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上訴狀被正式提交至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湘潭大學投毒案被告人周某某在死刑判決生效三個月后,突然改變認罪態度提起上訴。幾乎同時,被害人張某某的姐姐手機響起,她只回復了一句話:“我們一定會應對到底,要讓壞人得到懲罰。”
01 一罐麥片,兩個人生
時間回到2024年4月7日,湘潭大學法學院研究生張某某像往常一樣,舀起室友桌上的麥片放入口中。一股異常的苦味讓他皺眉,卻不知這竟是死亡的味道。
六天后,這位25歲的青年在湘雅醫院ICU里耗盡最后一絲力氣。他抓著父親的手說:“我才25歲,我還想活......”這句話成了他最后的遺言。
警方在案發現場發現了一個撕去標簽的棕色小瓶。檢測結果顯示,瓶內殘留物與張某某體內檢出的劇毒物質完全一致,秋水仙堿。這種用于治療痛風的藥物,周某某竟投入了約100毫克,遠超致死劑量。
02 從宿舍矛盾到致命殺機
法庭調查揭露了令人窒息的真相:周某某因廁所清潔、開關窗戶等瑣事與室友積怨已深。
2024年3月底,得知三名室友聯名要求調換宿舍后,他在一份名為“游魂行動”的筆記中寫道:“影響我的共情能力,低劣基因必須清除”。
4月3日,他悄然將網購的高純度秋水仙堿粉末投入室友共食的麥片罐。更令人心寒的是,在張某某毒發搶救的黃金時間里,周某某選擇了刻意隱瞞。
03 上訴背后的生死博弈
今年4月7日,湘潭中院一審以故意殺人罪判處周某某死刑。法院認定其“犯罪動機卑劣,主觀惡性極深,社會影響惡劣,罪行極其嚴重”。
三個月后的今天,辯護團隊突然打出“社交能力缺陷”牌試圖爭取減刑。法律專家立即指出:社交短板可能影響對被告‘主觀惡性’的評估,但法律不會因‘不合群’而寬恕犯罪。
這場上訴的核心博弈,聚焦在能否將罪名從“故意殺人”降格為“故意傷害”。一字之差,刑期可能從死刑變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04 永不妥協的追索
“我們認為他并沒有真心認錯,不原諒。”被害人姐姐面對媒體時強忍淚水。她代表家人表明立場:“我們不要賠償,只要正義。”
這起案件已超越個體悲劇,有網友痛心追問:“朱令案什么時候能破?”歷史的陰影與現實交織,叩擊著每個人的良知。
死刑判決書墨跡未干,上訴戰鼓已然擂響。當周某某的辯護團隊將“社交短板”作為救命稻草拋出時,法律的天平不會因此傾斜。
法庭之外,那位失去弟弟的姐姐仍在等待最終答案。而所有關注此案的人們都明白,這場訴訟關乎的不僅是一個生命的去留,更是對大學校園安全底線的守衛。
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