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績一放榜,熱搜上總有無數學霸會刷屏。
但這幾天,最讓人牽掛的不是誰考了750,也不是誰拿了清北offer,而是那個曾挑著扁擔走出高考考場的廣西女孩劉燕。
她曾在最普通的場景里,用最沉默的堅持,打動了無數人。
可當所有人都在關注,她是否考得好時,有人卻開始用謊言綁架這個女孩的樸實,用流量給她貼上自己根本不需要的標簽。
一個姑娘,用一根扁擔挑起了對生活的責任,卻要被不相干的人用分數定義,這才是最荒唐的事。
01
高考結束后,劉燕再度被關注,大家都在等她的成績,但她選擇了沉默。
她沒有官宣,也沒有炫耀,只想安安靜靜做一名普通考生。
她說過,自己不愿被打擾,希望去打暑假工掙些錢,這句話明明再樸素不過,卻被一些人理解成欲蓋彌。
于是開始有人編分數。
有人說她考了七百二十多分,被名校瘋搶,還開出獎學金。
也有人一本正經地說她考了五百七十多分,能穩進廣西師范大學。
這些數字版本的迅速傳播,仿佛讓劉燕成了一個可以被隨便套上分數的模板。
她越沉默,就越被消費。
事情鬧到最后,她的班主任不得不出面辟謠,說劉燕沒有公布成績,網絡上的消息都是子虛烏有。
至于具體分數,老師也不清楚,因為那是劉燕自己查的,而他唯一知道的是,全班同學的成績都達到了各自預期。
換句話說,劉燕并沒有讓人失望,只是她選擇了不張揚。
02
這個社會總有一種人,見不得別人清白。
如果你沉默,就有人說你心虛,如果你低調,就有人說你裝,如果你很努力,但沒有成績上的驚艷,就有人說你不過如此。
面對這些聲音,劉燕沒有回應,但她的選擇比任何言語都要有力。
高考那天,頂著烈日的她,用扁擔挑著幾大包行李趕赴考場的畫面,感動了整個互聯網。
那是一種最原始的力量,不造作、不矯情,劉燕不靠化妝、不靠話術吸引眼球,只憑那一根扁擔、一身汗水,讓人肅然起敬。
之后雖然爆紅,可是劉燕沒有去蹭熱度,也沒有立刻注冊賬號開直播變現。
她婉拒了很多好意的資助,選擇靠自己的暑期打工繼續前行。
別人利用名氣賺流量,她卻繼續用12塊錢一小時的工價換取日常生活費。
其實,劉燕的底氣,不是來源于一張成績單,而是那份踏實過日子的勇氣。
03
網絡時代,輿論總是逼著人表態,不說就是錯,不公布就是虛。
但劉燕不發聲,不代表軟弱,而是一種清醒的自我保護,她不需要用分數來證明自己,更不需要向陌生人交代未來。
一個普通的女孩,在被萬千網友關注之后還能堅持不逐利、不曝光、不利用自己爆紅的人設,這種清醒,是太多成年人都不具備的。
或許劉燕知道,生活最終還是要回歸到飯桌和日常,所以她默默去打暑假工,用汗水換來底氣。
她沒有將流量當作發財的捷徑,而是回到了最本真的軌道上。
不是每一個爆紅的人都能抗住誘惑,也不是每一個窮孩子都能拒絕捷徑。
可是劉燕做到了,她選擇繼續做普通人,這種選擇,在今天反而顯得稀缺。
04
劉燕的故事之所以動人,從來不在于她能不能上名校,而在于她愿不愿意堅持自我。
一個來自偏遠地區的女孩,沒有抱怨生活的重壓,沒有因為爆火就改變路線,她仍然選擇用勞動完成自我成長。
很多人說,不公布成績就是心虛,就是考砸了。
這種狹隘的看法,恰恰暴露了我們的教育觀,那就是只認分數,不看人。
一個人有沒有未來,能不能走得遠,不是看一次考試,而是看她是不是有自我驅動力,有長期努力的能力。
劉燕不需要靠700分證明自己,她用18年的成長軌跡,用一次次挑水、搬貨、背書的過程,早就說明了她是一個值得尊重的人。
她是千千萬萬普通孩子的縮影,承受著生活的壓力,卻依然懷著樸素的信念一步步走來。
她不是網絡包裝的勵志樣本,她只是想過自己的日子,而她身上的踏實與沉穩,才是最真實、最可靠的教育。
這個時代,總有人非要把所有人都拉到鎂光燈下,然后開始評頭論足。
但有些人,注定不屬于喧囂,劉燕就是其中一個,她要的,不過是靠自己一雙手撐起未來,一根扁擔挑起生活。
愿這個社會少一點揣測,多一點理解,少一點追問,多一點沉默的尊重。
因為像劉燕這樣的姑娘,她肩上的不只是行李和課本,還有對尊嚴、清白和本分生活的堅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