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存款的利息還不夠買一個蘋果PRO手機?三年前存100萬,利息能買一輛車,現在存三年,現在只夠加3年油……連日來,伴隨著各大銀行集體下調利率,很多市民發現“躺平”越來越難。
“人均百萬”究竟是不是幻覺?當你掙到了人生的100萬,在國內是什么水平?能否躋身“新晉貴族”可否高枕無憂?銀行客戶經理是否會對“身家百萬”客戶高看一眼?當存款達到“這個數”,你就可以擁有哪些“特殊權益”?“百萬存款”放銀行真的是最差選擇?面對這筆巨款,不同年齡段的人如何規劃和配置?百萬存款到底是年輕人的終點還是起點?離“衣食無憂”有多近,離“財務自由”又有多遠?
直面當前低利率的大環境,這既是一道生計命題,也是數學考題,更是哲學難題。為此,南都·灣財社推出“百萬存款計劃”系列,為年輕達人們帶來財富錦囊。本期,我們將聚焦“人均百萬”的幻覺。
1
銀行經理:“存100萬是很難的一件事”
“平均985,剛下飛機,年薪百萬”——時下,來自社交媒體多年前的“精英人設”已經越發魔幻。掙到人生的第一個百萬,成為年輕人的現實課題。
“存款100萬在我國是什么水平”?存款超百萬的人群到底占多大比例?這可能是一道統計“玄學”。
“這一數據很難獲得精確統計。”某頭部咨詢公司內部人士對南都·灣財社記者坦言,“畢竟個人存款信息具有高度隱私屬性,銀行通常不會也不便公開披露這類數據。即便是研究機構,也只能通過已有公開數據進行間接推算。”
此時,每天跟賬戶與核心數字“打交道”的銀行經理,可能更有發言權。
“說實在話,存100萬是很難的一件事。”深圳某股份制銀行財富經理接受記者采訪坦言,從全國范圍來看,一個家庭擁有100萬元存款,已屬于較為頭部的群體,“在我們銀行,可能超過90%的客戶資產都未達到100萬元,甚至更少。”
以深圳為例,這里是工薪階層的奮斗之城,也是造夢之城。深諳深圳的人群特征,該財富經理分析,上班5年到10年的工薪階層,他在銀行的積蓄或所放的資產都不一定能達到100萬,這是挺正常的,只有比較少數人才能達到這個水平,“畢竟像深圳社會平均工資大概也就1萬元上下”。
智聯招聘相關報告
互為佐證的是,去年10月智聯招聘發布2024年第三季度《中國企業招聘薪酬報告》報告顯示,三季度38城企業平均招聘薪酬為10058元,環比季節性回落2.5%。當季深圳平均招聘月薪為12400元,位列全國第三,僅次于北京(1.31萬)和上海(1.35萬),略高于廣州和杭州。深圳薪酬中位數也剛超過了一萬元。
2
坐享“白金級”服務,起步價一般是50萬
那么,這個財富群體的中堅力量究竟有多大?南都灣財社記者注意到,透過銀行年報,或可以推算出百萬存款人群的大致規模和輪廓。招商銀行2024年年報披露,該行零售客戶總數為2.10億戶。其中金葵花及以上客戶(日均總資產達50萬元及以上)共有523.57萬戶,占比約為2.5%。
不過,在理財多元化的今天,考慮到客戶理財習慣和資產結構,在單一銀行存款超50萬的客戶,大概率在其他銀行或金融機構也有資產沉淀。因此,結合實際情況合理推測,金葵花客戶中有相當比例客戶資產已超100萬元。由此可見,在招商銀行體量龐大的客戶群體中,存款超過百萬的人群比例可能在2%左右。
目前,各大金融機構對優質財富客戶的攬客姿態,從“入圍標準”可見一斑。記者梳理看到,躋身“白金級別”一般是50萬起步。比如,建行白金級(五星)客戶需“月日均余額(包括存款、理財、基金等)穩定在50萬-300萬”。農行白金卡辦理條件是12個月日均金融資產達到100萬元。中銀財富客戶要求月日均金融資產不低于100萬元。 在股份行陣營,大多是50萬起步。
實際上,以“白金級”為分水嶺,往上是一般鉆石級或私行級別,往下則是金卡級別。比如,成為工行的金卡(五星級)客戶門檻是20萬,農行是10萬,光大銀行是10萬,平安銀行“起步價”則是5萬。
3
百萬級存款群體能否站在“金字塔”上層?
圖片由AI生成
但是,這只是單家銀行的數據分析和推斷演繹,依然無法窺探基本面。《2024胡潤財富報告》提供了另一個觀察視角。報告指出,中國的富裕家庭(資產在600萬元人民幣以上)數量為512.8萬戶。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共有約4.94億家庭戶,那么資產超過600萬元的中國家庭約為1%。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胡潤報告的統計口徑所指的“資產”包含了住房等固定資產,再加之大部分富裕家庭分布在房價較高的城市,意味著實際金融資產可能還會縮水。報告還顯示,若剔除固定資產,全國擁有600萬元以上可投資資產的家庭為184.6萬戶,占比下降到0.37%。
綜合這兩項數據,記者注意到,無論是從銀行客戶資產分布,還是從社會總體財富結構來看,存款超過百萬的群體仍然屬于少數,基本可以站在“金字塔”的上層。社交平臺動輒“存款百萬是標配”的說法在一定程度偏離現實。
如果以人均數據為指標,這種“偏離”或更顯著。5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3月末我國住戶存款達到160.47萬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全國人均存款約11萬元出頭。
但是,上述人均數據并不能全面反映真實的財富分布結構。有一些業內人士提醒,在資產積累結構上,存在“橄欖球效應”——即中年群體處于財富聚集的高峰期,而青年與老年兩端則相對薄弱。因此,正處于職業與資產積累“黃金時期”的中年人,其存款水平應顯著高于全國平均水準。與此同時,像深圳等一線城市,人均水準也會明顯拔高。
銳意進取的你,如果擁有了百萬存款,是否可以“躺平”,不再用為生計發愁?你可以為自己爭取到哪些潛在的“特殊權益”?不甘“小富即安”,應當如何做長遠規劃?請持續關注南都·灣財社的“百萬存款計劃”系列。
統籌:盧亮
本期采寫:南都·灣財社研究員 袁澤睿 南都·灣財社記者 盧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