一句話說新聞:國安五將去國家隊,俱樂部間歇期有調整
這回國安有五個球員入選東亞杯集訓名單,張玉寧最受關注。張玉寧近兩年起伏挺大,主帥換了,自己也一度被按到替補席。別說球迷,媒體也有點替他惋惜。曹永競則經歷過租借、回歸、再上位,韓佳奇因為傷病這季缺席多,但國字號經歷不短。其他兩位,角色相對次要,但在隊里也是常年主力替補。說到底,這套班底還是國安近年來青訓和引援的縮影。
球員流動,背后其實是體系的“慣性
你要說球員走一撥、俱樂部陣容再補一撥,這種事在中超見多了。尤其國安這種“國腳大戶,一到國際比賽日,主力班底就得拆開用。這種局面對球隊備戰、戰術磨合肯定有影響,但也不是什么新鮮事。中國足球這些年,人才流動本來就快,主力沒有“鐵打的,位置靠狀態、靠傷病、甚至靠主帥喜好來定。
就拿張玉寧說吧,他年少成名,但最近狀態一般,被塞蒂恩按在替補席。外界說法很多,有說他心氣沒了,也有說是傷病沒恢復。其實我覺得吧,這種上下波動,誰踢職業不是這樣?踢得好時是香餑餑,低潮期就得熬。你問張玉寧,他絕不會說自己甘心替補。事實上,他還是靠訓練、靠杯賽進球“硬掙出來的。國安這賽季能進足協杯八強,他的爆發是關鍵。這種“職業倔強,其實挺難得。
再說曹永競,這小伙子當年在國安踢不上球,被斯坦利直接送去亞泰,差點就埋了。結果回歸之后,趕上新帥,位置一變,踢得有攻有守,直接成了主力。這種“逆襲故事,聽著勵志,其實背后說白了還是體系和機會問題。中國足球環境,就是這么現實——你得隨時準備抓住窗口期。主帥愛你你就是王牌,不愛你就只能去別處漂一圈。
韓佳奇的事也一樣。他能進國字號,靠的是之前在亞運隊的發揮。傷病一來,一切歸零。能不能復出,能不能重回主力,全看恢復和機會。很多人對他期望挺高,但說到底,誰也保不齊下次還會不會有更年輕的門將頂上來。
“體系感,中國足球還差點意思
說實話,國安這波主力離隊,背后最該反思的還是我們的職業體系。你看日韓,國家隊和俱樂部聯動起來,基本不會讓主力集體脫節。國內呢?國家隊一召集,俱樂部一下空心,備戰節奏全亂。大家都靠“頂,靠球員個人適應。體系穩定這事,在咱這兒,還是個奢侈品。
球員個人奮斗固然重要,但沒有一個健康的職業體系,誰都得靠自己硬扛。你說張玉寧、曹永競這種“拼出來的,其實是中國足球大環境下的幸存者。更多人是沒等到機會就被刷下去了。
說到底,這才是中國足球的“日常
有人說,國安五將扎堆離隊,說明球隊人才多、體系好。我不太同意。人才流動快,主力班底不穩定,背后其實是我們職業體系“靠人不靠隊的無奈。球員走得快,教練換得勤,隊伍每年都得“重頭再來。這不是健康的良性循環,而是“慣性應付。
當然,話說回來,球員能進國家隊,說明個人實力還是有的。希望他們東亞杯能有好表現,也盼著傷病的、低谷的能早點回歸。但從俱樂部建設角度看,怎么讓主力流動和體系穩定平衡起來,才是真正該琢磨的。
最后一句老實話:中國足球不是缺“勵志故事,缺的是體系的穩定感和可持續性。主力扎堆離隊、個人靠拼搏“頂上去,這事短期看熱鬧,長遠看麻煩。大環境不改,誰都難有長久的安全感。
(全文約1270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