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的熱播劇《蠻好的人生》中,香港演員胡杏兒飾演一個插足他人婚姻的“第三者”邱麗蘇。在劇中,她和孫儷貢獻了多場精彩的對手戲,二人氣場不輸對方,可謂勢均力敵。
讓不少人感到驚訝的是,胡杏兒原聲出演,臺詞已幾乎聽不出口音,不僅吐字清晰,還能精準把握語氣和聲調傳遞出角色情緒。在社交平臺上,有大灣區觀眾留言,稱胡杏兒能達到這樣的普通話水準,背后必定經過了苦學。
事實上,胡杏兒的普通話并不是在一部戲中實現了飛躍,而是多年經驗累積,才有了今天的游刃有余。與普通話一同驚艷觀眾的,還有她的演技。在一些觀眾看來,盡管邱麗蘇是一個反面人物,但不同于以往影視劇中對“第三者”形象的雷同刻畫,胡杏兒的演繹讓這個本不討喜的角色富有魅力。
與一些出道即巔峰的明星不同,胡杏兒的演藝之路,折射出務實堅韌、不斷進取的港女精神,入行二十多年,她從未停止讓自己變得更好。在爭議中起步,到TVB視后,再到成功轉戰內地贏得認可,她的每一步都在突破自我。此次擔任第30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海外電視劇評委,胡杏兒一如既往地展現出謙遜和好學的一面。
談到受邀擔任白玉蘭獎評委時,胡杏兒表示“受寵若驚”,自己從評委會主席陳寶國和另一位海外劇評委亨克·漢德洛伊滕那里學到評價作品的眼光和維度;寄語年輕演員時,她分享經驗,“不要停止學習”:“千萬不要覺得自己懂了,這對于任何行業來說都是一樣。因為當你覺得‘會’了,就會停止學習。可以和身邊的前輩多多交流,這是我覺得最快能夠學到東西的方法。”
進擊的港女
胡杏兒今年46歲,入行26年。回望1999年,她在香港小姐的競選中獲得季軍后簽約TVB出道,彼時20歲的她尚未褪去青澀,就要開始學會直面行業和觀眾審視的目光。
千禧年之際,香港影視業無數明艷美人之中,胡杏兒不算出挑的那一個。面對外形爭議,胡杏兒選擇用角色證明自己。入行早期在TVB多飾演配角,2002年在《流金歲月》中飾演智力障礙女孩丁善茵開始嶄露頭角,獲得TVB“飛躍進步女藝人獎”。
事業的第一個轉折點是在2006年的《肥田囍事》。為了塑造主人公何美田,胡杏兒增重42斤,過程辛苦。這份為角色付出的決心,讓她首次進入TVB視后的競爭行列。五年后,她迎來職業生涯的第一座高峰,憑借《怒火街頭》和《萬凰之王》中的表演,成為TVB首位同時獲得“最佳女主角”“我最喜愛的電視女角色”和“非凡風采女藝員”三項大獎的藝人。
2015年,處于事業頂峰的胡杏兒選擇離開TVB,北上發展。對于香港藝人來說,融入內地影視圈并非易事,首先要克服的便是語言障礙。不過早在2009年,胡杏兒拍攝她的第一部內地劇《美人心計》時,就已經開始逼著自己用普通話表演。
上海電視節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胡杏兒透露,當時劇組對臺詞沒有那么嚴格的要求,允許她用廣東話和內地演員對戲,但她還是堅持用普通話表演:“我覺得用廣東話表演和對手沒有交流。”在劇中,胡杏兒飾演善良、聰慧的呂魚,戲份不多卻深入人心。
2020年,41歲的胡杏兒參加《演員請就位》第二季,迎來了又一次演藝生涯的高光時刻。在《親愛的》片段中,她飾演安徽農婦李紅琴。為了貼近角色,她素顏出鏡,研究農婦的神態動作,苦練安徽方言,這段兼具爆發力和細節處理的表演,打動了評委和觀眾。在這一季《演員請就位》中,胡杏兒最終獲得了“年度最佳演員”稱號。
