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娛樂經濟版圖中,體育產業以其獨特的魅力與龐大的商業價值,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張。 作為其核心引擎的頂級體育IP——如英超、NFL、NBA、F1等——憑借稀缺性、持續性與難復制性構建起難以逾越的競爭壁壘,驅動著2024年全球500強體育IP創下1700億美元營收的驚人規模,穩居全球第三大娛樂產業。這些百年積淀的賽事巨頭,通過媒體版權、贊助授權與衍生品等多元模式,不僅凝聚著跨越代際的忠實擁躉,更展現出強大的價值倍增能力。
然而,格局并非一成不變。 當傳統體育IP的疆域趨于穩定,以電競為代表的虛擬體育正強勢開辟新賽道。國際奧委會的擁抱、電競賽事的蓬勃興起,預示著產業正經歷一場深刻的雙重變革:一面是傳統巨頭憑借深厚底蘊持續引領風潮,另一面則是數字新銳憑借年輕基因與創新模式重塑產業邊界。體育IP的未來圖景,已然在傳統輝煌與數字浪潮的交匯碰撞中徐徐展開。
什么是體育IP,世界上有哪些頂級體育IP
而所謂頂級體育IP是指具有獨特屬性、能夠凝聚粉絲流量、獨立擁有商業權利的體育主體,主要包括體育賽事機構、體育團隊和俱樂部和運動員三種類型。
根據TWO CIRCLE的體育IP經濟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500強的體育IP,其總營收達到了1700億美元,比前一年增長了110億美元,同比增長率達到7%。這一營收數字使體育成為僅次于電子游戲和電視的第三大娛樂產業,其收入是音樂產業的兩倍多。2024年,全球體育迷的體育消費時間超過一萬億小時,相當于地球上平均每人每天消費大約半小時,這同樣創下了新的紀錄,并且還將繼續增長。
分項目來看,500強體育IP創造的1700億美元收入中,有96%來自14項體育項目,其中,足球(29%)、美式足球(13%)、籃球(8%)、棒球(8%)四項運動合計占比超過一半。
其中頂級IP有英超(Premier League)、NFL(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MLB(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NBA(美國職業籃球聯賽)、F1(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等。
報告顯示去年吸金能力最強的是NFL(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2024年營收達到13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00.8億元),過去十年的復合增長率達6%。其前身是成立于1920年的美國職業橄欖球協會(APFA,1922年更名為NFL),1970年與美國橄欖球聯盟(AFL)合并,形成現代的NFL,并創立了超級碗(Super Bowl)這一全球矚目的體育賽事。
頂級體育IP的核心競爭力:稀缺性、持續性和難復制性
與此同時從核心競爭力視角看,體育IP是體育旅游業態的核心,具有稀缺性、持續性和難復制性,能夠為體育旅游項目建立較高的壁壘,同時還能實現粉絲流量、品牌聲譽、資本等方方面面資源的集聚、整合和激活,如果進一步結合新型商業模式,IP還可以向上下游有效賦能,實現價值和利潤的倍增。
第一從稀缺性角度看,全球范圍內具有廣泛影響力的賽事屈指可數(如足球世界杯、歐冠、NBA總決賽),且周期固定(如奧運會每4年一屆),供給端天然受限。
其次無論是賽事、俱樂部還是體育明星,最核心的要素都是優秀運動員。優秀的運動員是打造優秀賽事的關鍵,是體育產業供給側的最關鍵要素。而優秀的運動員必然是稀缺的。
與此同時多數頂級IP需數十年甚至百年積累:英超(1992年成立)、NBA(1946年)均經歷長期運營才形成全球影響力。并且在已經存在強勢IP的領域,新IP的培養基本得不到成長空間。這意味著已有的優秀賽事IP是稀缺資源,賽事IP擁有方掌握著充足的議價權。體育賽事IP具有稀缺性,其形成需要時間,但一旦形成,則其生命周期則遠超過其他內容產品,具有持續性和難復制性的特征。
