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在荷蘭海牙舉行的北約峰會上,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與北約秘書長呂特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再次語出驚人。特朗普談到6月21日美國對伊朗核設施的攻擊時說:“是這次攻擊伊朗核設施結束了這場戰爭。”然后特朗普就舉了個例子,把襲擊伊朗核設施比作1945年對日本進行的原子彈攻擊。特朗普說:“我不想舉出廣島的例子,我不想舉出長崎的例子,但那本質上都是一回事——結束了戰爭。這些行動結束了(以色列和伊朗的)戰爭。如果我們不發動空襲,他們現在還會戰斗。”
2025年6月2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北約秘書長呂特舉行新聞發布會。
當天晚些時候,特朗普在另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再次發表類似的言論,他說:“你看看廣島,或者看看長崎,那結束了一場戰爭。這次打擊以不同的方式也結束了一場戰爭。”
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圓屋頂。
特朗普此言一出,惹禍了,迅速在日本國內引起了眾怒。日本多個核爆受害者團體和廣島市議會、長崎市市長紛紛譴責特朗普的言論“不可接受”。幸虧日本首相石破茂沒有出席這次北約峰會,否則將是多么尷尬的場面啊!
日本長崎和平公園。
美國襲擊伊朗核設施與二戰時向廣島、長崎投擲原子彈有可比性嗎?我個人認為兩者很不一樣。而這兩者最大的差別在哪里呢?美國襲擊伊朗核設施是一次純軍事行動,沒有傷害到任何一個伊朗平民,無論從哪一個角度都是挑不出毛病來的。而美國向廣島、長崎投擲原子彈,雖然在客觀上加速了二戰的結束,具有客觀歷史進步意義和積極作用,但畢竟造成了幾十萬平民的傷亡,這也是戰后人們對這一事件始終褒貶不一、呈現兩極化評價的原因。關于廣島、長崎核爆的是非功過,我在2023年的公眾號文章《原子彈下到底有無冤魂?簡單的一句話說不清》中詳細闡述了我的觀點。有沒有造成平民傷亡,是美軍襲擊伊朗核設施和廣島、長崎核爆這兩次事件最大的不同。
伊朗福爾多核設施。圖據央視新聞
當然,廣島、長崎核爆發生在二戰結束之前,當時的世界還是叢林法則主導的國際社會,人類并沒有建立起二戰以后這種普世文明的價值體系。所以,在二戰結束之前那個叢林社會的國際規則下,這樣做也許還情有可原,還可以接受。但如果按照二戰以后建立起來的現代普世文明的標準,嚴格來說這樣做是不行的。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作為人類文明的一個傷疤,這件事情已經翻篇了。戰后任何一任美國總統,如果確非必要,都不宜主動提起這一事件、主動揭開這個傷疤,在這一極其敏感的問題上都應該慎之又慎,畢竟死傷了幾十萬平民。所以,你特朗普哪能拿這件事兒來舉例子說事兒啊?在戰爭中遇難的任何國家的平民生命都應該受到敬畏。在戰爭中盡量避免傷害平民,理應成為戰后現代文明的標準下一條重要的原則。所以,這就是在俄烏沖突中,盡管俄羅斯肆無忌憚地襲擊烏克蘭的平民設施,但烏克蘭始終沒有傷害俄羅斯平民的原因。所以,澤連斯基他們非常注意這一點,無論如何也始終沒有傷害俄羅斯平民。一旦干了,你的正義性就會受到動搖。烏克蘭只打擊俄羅斯的軍事目標,而從來沒有傷害俄羅斯平民,這個底線澤連斯基守得是非常牢的。因為野蠻可以肆無忌憚,而文明必須有所顧忌。野蠻可以不擇手段,而文明必須選擇手段。否則,文明人與他們所反對的野蠻人還有什么區別?
(注:“野蠻可以肆無忌憚、不擇手段”,是指的按照野蠻者的邏輯進行的行為方式,不意味著我贊同野蠻者的這種邏輯和行為。)
2016年5月27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向廣島原子彈爆炸遇難者獻花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