談到對角色的選擇時,胡杏兒心態開放:“我從來不會把角色簡單定義為好人或壞人。每一個角色都是一個生命,只要你為這個角色的每個行動賦予前因后果,她就是活生生的人。”胡杏兒說,她從不害怕演“壞人”,或考慮這個角色是否討喜:“這對我來說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這個人物是否真實,表演是否真實,我想觀眾更在意的也是這一點。”
在新劇《蠻好的人生》中,胡杏兒飾演的邱麗蘇是一個把情感當工具、利益至上的復雜角色。在胡杏兒看來,邱麗蘇特別之處在于,“錯的時候仍然理直氣壯”,她有自己的思想和性格,是一個值得挑戰的人物:“每個人都是多面的,都會有以自己利益為中心的想法和行為,我能理解她。”
關于是否期待明年憑借邱麗蘇一角提名白玉蘭獎時,胡杏兒笑著說,白玉蘭獎是非常有分量的獎項,如果能入圍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每次拍戲的時候,我不會想這么多,只要能用最真摯的情感去演好這個角色,就覺得圓滿了。”
回望26年演藝之路,也是一條港女逆襲之路。胡杏兒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爭議的聲音讓她不斷進步:“爭議的聲音是讓你審視自己的好機會。我很慶幸一路走來,不光只有贊美的聲音,爭議的聲音也是要聽的,這樣才是一個演員能夠走得更遠的方法。所以我一直說,千萬不要覺得自己會了,那樣就會停止進步。”
希望港劇越來越好
近些年,胡杏兒將工作重心放在內地。談到在內地拍戲和TVB拍戲有何區別,是否需要適應的過程時,她坦言,“內地更舒服”,胡杏兒同時補充道,在TVB的那段時間,得到了許多鍛煉自己的機會。
“年輕的時候,就是需要不停磨煉。在TVB時,工作強度大,爭分奪秒。對于演員來說,兩三個月要演一個新的角色,要琢磨怎樣才能讓每個角色都出彩,這是很好的鍛煉機會。”在內地拍戲,讓她有更多時間思考如何將角色詮釋得更有層次和深度,“加上人生經歷變得更加豐富,在不同年齡階段演同類的角色,也會和過去不一樣。”
在TVB的16年,是胡杏兒打下表演基本功的時期。TVB黃金時代以高強度、快節奏著稱,這種環境造就了她對角色的快速適應能力,這段時間,她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鮮明的角色,從《沖上云霄》的蘇怡到《怒火街頭》的王思苦,得到了觀眾的認同喜愛。
回憶在TVB拍戲的十多年,胡杏兒最欽佩的就是編劇:“我們那個年代,每兩個多月就拍一部電視劇,編劇們不停工作,尋找新的題材和想法,今天的很多題材在當年已經被他們寫過,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當然直到現在,他們還在堅持創新,這更值得敬佩。”
在胡杏兒看來,數十年來,港劇從未停止創新的腳步。近年隨著《新聞女王》等港劇熱播,越來越多觀眾將注意力又一次投向了港劇,也讓一些優秀的新人演員、編劇和導演浮出水面。胡杏兒覺得,這是一件讓人欣慰的事情:“港劇在觀眾心中自有它的獨特分量。”
與內地影視班底頻繁合作的同時,胡杏兒也希望作為港劇的一份子,貢獻自己的力量。去年,她就與張家輝、鮑起靜等香港演員合作了犯罪類型港劇《芻狗之血》:“如今創作環境不易,作為其中的一份子,希望能夠和其他同行一起,不斷創作出讓觀眾喜愛和共鳴的作品,讓這個行業越來越興旺。”
結束白玉蘭獎繁忙的評審工作之后,胡杏兒來不及休息片刻,便要趕往橫店片場投入到一部民國題材電視劇的拍攝中。未來,她希望挑戰一些從未演繹過的角色:“特別是一些比較瘋狂的角色,我相信自己有這個能量去演好這樣的角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