第二從持續性角度看,頂級體育IP的收入結構往往多元化且穩定。比較常見的有媒體版權,賽事授權費等例如NBA與騰訊的5年合約達15億美元呈長期上漲趨勢。又比如有贊助與衍生品:F1的賽道廣告、聯名產品(如LV定制獎杯箱)貢獻巨額收入。并且許多頂級賽事的粉絲忠誠度代際傳承,體育IP的粉絲粘性遠超娛樂IP,曼聯、皇馬等俱樂部擁有跨越百年的家族球迷群體。
電競等虛擬體育領域有望出現現新的頂級IP
也正是因為這些頂級IP的強勢,使得體育賽事行業的競爭格局呈現頭部高度集中的態勢。
前文提到的報告中表明,體育IP的前20強在去年的總營收為760億美元,占總量的44%,這是一個非常極端的數字。前20強的營收平均年增長率為42%,在過去十年則為13%。但除此之外,500強體育IP中剩下的480個,其年平均增長率僅有1%。
因此當傳統體育IP被巨頭瓜分殆盡,以電競為代表的虛擬體育正開辟新賽道。2023年,電競首次成為杭州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2024年,首屆電競世界杯在沙特利雅得舉行,同年,國際奧委會宣布首屆電競奧運會于2025年在沙特舉行(后被延期至2027年)。
2023年6月,首屆奧林匹克電競周在新加坡舉行,電競的賽事活動第一次得到了國際奧委會的承認,當時在電競周中占據主流的就是虛擬體育,吸納了國際象棋、網球、帆船、自行車、跆拳道等多個項目。時間來到2023年9月份,國際奧林匹克電競委員會成立,推動虛擬體育發展同樣被作為重要任務。
外界看來,國際奧委會愿意通過電競吸納更多的年輕人群體,但為了確保奧林匹克更鮮明的體育基因,旗下的賽事活動中,以傳統體育項目結合虛擬的、人機交互的形式進行呈現(即虛擬體育)會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是國際奧委會一直以來遵循的一條原則。
相應地,近兩年虛擬體育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國際單項體育協會的認可,伴隨著科技進步,傳統體育項目從虛擬體育中看到了潛在的價值。
首先是年輕群體的"雙向引流"。電競受眾以18-35歲為主,傳統體育則覆蓋全年齡段。二者的結合形成互補:電競為傳統賽事注入新鮮血液,而傳統體育的"大眾認知度"則為電競正名。例如,杭州亞運會電競項目直播帶動央視年輕觀眾占比提升27%,而名古屋亞運會計劃通過電競吸引更多亞洲青少年關注體育盛事。
其次是商業模式的跨界重構。電競俱樂部簽約傳統體育明星、運動品牌贊助電競賽事已成常態。特步在馬拉松市場的成功(市占率超50%)啟示行業:電競的流量價值可轉化為實體消費力。同時,電競的"數字資產"如游戲IP、虛擬形象,正在與傳統體育的贊助體系深度融合,形成"線上曝光+線下體驗"的閉環。
結語:體育產業需要融合傳統輝煌與數字未來
縱觀全球體育產業格局,頂級體育IP以其稀缺性、持續性與難復制性構筑了難以撼動的商業護城河。以英超、NFL、NBA、F1為代表的傳統巨頭,依托百年積淀的全球影響力與多元穩健的營收結構(媒體版權、贊助授權、衍生品開發),持續引領著超萬億規模的產業浪潮,使其穩居全球第三大娛樂產業寶座。這些IP不僅凝聚著跨越代際的忠實粉絲,更通過商業模式的精妙設計,實現了價值與利潤的持續倍增。
然而,當傳統賽場格局漸趨固化,虛擬體育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態開辟新賽道。國際奧委會對電競的擁抱(電競奧運會、電競周)、虛擬體育項目的蓬勃發展,揭示了產業演進的清晰方向:電競憑借其龐大的年輕用戶基數和數字化基因,與傳統體育形成了強大的"雙向引流"效應——既為傳統賽事注入活力,也借助體育公信力實現身份正名。更深遠的是,二者在商業層面的跨界融合(體育明星加盟電競俱樂部、運動品牌布局電競賽事、虛擬資產與傳統贊助體系結合)正在重構價值鏈條,創造出"線上曝光+線下體驗"的全新生態。
體育IP的未來,注定是傳統王者與數字新銳共舞的舞臺。唯有深刻理解并融合二者的核心價值——傳承百年的情感共鳴與面向未來的科技創新——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全球體育經濟版圖中,持續奏響勝利的樂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