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那句“人不能想象自己沒有見過的事物”所說的那般,在很多時候,唯有實打實地擁有、運用和體驗了某些事物,我們才能獲得最為直觀和深刻的感性認知和理性認知。作為“全球航母俱樂部”中的年輕玩家,中國在已經擁有2艘現役大型航空母艦的情況下,于“如何以航空母艦對抗航空母艦”的發展與探索之路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遼寧艦”放飛艦載機
據中國軍網報道,中國海軍航空母艦“遼寧艦”和“山東艦”完成了一次遠海實戰化訓練并返航。在官方的報道口徑中,出現了“前出西太平洋海域,聯動相關軍兵種兵力,組織互為條件、互為對手的實戰對抗”等字樣。結合此前這2艘航母的航跡信息,即“遼寧艦”航母戰斗群一度突破“第二島鏈”,而“山東艦”航母戰斗群也在突破“第一島鏈”后,于接近“第二島鏈”硫磺島的海域內活動。
“山東艦”甲板上的艦載機
從以上信息來想,在這場紅藍對抗過程中,“遼寧艦”編隊大概率是在扮演自“第二島鏈”向“第一島鏈”發兵增援的潛在假想敵航母打擊群,而“山東艦”編隊則扮演著努力突破潛在假想敵設置的“島鏈”,并試圖擊敗前來增援的假想敵有生力量的解放軍海上戰力。基本上,這是中國海軍首次在“第二島鏈”相關海域內,開展長時間、大規模和高強度的航母戰斗群遠洋紅藍對抗,意義不容小覷,且將有極大概率催生出部分新戰法和新技術
“鸚鵡螺”號讓美軍在反潛作戰領域實現革命性發展
舉例來說,在核動力潛艇誕生前,美國海軍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開發和積累了大量反潛實戰經驗和裝備,且還有一定前瞻性地為“對抗未來可能擁有更高水下航速的潛艇”而做了一些準備。然而,當人類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于1954年列裝美軍潛艇部隊后,美國海軍發現了一個痛苦且帶有沖擊性的事實,那就是自己此前的一切反潛戰術和裝備幾乎都“一夜過時”了。核動力潛艇的出現,迫使美軍開始尋求更新更強的反潛手段。
殲-20的到位促使國內革新了制空和防空體系
同樣道理,殲-20隱身戰機到位前,國內不是沒有探索和開發過對抗第五代隱身戰斗機的手段。但當殲-20正式服役并加入對抗演練后,軍方才發現此前準備的諸多戰術戰法基本就是無用的。五代機所展現出來的強悍戰斗力,促使著解放軍和國內軍工業努力發展出大量性能更強且更具針對性的制空和防空裝備,從而形成了今天被我們掛在嘴邊的一套“完整且嚴密的中式制空和防空作戰體系”
解放軍首次開展遠洋雙航母紅藍對抗
如此想來,“遼寧艦”和“山東艦”互率護航編隊,于“第二島鏈”相關海域開展紅藍對抗演練,也勢必會讓中國的航母運用經驗和海上航空作戰戰法更加完善。“該怎么在遠離岸基部隊火力掩護的情況下對抗敵方航母?”“如果我是潛在假想敵的航母打擊群指揮官,會如何擊敗中國海軍的航母編隊?”唯有進行實打實的“左右手互搏”,才能搞清楚這些問題并摸索出方法。這些都是在只有1艘現役航母、抑或是僅在近海水域開展航母紅藍對抗演練的條件下,所不可能收獲到的寶貴東西
美軍在“第二島鏈”關島部署的戰力
話說,想必已經無需多言,能在西太平洋“第二島鏈”海域與中國海上戰力開展航母決戰的國家,基本也就有且只有美國一個了。對于努力提升新質戰斗力的解放軍來說,所設定的潛在對手的綜合戰力,也必然會是“世界最強”。從這個角度來想,此次由“遼寧艦”和“山東艦”為核心的遠洋紅藍對抗演練,可謂是直接“打明牌”,相信大洋彼岸的美國人的心中也是對此有數。
中國海軍定將愈發強大
可以肯定的是,這是第一次,但絕不是最后一次。未來中國海軍在遠海大洋開展航母對抗演練的次數和頻率都將越來越大,一次次極度貼近實戰、甚至是極其接近真實殘酷戰況的演練,必將“逼”出人民海軍更為強大的綜合戰力,這才是一支新興大國海上戰力該有的精神和心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